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鸮形目鸟类放射状羽毛构成的特殊面盘的微观形态,利用其面部羽毛微观形态进行物种鉴定,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褐林鸮、长耳鸮、雕鸮、斑头鸺鹠、黄腿渔鸮、草鸮和红角鸮7种鸮形目鸟类面部羽毛的显微结构,同时测量鸮形目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鸮形目7种鸟类面部羽毛在显微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褐林鸮与长耳鸮、黄腿渔鸮与斑头鸺鹠的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不同物种间面部羽毛羽枝间距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用于区分鸮形目鸟类的不同物种。  相似文献   

2.
康慧  丁鹏  李波 《野生动物》2016,(4):351-356
鸱鸮科鸟类的种属分类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渔鸮属和雪鸮属是否应并入雕鸮属,四川林鸮是一独立种还是长尾林鸮的一个亚种?线粒体DNA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是DNA条形编码的主要基因,被广泛应用于鸟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测定中国产红角鸮、雕鸮和长尾林鸮C0 I基因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鸱鸮科鸟类的同源序列,本文对27种鸟类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鸱鸮科鸟类多数是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该科鸟类几乎都是同属的优先聚类。序列分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将渔鸮属和雪鸮属置于雕鸮属下。同时,相对于欧亚大陆长尾林鸮种群,日本的长尾林鸮较四川林鸮分歧更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也支持四川林鸮是长尾林鸮的一个亚种的观点。研究为进一步明晰鸱鸮科鸟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鸮形目6种鸟类普通雕鸮(Bubo bubo)、黄腿渔鸮(Ketupa flavipes)、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红角鸮(Otus scops)、长耳鸮(Asio otus)进行鉴别,试验以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飞羽的羽长、阳面羽枝长、阴面羽枝长、羽毛面积、深色羽斑面积各量化指标的组间偏差进行评定,并以这5个量化指标为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再利用方差所占比例解释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结果表明:各量化指标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或P0.05),判别函数的判别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显著(P0.05)或不显著(P0.05)。说明飞羽的羽长、阳面羽枝长、阴面羽枝长、羽毛面积、深色羽斑面积作为物种的鉴定具有标志性特征,以这些量化特征进行判别分析可对鸮形目鸟类进行种属鉴定,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小鸮(Athene noctua)呕出的食物残渣团块456块,包括啮齿类6种,鸟类1种,蜥蜴2属,甲虫5种,另有植物果实。食物组成说明小鸮是全昼夜捕食鸟类。  相似文献   

5.
鸮形目鸟类(Strigiformes),在我国共有两科即草鸮科(Tytonidae)、鸱鸮科(Strigidae),有26种。它们都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农林害兽、害虫的天敌。研究和保护这些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减少鼠害,控制害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湖南北部武陵山区和西部雪峰山区,发现一种叫草鸮(Tyto alba)的珍稀益鸟。草鸮属鸮形目。鸮形目鸟类有123种,国内24种,虽遍布全世界,但草鸮却极为罕见。它主要生活在苏联的西部,我国五十年代曾在福建、广西等省(区)发现过,后来一直少见和未报导过。这次意外地在湖南扑获三只草鸮,它将证明湖南西部、北部山区已有草鸮分布。  相似文献   

7.
鹰鸮(Ninox scutulata),又称夜猫子,鸮形目,鸱鸮科,鹰鸮属。有三个亚种,(N.S.ussuriensis),分布在东北区长白山地亚区,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东部立陵平原亚区(旅鸟和冬侯鸟)。(N.S.Iurmanica)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不包括台湾亚区)。(N.S.totogo)仅分布于台湾亚区。我们于1988年5月15日在小兴安岭双丰林业局艾林林场获一雄性标本,度量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耳鸮的越冬习性、食性及鸣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耳鸮(Asio otus)的越冬区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及南方数省(据《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郑作新,1976)。笔者于1985年1—2月间对在山东省德州地区越冬的长耳鸮进行了野外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鸟类具有灵敏的听觉及准确地确定声音方位的能力。这对其生存极为重要。因此研究鸟类的听觉及声源定向将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Takahashi和Konishi等研究了非鸣禽仓鸮(barn owl)中脑以下的听觉通路及声源定位等功能,提出仓鸮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鸡肌肉颜色、肌肉嫩度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0日龄左右的淮南麻鸡、肉杂鸡、丝毛乌骨鸡各6只(公)进行屠宰,分别对其肌肉颜色、肌肉嫩度、肌纤维直径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淮南麻鸡胸肌和腿肌的L值、a值、b值显著高于丝毛乌骨鸡(P<0.05);淮南麻鸡胸肌和腿肌的a值显著高于肉杂鸡(P<0.05);肉杂鸡胸肌和腿肌的L值、a值、b值显著高于丝毛乌骨鸡(P<0.05);丝毛乌骨鸡胸肌的剪切值高于淮南麻鸡和肉杂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淮南麻鸡胸肌的剪切值高于肉杂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巴基斯坦信德省卡拉奇( Karachi)和塔达(Thatta)两个地区的9个地点共收集仓鸮(Tyto alba)食丸共619个,从这些食丸中发现937种食物种类.仓鸮最主要的食物为大鼠和小鼠(59.6%),还包括鼩(22.3%)、蝠类(1.3%)、鸟类(12.0%)、昆虫(1.3%)、蛙类(2.2%)及植物(1....  相似文献   

12.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是国内主要经济鸟类之一,也是分布最广、亚种分化最多、地理变异最复杂的种类之一。《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一书对其分类、亚种分化、地理变异等方面作了迄今最完整的叙述。本文仅就甘肃雉鸡亚种分化、分布、地理变异等作进一步探讨。一、亚种分化甘肃雉鸡有甘肃亚种(P.c.strauchi)、南山亚种(P.c.satscheuensis)、阿拉善亚种(P.c.sohokhotensis)和华东亚种(P.c.torquatus)共4个亚种。检索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藏毛腿沙鸡雌性生殖器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例西藏毛腿沙鸡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西藏毛腿沙鸡雌性生殖器官与大多数鸟类一样,只有一个左卵巢和一条左输卵管。输卵管也分为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  相似文献   

14.
非洲鸵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鸵鸟(Struthio camelus)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鸟类.化石资料表明,历史上已灭绝的6种鸵鸟比现存的种类体型还要大.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鸵鸟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现存的鸵鸟只分布在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等地区,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了亚种,亚种之间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实现杂交,但是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杂交.动物分类学家认为,现存的鸵鸟有4个亚种:东非亚种(S.c.massaicus)、北非亚种(S.c.camelus)、南非亚种(S.c.australis)和埃塞俄比亚亚种(S.c.molybdophanes).此外,本世纪40年代早期曾有一个亚种(S.c.syriacus)灭绝了.而西非亚种(S.c.spatzi)是根据一个小动物园的标本和蛋壳所描述的,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亚种.目前人们广泛饲养的鸵鸟主要是南非亚种的后裔,同时也混有其它亚种的血缘.  相似文献   

15.
鵰鸮(B.bubo kiautscheusis)是四川省盐亭县广泛分布的留鸟。因常栖居岩壁、故又有“岩鹰”之称。成体鵰鸮,雄鸟一般体重1.6—2.1公斤,雌鸟1.7—2.5公斤,翅长410—475毫米,羽毛蓬松,乍看很大。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关于鵰鸮的分布,四川盆地中部尚无记录,鵰鸮生态方面的资料也少见报导,笔者1981—83年间对鵰鸮的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导如下: 一、栖息环境及其活动规律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地理座标为东径105°12′—105°43′,北纬30°58′—31°30′。  相似文献   

16.
长耳鸮(Asio otus)为著名的农林益鸟,素有“灭鼠能手”之称,因此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显然,了解该鸟的种群数量动态,则能更进一步明确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保护鸟类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长耳鸮在太原地区为冬候鸟。我们于1982~1984年在太原市南郊区(长30公里、宽20公里,东  相似文献   

17.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栗鸮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鸮(Phodilus badius)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夜行性森林鸮类,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及海南岛。有关其繁殖习性,国外只有Ail等人在印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内仅记载其营巢于树洞,每窝产卵3~4枚。2002年3月11日大田保护区工作人员报告说,有一只猫头鹰在其居住哨所的厨房内停留,不肯离去。笔者随即赶去,鉴定其为一只栗鸮,并对它进行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18.
戴菊为典型的古北界泰加林鸟类,其亚种较多,在长白山和大兴安岭繁殖的亚种为。Regulus r.japonensis Blakiston。鉴于本亚种的繁殖生态几属空白,笔者1959—1980年在长白山北坡研究鸟类期间对本亚种作了专门调查。此鸟是长白山最小型鸟类之一,成体重仅有5.5—7克。体小巧玲珑,色鲜艳美丽,成雄头顶中央有橙黄色块斑,  相似文献   

19.
威武而凶狠的猛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树慧 《野生动物》2004,25(6):40-42
猛禽,顾名思义,就是凶猛的鸟类,共有约420种,占全世界鸟类总数的4.7%,分别隶属于白天活动的隼形目和晚上活动的鸮形目。我国共分布有86种(隼形目59种,鸮形目27种),占全世界猛禽总数20.5%。猛禽都有着十分锐利的捕杀动物的利爪和撕裂动物的钩嘴,再加上其极擅飞行的矫健的双翅,以及敏锐的听觉和视觉,可以克服其他动物克服不了的自然屏障,  相似文献   

20.
张斌 《野生动物》2006,27(3):5-7
当森林中白天的喧闹过去,夜幕降临,一切变得寂静无声的时候,当其它鸟类回归爱巢,进入梦香的时候,鹗却睁开了它那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开始了一天的“狩猎”生活。在民间人们常将鸮称为“猫头鹰”,但并没有猫头鹰这种鸟,“猫头鹰”是人们对鸮形目中大多数常见鸮类的俗称。鸮形目分为两科:草鸮科和鸱鸮科,全世界共有约130种,我国有31种,由于数量不多,又是一种益鸟,故均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在我国常见的有雕鸮、长耳鸮、红角鸮、林雕鸮、草鸮、斑头鸺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