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2.
以4种不同桦木组成比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落桦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1.14g/cm~3),桦木混交林最小(1.00g/cm~3);土壤孔隙度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均是黑桦纯林最大,分别为45.0%、9.6%、53.6%;土壤持水量(除桦木混交林规律不明显外)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持水量均值桦木混交林最大(43.2%),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黑桦纯林最大(49.3%);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规律一致,均是桦木混交林最大、桦杨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3.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物质基础。以冀北山地油松林、蒙古栎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林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林(1.30g/cm~3)、蒙古栎林(1.14g/cm~3)、油松蒙古栎混交林(1.10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林(48.04%)、油松蒙古栎混交林(42.58%)、油松林(33.58%);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林(40.32%)、油松蒙古栎混交林(38.81%)、油松林(33.58%);地表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河北围场县接坝地区5种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容重越大,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少。土壤容重均值大小顺序为:落桦混交林>栎松混交林>杨桦混交林>桦松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土壤持水量与土壤容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总孔隙度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杨桦混交林>桦松混交林>栎松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桦松混交林>杨桦混交林>栎松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土壤稳渗速率排序为:阔叶混交林>桦松混交林>落桦混交林>杨桦混交林>栎松混交林,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维护地力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6a林龄(1.38g·cm~(-3))15a林龄(1.29g·cm~(-3))24a林龄(1.17g·cm~(-3))37a林龄(1.14g·cm~(-3)),随林龄增加土壤容重呈减少趋势且差异显著,而同一剖面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37a林龄(39.29g·kg~(-1)、2.53g·kg~(-1))24a林龄(37.51g·kg~(-1)、2.46g·kg~(-1))15a林龄(30.47g·kg~(-1)、1.95g·kg~(-1))6a林龄(21.37g·kg~(-1)、0.89g·kg~(-1)),随林龄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差异显著;不同林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变化呈不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深层。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3~1.53 g·cm~(-3),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杉木林(1.18 g·cm~(-3))杨树林(1.36 g·cm~(-3))。(2)林地土壤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大小为杨树林(33.15%)杉木林(38.53%)。(3)土壤有效蓄水量平均值大小为杨树林(2 206.50 t·hm~(-2))杉木林(2 235.91 t·hm~(-2))。相对于杨树林而言,杉木林的土壤蓄水能力较强。(4)土壤的持水性能和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7.
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容重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林业科技》2015,(6):24-27
为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宜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容重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容重值大小依次为:阳坡上部(1.35 g/cm~3)河滩地低水位(1.33 g·cm~(-3))阳坡下部(1.32 g·cm~(-3))河滩地高水位(1.31 g·cm~(-3))阴坡上部(1.27 g·cm~(-3))阴坡下部(1.22 g·cm~(-3))阶地(1.08 g·cm~(-3));阳坡及河滩地土壤容重较大,就坡向而言,阳坡土壤容重大于阴坡;同一坡向,上坡土壤容重值大于下坡;土壤空间结构表现出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各层土壤容重变异系数(C.V.)的变化范围在0.071~0.079之间,均属于弱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对澜沧江中游云县段流域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不同林分土壤上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不同林分土壤容重变动范围为0.67~1.74g/cm3;不同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变动在34.50%~74.62%之间;不同林分中,马缨杜鹃林具有最大蓄水量(2984.80t/hm2)和最大涵养水源量(1860.00t/hm2);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9.06t/hm2~30.58t/hm2,相当于0.91~3.06mm水深;而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变动范围为89.50%~218.17%。  相似文献   

9.
冀北山地3种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北山地3种天然次生林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为11.750~15.59t/hm2,最大持水量为44.55~49.18t/hm2之间。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土壤容重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72~0.95g/cm3,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55.16%~60.2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增加的趋势,总孔隙度减少的趋势,从土壤容重平均值来看,白桦棘皮桦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总孔隙度的均值为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3种林分林地总蓄水量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为1 239.36t/hm2,白桦山杨混交林为1 194.02t/hm2,白桦棘皮桦混交林是1 135.75t/hm2,表明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林地储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生态公益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对5种典型林分类型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 18.0软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各林分类型土壤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土壤渗透性,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其土壤养分含量与其他林分相比也更高,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林分类型进行综合评价,土壤性质的综合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阔叶混交林>针叶纯林>针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塞罕坝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塞罕坝地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均大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多样性方面,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林分分别为樟子松林、山杨林,最小的是华北落叶松;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林分分别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最小的为山杨林。在均匀度上,灌木层Jsw和Jsi均匀度指数最大的林分均为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林最小。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sw最大为樟子松林,Jsi最大的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和山杨都相对较小。对β多样性的研究则表明各林分类型之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相异系数都较大,不同林分之间共有种较少。  相似文献   

12.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动态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种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结果表明,燕山北部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群,中径级个体多,大小径级个体少,呈现衰退型趋势。从期望寿命来看,白桦种群和华北落叶松种群在Ⅱ径级时,期望寿命达到最大,表明此阶段种群生理活动达到旺盛期。随着径级的增加,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死亡率和消失率基本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小径级和大径级时,其死亡率高,表明这两个种群有衰退的趋势。适当间伐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对其次生林天然更新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与差异。【方法】在山西省历山选取了7种典型植物群落,即亚高山草甸(C1),华山松纯林(C2),红桦、榆树、五角枫、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3),榆树、核桃楸、青皮椴、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4),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C5),白皮松、油松针叶混交林(C6)、油松纯林(C7)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研究其碳代谢指纹的特征与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C5> C1> C4> C3> C6> C7> C2,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 <0.05),即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华山松纯林最低;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同样反映这一规律。【结论】1)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碳源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程度各异。2)综合31种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利用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并无规律性关系,而与地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KEC-900负离子检测仪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不同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园内各类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多存在1~2个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为早晨或晚上,负离子浓度日最高值出现在白桦林,达到1 815个cm~(-3)。负离子浓度年变化分别在7月和9月存在峰值,7月红皮云杉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到1 284个cm~(-3)。  相似文献   

16.
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塞罕坝地区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利用针阔混交林径级分布与空间结构相关指数对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种生长速度要比针叶快,而且占优势,白桦、山杨径级比例分布趋势接近正态分布;华北落叶松、山杨,属于随机分布,分布的比较均匀,白桦、五角枫与蒙古栎分布不均匀,处于聚集分布的状态;华北落叶松、白桦与山杨处于优势地位,五角枫与蒙古栎大部分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生长空间很小;华北落叶松、白桦、山杨混交程度不高,处于中度混交状态,五角枫与蒙古栎数量少,并且分布的较散,因此多为强度混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桦树柠条混交林及桦树纯林、柠条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林分生物量、根系分布规律等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桦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桦树提高47.6%~119.5%,胸径提高44.1%~143.1%;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及单株生物量均高于纯林;混交林中桦树根系分布比纯林均匀,使林木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水分、空间,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青山典型森林植被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内蒙古大青山分布广泛的油松、白桦和落叶松林为典型植被,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其小气候特征进行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油松、白桦和落叶松均起到降低林内温度和减低林内风速的作用,但对湿度的调节效果不一致,其中油松林和白桦林的林内湿度分别比林外高0.58%和0.99%,落叶松林的林内湿度比林外低0.05%,为该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