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辽宁省岫岩地区油松纯林和油松-杜鹃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林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在对酶活性的上也有很好促进作用,混交林相对纯林林地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北票地区的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林对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可提高土壤质量。混交林在碱解氮和有效磷方面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4.
林分组成对林下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组成下对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当地混交林林地土壤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还呈酸性;混交林各层土壤的pH显著高于纯林,对于土壤酸化有改善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是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各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林分类型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地区现有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林分类型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交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其林分层次结构、生长情况均好于油松纯林,物种我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林分生物量以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最高,达96.550t/hm^2,比油松纯林提高57.658t/hm^2;各类型混交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混交类型林地土壤容重比纯林减小0.05-0.2g/cm^3、孔隙度提高0.76%-3.45%、有机质提高0.03%-0.73%、全氮含量提高0.004%-0.036%,说明油松阔叶混交林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林分枯枝落叶量及持水量也明显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是辽西地区林分结构较为理想的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吴起县半阳坡具代表性的草地、沙棘、油松和沙棘油松混交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径主要由粉粒组成,且显著高于黏粒和沙粒土;土壤机械组成中,油松林地最差。2)研究区土壤容重变化较大,随着土层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油松林地土壤容重最大;油松林地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最小。3)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全磷表现规律不明显,土壤速效钾随着土层增加则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钾则在表层0~20 cm土层存在差异,沙棘油松混交林和沙棘林地土壤化学性质较其他林地好。  相似文献   

7.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每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每层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极显著高于纯林。两种酶活性的最高值都出现在0~20cm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
马德彪  李兆平 《沙棘》2004,17(3):29-30
经过5年的造林试验,对沙棘油松混交林与纯林作了比较,通过试验分析了混交林对油松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水土保持效能;还提出了营造混交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闽南沿海贫瘠丘陵山地开展不同类型林分造林试验,研究其持水性和改土能力。结果表明: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能较大地提高土壤肥力;而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保水效果差,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12.
洪悦 《防护林科技》2021,(1):24-26,59
为了探究岫岩地区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内土壤储水能力,对该区域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落叶松(Larix spp.)林、灌木林、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松采伐迹地等5种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水源涵养林中,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对10年生马尾松-苦槠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和水源涵养能力在上坡位略低于马尾松纯林,而在中下坡位高于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均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两种林分类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场所,其饱和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比例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湘西南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永州市6种主要森林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和杉木林)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针阔混交林的氮、钾元素含量高,而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毛竹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阔叶林钾、磷元素含量较高,氮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湿地松和马尾松纯林的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讨论了长沙市城乡交错带五种典型林分类型(枫香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纯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纯林)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地均属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缺乏。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一桤木混交林〉樟树林〉枫香林〉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19.
从森林林冠层、林下枯落物层、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对冀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与数学软件MATLAB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冀北山地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3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并进行了排序。结果为: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0.348 4)>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0.334 1)>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0.317 5)。事实证明,层次分析法是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秦岭山区飞播油松纯林和油松、槲栎混交林下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纯林和混交林都有富积养分的效应,但两者对养分的影响是不同的,混交林在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影响上优于纯林,相反纯林对土壤磷素的影响较大。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与纯林下各养分含量的相对差值分别为89.9%、42.9%、128.1%、7.3%、-44.7%。由于混交林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所以混交林比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