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农作物,天然异交结实率不到1%。大豆雄性不育利用为大豆杂交育种开启了一扇大门,有效地挖掘了大豆的生产潜力,为大豆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豆雄性不育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现在已挖掘出来的大豆雄性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少数是由细胞质控制的。我国在选育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方面是遥遥领先的。综述了大豆雄性不育的分类和利用杂种优势上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了利用大豆杂种优势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大豆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作为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大豆在饮食、饲料、工业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大豆年需求量分析,创新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能够提高大豆种植产量,降低大豆进口率,增强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进而满足国内大豆的市场需求。基于此,针对市场上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在明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推广的策略,旨在有效助推国内大豆种植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大豆,简称GM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随着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大豆的培育和世界市场供给的增多,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的大豆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主要介绍了转基因大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通榆县是农业县份,大豆是县内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近年来大豆食心虫害的发生,不但使大豆减产,而且还降低大豆的品质。文章分析了在通榆县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发生条件,并对大豆食心虫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大豆高产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通榆县大豆的优良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大豆价格升高,我国北方农民种大豆积极性高涨。造成了大豆重茬面积增加,加剧了一些大豆病虫草害的发生,降低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对大豆田病虫草进行有效的、经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必须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这是大豆业内专家在4月23日第一届中国一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提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针对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陕西省重要的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其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制约大豆生产及产业发展。本文总结了陕西省大豆生产现状,分析了陕西省大豆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陕西省大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策略,为陕西省大豆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了2015年1—8月大豆进出口情况,9月大豆进口情况,预估了10月大豆进口量以及对华装船情况。指出2015年大豆进口量仍将在高位上运行,中国将继续影响全球大豆市场。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其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8-129
大豆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而且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皂苷、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对中华民族的强身健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了高新技术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大豆功能因子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