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对油桐伤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地区油桐冻害是影响桐林丰产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油桐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抗冻害因素分析,从而控制低温对油桐的伤害,使桐林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1983—1985年我们在浙江富阳亚林所、城阳乡双江村油桐试验林和建德县新安江林场苗圃对油桐枝条抗寒性能周年变化,实生苗和无性系苗木抗寒性能,油桐挂果多寡枝条的抗寒性能、油桐施肥种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及油桐受低温伤害与树林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主栽巴旦木品种在新疆喀什地区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国外商品化巴旦木品种进行本地化栽培试验,并对其栽培性状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为新疆抗寒和优良商品巴旦木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和品种资源支撑。以当地8a生巴旦木作为砧木,利用引进国外巴旦木品种接穗,实施本砧高接换冠嫁接改造,同时以相同树龄砧木高接本地主栽品种作对照,连续多年对其物候期、树体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花分化特征、自花结实特性、单株产量、坚果经济性状、抗寒适应性等进行跟踪调查试验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综合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经多年筛选试验结果和研究表明:引进美国巴旦木较当地主栽品种花期可普遍推迟7~10 d以上,枝条能够忍耐和抗-20℃~-22℃晚霜和低温冻害;坚果品质优良,出仁率50.08%~73.01%,果仁饱满规整,具有易采收和破壳加工优点,丰产稳产性好。最终筛选出浓帕烈、米星等6个国外巴旦木良种,在产区进行了规模化推广种植,2012年6个国外巴旦木品种全部通过自治区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并成为新疆巴旦木产区主栽品种,为产区主栽品种优化搭配种植和加速良种产业化进程做出了积极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果树对低温的响应及抗寒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果树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果树抗寒性的评价、抗寒机制研究和抗寒基因工程研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景展望,以期为果树抗寒性研究和抗寒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宝鸡市渭北黄土区抗寒性核桃新品种核桃在2010年度4月中旬遭受低温冻害后结实状况的调查和结果分析,从抗冻性的环境即立地条件和抗冻性个体特性两个方面,阐明了抗寒性新品种核桃在具体的立地条件下遭受低温冻害后的结实特征、品种类型和抗冻害机理。并对所选的中林5号、辽核5、1号、西扶1号及元丰等品种的抗冻性进行了比较和排序,为在宝鸡市渭北黄土区域发展抗冻性核桃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越冬平均冻梢长度、冻害率和冻害指数三个抗寒指标筛选19个抗寒彩叶风箱果无性系为试材,初冬时进行室内低温胁迫水培恢复性生长试验、半致死温度(LT50)和MDA含量生理指标测定,三种方法测定的彩叶风箱果抗寒性排序基本一致,最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共计筛选11个抗寒彩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其中抗寒紫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6个;抗寒金叶风箱果优良无性系5个。其室内筛选结果与田间越冬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椒的抗寒性与防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山椒的抗寒性,探索其幼树的防寒技术,连续两年进行了气象观测和自然条件下枝条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并对8个处理的幼树防寒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椒可以短时间耐受-20℃左右的低温,极端低温及其累积效应是造成山椒幼树冻害和抽条的直接原因;4年生花山椒、葡萄山椒、朝仓山椒与国内花椒秦安1号的抗寒能力基本一致;3年生以下幼树的抗寒能力较弱,绑草把是最经济、有效的防寒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低温条件下不同杨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对低温的适应性以及抗寒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杨树的8个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杨树抗寒力的形成与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的积累密切相关。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抗寒性以银×新抗寒最强。  相似文献   

9.
桉树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抗寒性不同的桉树种为材料,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膜脂不饱和度(IUFA)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低温胁迫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增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桉树抗寒的生理指标;还原糖与抗寒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抗寒性呈一定的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还对桉树抗寒生理的研究方法和抗寒指标的选择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杏树品种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3个不同杏品种为对象,研究了它们不同器官的抗寒性能。通过对各杏树品种不同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下的抗寒性能比较,表明沙金红杏树品种在抗寒性能上明显优于山黄杏和金荷包两个杏树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3个杏树品种花蕾的抗寒性大于花瓣。此外,不同低温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结果则表明,沙金红杏树品种的POD酶活性一直保持高于其他两杏树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苦楝苗木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苦楝自然分布区内10个产地种子,在镇江开展田间苗期试验,探讨不同产地苦楝苗木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遭遇2008年初-7.4℃极端低温后,全部产地的苗木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各产地苦楝苗木的冻害率、平均冻害级值和冻害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按受害程度大小可排序为广西南宁>湖南长沙>福建平潭>江苏南京>浙江杭州>江西九江>陕西杨凌>湖北黄冈>安徽歙县>河南中牟。10个产地苦楝根据抗寒能力可分为3类群。苦楝苗木的抗寒性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无霜期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经度、海拔和年降雨量无显著相关;不同产地间苦楝苗木的抗寒性与地径极显著负相关,而同一产地内苗木的抗寒性与地径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1月23—25日济宁地区骤降大雪,雪后持续低温,局部低温到了零下15.6℃。本文抽样调查了济宁地区葡萄冻害情况,受冻总面积为80%~90%,认为葡萄的抗寒性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并提出预防冻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给适宜于伊犁河谷栽培的抗寒苹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入伊犁河谷的8个苹果新品种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处理,处理温度分别设为-16、-20、-24、-28、-32、-36、-40℃,测定其在室温条件下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结合冻害分级、恢复生长试验和田间冻害调查,对不同苹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参试各品种的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的降低而不断增大,其电解质渗出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红富士(CK)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瑞阳美味瑞雪。根据其半致死温度(LT50)来评价,各苹果品种的抗寒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红富士(CK)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美味瑞阳瑞雪。冻害综合评级及恢复生长试验与田间冻害调查的结果一致:即秦脆、彩虹一号、西施红的抗寒能力均较强,塘木田、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红富士(CK)的抗寒能力次之,美味、瑞阳、瑞雪的抗寒能力均相对较差。【结论】5种试验方法相互印证,可以综合评价不同苹果品种的抗寒性。各参试品种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红富士(CK)美味瑞阳瑞雪。引进的8个品种中,秦脆、彩虹一号、西施红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均可作为抗寒苹果品种在伊犁河谷进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北疆果树、林木遭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冻害,使许多直立果树和引进的林木树种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给林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乌苏至乌鲁木齐一带有下列果树可供栽培。在这次严重冻害中有一些抗寒优良品种经受住了考验,未受冻害或只有轻微的冻害,表现在有的新消花芽受到冻害当年无果或少果,而树体受冻极轻,春季恢复快,生长正常,来年能正常开花结果。此类果树品种可视为抗寒性强和较抗寒品种,如果果实品种优良,即可作为直立果树栽培发展对象。豆、苹果品种:表现抗寒性强,无冻害,开花结果正常的品…  相似文献   

16.
低温冻害对宜川花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椒为宜川县干旱山区乡镇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花椒低温冻害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宜川县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品种、树龄和不同环境下的花椒冻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宜川县栽植花椒,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地、选择抗寒品种和加强管理可以减免低温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云南1975年12月、1982年12月、1986年3月1991年12月、1999年12月出现的低温天气过程对生长于哀牢山以东地区的多种树木所造成的低温危害的调查,并以1975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对树木的低温危害调查结果为主,经统计分析得到了云南历次低温天气过程的多个树种的树木受低温危害情况及不同树种的抗寒性.以各树种树木受低温危害的平均受害指数为依据编制了不同树种的抗寒级别表.同时,还对树种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境与其抗寒性的关系,造成树木受低温危害的气象要素,云南的低温天气过程出现的周期进行了分析,以为开展树木引种、选择及种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绿化观赏竹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国内外绿化观赏竹抗性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参考其它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绿化观赏竹抗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目前国内绿化观赏竹抗寒性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绿化观赏竹抗寒性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耐旱生理及增强越冬抗寒性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等方面,而对绿化观赏竹的抗寒锻炼、抗寒与旱害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等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能会成为未来绿化观赏竹抗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红叶石楠抗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红叶石楠组培苗不同温度条件下耐受低温试验,得出:0℃冷冻处理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及对照均无明显受冻害现象;在-3℃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在冷冻48h后过半数存活,未转基因苗在冷冻48h后全部死亡;在-12℃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在冷冻12h后全部死亡,未转基因苗在冷冻6h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沙冬青抗寒基因转入红叶石楠中抗寒性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米脂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每年清明前至谷雨,正是仁用大扁杏花期,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使仁用大扁杏座果率低、产量不稳,甚至造成绝收,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子之一。探讨了采用药剂喷施和灌根进行抗寒处理,以提高仁用大扁杏抗寒性。研究表明:地形差异也显著影响仁用大扁杏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