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榆生物围栏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沙地刺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由15年生刺榆解析木生长资料分析可知,刺榆的速生期在5~13a,比较适合作为生物围栏的营建树种;对6年生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分析可知,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刺榆围栏的生长差异显著,总体生长量由大到小为平缓沙地缓起伏沙地起伏沙地,营建密度1m×1m的刺榆围栏比1.5m×1.5m的提早郁闭,与初始速生期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刺榆繁育和生物围栏营建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沙地刺榆生物围栏技术,总结分析了6年生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表现。该技术是一种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和易于大面积推广的实用技术,尤其是配套了工程围封的刺榆生物围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生物围栏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实施生物围栏的条件 ,生物围栏的布局、树种选择及营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章古台沙地造林树种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栽培试验分析,选择出适宜章固台沙地造林应用的乡土树种刺榆(Hemiptelea davidii)、小叶朴(Celtes Bengeana)、黑桦(Betulasp.),外来树种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和新疆大叶榆(Ulmus laevis)等造林树种。乡土树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没有出现任何干枯死亡现象,表现稳定。刺榆的生长量超过大果榆和家榆,小叶朴和桦树也表现出适应性强的特性。引种的外来树种,铅笔柏和新疆大叶榆,虽然在前2~3年发生枯梢现象,但总生长量已超过或接近对照树种,可以在营造混交林中应用。刺榆和铅笔柏选出了不同形态类型,经过不断选择,选育出具有不同形态的树木,可以在不同目的造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总结了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要点,提出了宜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土壤为壤土或沙壤土地块,采取机械开沟的方式带状整地;选用元宝枫、桃叶卫矛、蒙桑、白蜡、大果榆、刺榆等树种,选择2~3年生本地繁育的优质壮苗造林.建议采用行带式复合经营造林技术模式,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栽植密度33~74株/66...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在1999~2002年出现了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期和极端最低气温。一些外来树种发生了树冠干枯和植株枯死。遭受冻害的外来树种有华山松、侧柏、刺槐、臭椿、槐树、大扁杏和山楂等18种。在干旱期间杨树固沙林枯死率比较高,达8%~33%,樟子松耐旱抗寒,林分枯死率比较低,为0~6%。最不耐旱的树种是落叶松,其次是沙地云杉和枯枥木花曲柳。比较耐旱的树种有油松、东宁赤松、怀槐、暴马子、榆树、刺榆和桑树。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比较科尔沁沙地典型生境上生长的刺榆木质部水力结构特征、叶片水分关系与光合气体交换特征,探讨刺榆适应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内在生理机制,为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造林和植被修复的适地适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在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和沙丘上部2种土壤水分环境中的刺榆为研究对象,从树木水力结构角度,分析不同生境刺榆枝条水分传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差异,结合叶片水分关系、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木质部解剖结构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沙丘上部相比,丘间低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刺榆枝条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K_s)更高(P0.05),叶片和枝条水势均更高(P0.05)。尽管2种生境上生长的刺榆叶片光合碳同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但气孔导度(g_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_i)明显不同,沙丘上部刺榆的g_s更低(P0.05),WUE_i更高(P0.05)。丘间低地刺榆枝条末端叶面积和边材面积的比值(LA/SA)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地径、树高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也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但沙丘上部刺榆木材密度更高,抗气穴化栓塞能力更强,水力安全边界(HSM)也较宽(Ψ_(S-md)-P_(50)和Ψ_(S-md)-P_(80)较大)。【结论】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生长的刺榆,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更高,可保证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竞争力;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的沙丘上部生长的刺榆,木质部导管直径变小,虽然水分传输效率降低,但有助于获得更强的木质部抗气穴化栓塞能力,从而保证植株能在水分胁迫较严重的生境中长期存活。刺榆水力结构特征随水分生境变化而调整的策略,反映出其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刺榆是通辽地区独特的乡土树种,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风蚀,抗病虫,寿命长等优良特性。文章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刺榆育苗及造林技术,为刺榆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试验营建榆属基因库1.4 hm2,收集了39个榆属品种、杂种及优树无性系,经过多年对各品种的生长特性、生物学性状、抗逆性表现的研究,初步筛选出钻天榆、白×灰等可在我区推广的榆属优良用材及防护品种,倒榆、裂叶榆、圆冠榆为优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0.
刺榆是榆科刺榆属落叶乔木,天然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朝鲜。刺榆在我区集中分布在哲里木盟科左后旗吉尔戈朗镇东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5~3公里的固定沙地上。在该旗的阿都沁苏木、布墩苏木和库伦旗下养畜牧苏木的固定沙地上也有零星分布。这里是科尔沁沙地的东南缘,多系起伏不大的固定沙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8℃,≥10℃积温3032~3168℃,年降水量350~450毫米,  相似文献   

11.
刺榆,是榆科刺榆属的落叶乔木,天然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各省区.它在内蒙古境内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固定沙地上.刺榆,是一种沙生的优良造林树种,可利用它进行造林治沙.但首先要搞好刺榆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等项工作。1.采种。刺榆的果实成熟后种子容易脱落。因此在采种之前必须选好采种母树,并注意观察其果实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刺簕──围园栅地的好树种杨开正,杨春荣刺又称印度刺、围栏刺,是目前围栏栅地的最好树种。其生长势超过蔷薇、枳、剑麻、金钢钻及黄泡树等围栏灌木或草本植物,且成本远低于铁丝网、砖墙、土墙等园圃地防范材料及设施,仅为砖墙造价的2%。其作用优于墙、网及其他各种...  相似文献   

13.
红刺榆又名钉字杆,蒙语乌兰散都,榆科榆属。有时呈灌木状,生长周期长,寿命长达150—200年以上,树枝有针刺,一般3—6厘米长,形成长刺后长刺上又长出长0!5—1!5厘米小刺,光瑞钝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形成主干后主干上无刺。红刺榆是一种较好的用材林树种,木质坚硬,花纹细,可用于  相似文献   

14.
在我区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海拔150~285米的科左后旗巴雅斯古冷、吉尔嘎朗、散都、乌苏、浩坦、布敦、乌兰敖道公社境内,天然生长着一种乔木——刺榆,别名钉字榆。《诗经》记载称“枢木”,当地蒙语叫“乌兰散都”,意思是“红色带刺的树”。是我区稀有的乡土树种,目前知道,全区仅在科左后旗有少量分布。刺榆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固沙性能好,多长在固定沙丘的岗、坡上。冬季落叶,高可达10~15米,有的呈灌木状生长。小枝带毛,淡红褐色,长7~22厘米,具坚实的枝刺;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长1~5厘米,边缘有单锯齿,上面有毛,下面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技》2021,46(3)
连续3年对科尔沁沙地内生长的刺榆进行物候观测的结果表明: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续展叶并开始抽梢,同期花开始出现,5月中旬进入盛花期,5月下旬花谢并形成果实,10月中旬果实成熟叶开始变色,10月末叶片脱落。刺榆整个物候变化过程历时近8个月,主要物候期变化具有明显的气温变化和物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15 沙区生物围栏营建模式15.1 模式概述  采用带刺树种及其它速生树种 ,密植形成紧密结构林带 ,围栏护林 ,解决林牲矛盾 ,实现防沙治沙的一种模式。15.2 模式适宜条件  适用于半干旱区沙化土地治理 ,包括沙化草场、沙化农田以及平缓沙地的整治。15.3 技术思路 特定生态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沙化。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草原 ,由于草场过牧 ,草原沙化十分严重。种草种树是遏制草场沙化必不可少的措施。草原造林成功的关键是解决林牧矛盾。防止牲畜啃树的常规措施是设置各种机械…  相似文献   

17.
沙地人工刺榆围栏生长及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彰武沙地4种典型立地条件下,6年生人工刺榆围栏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沙地、丘间低地和固定沙丘下部,刺榆的生长比较稳定,造林保存率均在80%以上,与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固定沙丘上部相比,刺榆的各主要生长指标均差异显著,造林保存率为47%。在未经人工干预状态下,4种立地条件刺榆林分地径离散度均在1.0以上,小于平均地径累计株数均超过1/3,表明在现行密度条件下,刺榆林分的生长已出现明显分化,立地条件的异质性和初植密度过大是林分发生分化的主要因素。各标准地刺榆林分普遍存在边行优势,但对林分生长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柠条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林树种、固沙造林树种、薪炭(能源)林树种、饲料林树种、蜜源林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生物围栏树种、绿肥树种和肥料树.该文首先从柠条的形态特征、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布、用途方面进行了总结论述,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柠条容器育苗的技术要点,旨在为柠条产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9.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森林火灾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方法,科学地选择防火树种和合理确定林带密度则是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关键。以广西国有雅长林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理想点评价方法的防火树种选择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防火林带密度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借助于现代决策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使防火树种的选择和林火阻隔网合理密度确定更为科学、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20.
豫南地区有较强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优势,应以当地茶叶、油茶、油桐、麻栎、银杏等适生树种为主要防火树种,混交方式,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