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飞虱(含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是岑溪县目前发生危害最大的水稻害虫,一年发生8个世代。经19年的冬后调查说明有本地虫源,其中以白背飞虱为多。早稻秧田虫量与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量有一定关联性(r=0.6730);外地虫源迁入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第三代系主害代,其若虫高峰期与早稻抽穗盛期至灌浆初期相吻合;经十多年调查资料整理筛选出预测第三代高峰期成若虫密度的相关因子: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平均密度(x_1)、3月中下旬秧田成若虫平均密度(x_2)、5月份降雨量(x_5)及5月15~25日平均成若虫密度(x_6)、5月份降雨系数(x_7)等,分别建立、修订预测式:y=0.176x_1+0.222x_2+0.203x_5+2.302(级)……Ⅰ'、y=2.507+0.340x_6+0.171x_1(级)…Ⅱ'。R值和F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历史符合率为94.7%~100%。  相似文献   

2.
茶赤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8-1994年对茶赤叶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室内培养表明,22,24,26,28℃等4个处理均适宜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离体插枝接种显示,品种间有抗性差异,且以晚间接种发病率高。该病流行程度与5-7月3个月的平均RH(X1)呈正相关,与8月份雨日数(X2)呈负相关,其综合影响的二元回归式为Y=-37.3842+0.6471X1-0.7079X2,rY1.2=0.8274,rY2.1=-0.  相似文献   

3.
修水县桑绢野螟的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绢野螟犤Diaphaniapyloalis(Walker)犦又称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江西省修水县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2001年秋本县桑螟暴发,受害面积2500hm2,一般每667m2虫口密度达3.5万头左右,个别桑园达9万头以上,给秋叶及秋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1发生特点1)发生为害时间长。桑螟在修水年发生5~7代,以发生6代为主,世代重叠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各代早批幼虫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初、10月中旬,10月下旬全部越冬。2)幼虫隐蔽,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筛豆龟蝽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筛豆龟蝽是浙江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年发生3代,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为主害期。春、夏大豆虫口密度分别在6~82头/穴和5~60头/穴时,大豆产量损失率为2.59%~50.86%、0.55%~30.06%。防治宜于若虫2~3龄高峰期,防治指标春大豆为8头/穴,夏大豆11头/穴,药剂以敌杀死为佳  相似文献   

5.
青稞品种抗麦鞘毛眼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青稞品种麦鞘毛眼水蝇着卵量与其倒三叶叶基部脉间距、平均严重度均呈正相关[Y=2.4769+0.0331X(r=0.5747)、Y=42.6346+1.3424x(r=O.7625)]此外,旗叶和倒一叶叶鞘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平均严重度也呈正相关[Y=30.7957+8.3442X(r=0.6191)、Y=23.67+3.9044x(r=0.5559)];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产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55.1483-2.4633X(r=─0.5786)]。试验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存在着一定的理化抗性和耐害性。  相似文献   

6.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的3种方法为:(1)X=0.8743(P0-1.1438-1);(2)X=exp{[ln(-lnP0)+0.6997]÷0.9514};(3)X=2.0131(-lnP0)1.0153。其中以第3种方法估计精度最高,误差小,应用效果最好。依据Gerrard方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b2(1-P0)/P0(lnP0)2(cv)2。田间验证表明,样本数50~100丛,即可把抽样误差控制在20%以内,完全符合田间调查精度要求,可提高工效3~5倍  相似文献   

7.
早秋蚕桑蓟马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伐后的桑园,根据桑藓马虫口密度的不同,将桑叶受害水平发为个等级。利用没等级的桑叶饲有蚕,得出在桑藓马不同为害水平下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建立了桑蓟马虫日指数(X)与桑叶产量损失率和茧层量损失率的关系式分别为Ym=-0.00532+0.0029X,Ys=-0.00139_0.00011X根据当地桑树害虫防治与蚕茧产品价格的有关经济数据,得到桑叶早秋蚕期间的防治指标为3级受害水平,即桑叶受桑蓟马为害的  相似文献   

8.
稻纹枯病预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纹枯病16a流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稻纹枯病的流行强度,主要受发生前的1月上旬雨量,1月下旬、4月下旬相对湿度或发生期间的6月下旬温雨系数,7月中旬降雨积数以及8月中旬上候温湿系数所决定。根据这些因子进行列联表法和回归模型法预测稻纹枯病流行强度,回测符合率高,试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郧县小麦白粉病13a的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决定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当今早春3月上旬末的菌源基数,3月份的平均温度以及3月份降不量与3月份平均温度的乘积,提出了病害发生程度中期预测式:Y=-2.533074228+0.0561977672X1+0.498211980X2+0.002437249189X4。历史符合率84.5%,经1985-1997年回测检验,结果与发生实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有霞  朱昱 《植物保护》1997,23(5):21-22
柳瘿蚊在新疆以老熟幼虫于柳树1~2a生的枝条中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化蛹,3月底到4月上旬羽化,4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期。柳瘿蚊在喀什地区1a发生5代,常规有机磷农药对幼虫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岑溪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根据13年的历史资料,分别用历期法和“二元回归分析法”对早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建立预报方程式:y=-48.6998+0.0869X1+20.27666X2.通过定量分析进行定性应用,其历史拟合率为100%,二年(次)应用预测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
豆天蛾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耕作、生态、气候和土壤氮素水平的变化等,豆天蛾在平原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区发生逐年加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通过系统调查、普查和研究观察,进一步了解了豆天蛾在诸条件演变后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其发生程度受气候因子6~7月降水、6~8月相对湿度、8月5日至9月15日降水的制约,判明了6~7月份降水量是主导因子,并用主导因子与卵虫量建立回归预测式为:y=0.288+0.0092x。10a历史资料拟合,符合率96.1%。  相似文献   

13.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叶锈病中期预测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保定市和辛集市两地近十年对小麦叶锈病的调查资料,建立了一个小麦叶锈病中期预测模型。Y=-20.59+9.12X1+0.85X2+1.41X3,X1为品种的抗性参数,X2为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量,X3为4月上中旬的总降雨次数,Y为灌浆中期叶锈病的病情指数。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检验,预测准确率为80%。本模型适合于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对叶锈病发生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南美斑潜蝇在芹菜上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忠善  李光西 《植物检疫》1998,12(5):264-267
本文以芹菜为寄主观察记录南美斑潜蝇在15℃、20℃、25℃、28℃、30℃和35℃等6个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卵为Y=0.0241X-0.1745,幼虫为Y=0.0082X-0.0550,蛹为Y=0.0071X-0.0575,卵-蛹为Y=0.0033X-0.0248,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分别为7.24℃、7.14℃、8.16℃和7.52℃,有效积温分别为41.46、118.16、138.94和301.47日度,并描述各虫态的形态、大小及习性。  相似文献   

16.
泗洪县地处洪泽湖西岸,常年种植水稻面积5.3万hm2,以单季晚稻种植为主,特别是优质品种武育粳3号种植比例大,占85%以上。水稻三化螟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6a大发生。其主害代第三代为害单季中晚稻,造成白穗,未防治的稻田一般减产8成以上。近6a来,笔者就三化螟严重发生情况下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三化螟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观察1.1发生时期在泗洪地区三化螟1a发生3代。第一代盛孵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秧田期水稻;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分蘖期水稻;第三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往往…  相似文献   

17.
徐文忠  谢成君 《植物检疫》1999,13(4):205-209
冰草麦蚜是宁夏首次发现的一种危害小麦、赖草的新害虫(新种)。在宁夏西吉地区1年发生7~10代,在室内变温条件下,各代在平均温度16.7~21.8℃时为11.8~17.1天,平均14.7天。21℃左右为最适发育温度,发育起点温度5.5℃左右,有效积温为195.6日度。10月中下旬产卵在赖草上越冬。4月上旬为卵孵化期,1年出现2次高峰,即6月25日左右和9月中旬。冬麦田呈指数型曲线增殖:y∧=0.630204293e0.110233834t。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野燕枯在土壤中的残留,迁移及在水中光解的环境行为,500mg/L的野燕枯在土壤中0~59d的残留动态模型q=412.33e^-0.0331t,r=0.8670,且该残留动态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0~16d符合I(q1=657.825e^-0.0975t,r1=0.9742)模式,在16~59d内则符合II(q2=195.429e^-0.0136t,r2=0.9773)模式,野燕枯在土壤吕的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发生及灾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棉铃虫大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食物链,包括物候、作物布局、栽培耕作制度、棉花生育状况;影响其种群基数的因素有抗药性、天敌的自然控制、防治质量等;决定是否大发生的关键因子是虫情基数和气候等。虫情基数是内因,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外因,二者是导致棉铃虫暴发的关键因子。根据荆州地区1970~1996年共27年的虫情和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选择主要的相关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第4代棉铃虫发生量及灾变预报模型:Y=183.396+15.556X2-0.370X11±84.618,回测正确率为74.1%,试报1997年第4代发生量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苏云金素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得出日均捕食量(y)与猎物(x1)和捕食者(x2)之产作关系模型。处理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21x1^2+1.211x2^2+0.8822x1-10,3465x2-0.0649x1x2+1.7174;对照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17x1^2+0.7734x2^2+0.6941x1-6.4914x2-0.0474x1x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