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高温灭菌乳(UHT)产品常见的质量缺陷有涨包、产品有菌、酸包、苦包、脂肪上浮、分层、凝块和沉底等。这些产品质量缺陷的原因.有的是配方工艺问题,有的是设备CIP清洗问题.有的是设备的完好率问题。有的是奶源问题.总体上来讲.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超高温灭菌牛乳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脂肪上浮、结块、酸包和苦包等)。耐热酶具有较强的耐热能力,经超高温灭菌后仍有残留,因而导致产品出现上述质量问题。阐述了超高温灭菌牛乳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乳中耐热酶的性质;论述了产品质量问题与UHT乳中耐热酶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理化特性的变化,为提高其货架期品质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取贮存1~6月UHT牛乳,测定上下层乳脂肪、蛋白质、总固形物含量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月后UHT乳脂肪上浮量显著增加(p<0.05);4个月货架期后蛋白质下沉量显著增大(p<0.05);6个月货架期后上下层乳液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货架期后上层乳液的黏度高于下层乳液。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3个月后发生脂肪上浮、蛋白质和总固形物下沉、上下层黏度不均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枸杞纯生保健啤酒是以枸杞和麦芽为主要原料,采用纯种酿造、无菌过滤和无菌灌装技术生产而成。该产品集纯生啤酒与枸杞的双重营养,是时尚健康的养生酒饮料。介绍了枸杞纯生保健啤酒的酿造工艺及品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茶浓缩汁的应用为例,研究探讨无菌冷灌装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如杀菌温度、杀菌时间以及灌装温度,并设计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杀菌温度150℃,杀菌时间8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6.
目前,乳制品市场上主要的无菌包装形式有百利包、利乐枕与利乐砖、康美包、塑料杯与塑料瓶等,因为塑料袋的无菌包装与其他包装形式相比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故使用较多,但是用户在采购无菌塑料袋灌装设备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打着纯牛奶的旗号,但是原料却并非完全是生鲜乳,有的是用奶粉还原,却不在产品上进行明显标注,今后这种现象或将得到遏制。从2016年4月1日起,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此标准代替之前的农业行业标准NY/T 939-2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乳瓜辣椒丁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料、复水、烫漂、拌料、灌装和杀菌等工序,试验确定了生产乳瓜辣椒丁最佳工艺为乳瓜用30~40℃热水进行复水,使其水分含量达到40%~50%;四平头辣椒用90~95℃的水漂烫5~6 min;杀菌采用110℃,8~10 min。  相似文献   

9.
酸奶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中最重要的一种。酸奶可分为凝固型酸奶、搅拌型酸奶、冷冻型酸奶以及杀菌型酸奶。因种类不同,所用原料及发酵剂菌种也各不相同,但制作过程基本相同,下面以生产较多的凝固型酸奶为例,详述如下。1.工艺流程乳酸菌→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原料乳→加蔗糖→预热及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却→冷藏和后熟→质量评定。2.发酵剂的制备发酵剂是指用于加工生产酸乳、干酪、奶油时所用的特定乳酸菌培养物…  相似文献   

10.
由安徽省宿州科苑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砖型纸盒豆奶饮料生产线,是将无杂大豆通过烘干、冷却、脱皮、浸泡,而后浸泡、磨浆、浆渣分离、脱臭、调配、过滤、均质、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处理,然后再通过砖型包装机进行无菌包装,包装后的产品进入贴管机粘贴吸管,通过托盘机装箱后进入热收缩膜包装机进行热收缩膜包装。  相似文献   

11.
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乳品厂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牛初乳的加工工艺与常乳大体相同,只是由于牛初乳的热稳定性差,其杀菌、干燥、浓缩等工艺条件与常乳不同。通常条件下,牛初乳的杀菌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也可以用辐照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杀菌,辐照杀菌采用~(60)Co,剂量≤8.4kGy;真空浓缩压力>81kPa,温度≤60℃,浓缩后的奶液干物质含量达到40%~60%;干燥可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喷雾干燥法,前者用小于规模干燥,真空度为0.3~0.8MPa,料液受热温度<65℃,热蒸汽温度控制在70~75℃。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叶黄素稳定性的变化。研究发现,生产过程中叶黄素的损耗主要发生在高温灭菌阶段和喷雾干燥阶段,通过比较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叶黄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得出,喷雾干燥阶段叶黄素损耗>高温灭菌阶段>均质阶段>浓缩阶段。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叶黄素损失率越高。马口铁罐中叶黄素的保留率>PE铝箔软包装>纸袋包装。  相似文献   

13.
以绿豆为原料,研究了绿豆浓浆饮料的生产工艺。探讨了料水比、预处理方式、均质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绿豆浓浆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水比为1∶13~1∶15,采用预处理方式1,均质压力25~30 MPa,均质温度65~75℃,均质2次,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的区域特点导致了当地牛奶的短缺,其新鲜牛奶的自给率还不足30%。目前,广东市场上以UHT灭菌奶为主,巴氏消毒奶的发展潜力很大。广东乳品行业在提高奶牛饲养技术的同时,还要对产品的工艺和品质进行提升和改造,将新鲜、安全、营养的奶提供给广东消费者。企业和政府要共同努力,继续加强对学生奶的开发与支持,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15.
栅栏技术优化即食调味罗非鱼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风味良好无"土腥味"的罗非鱼即食鱼片,以罗非鱼肉为原料,研究了前处理、烘干方式、杀菌方法、pH值、水分活度和低温处理等多种栅栏因子对即食调味罗非鱼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3%的食盐清洗,醋酸调节pH值5.6~5.7,调味后烫煮,产品水分含量45%~50%,水分活度为0.88~0.90,真空包装后低温处理48 h,巴氏杀菌(80~85℃,30 min),可得到美味的休闲即食调味罗非鱼片。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热性杀菌技术降低原奶微生物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原料奶生产过程中仍未普及HACCP,从而造成微生物含量有明显超标现象,为此需采取新技术对原料乳进行杀菌,从而降低细菌总数。主要探讨非热性杀菌技术在生产原料奶中的应用前景,阐述非热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作用。结果得出,原料乳生产过程中,将杀菌技术与奶牛饲养管理相结合,会有效降低原料奶的微生物总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嚼克产品的加工工艺,从原奶到产品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对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感官评定看,传统工艺嚼克产品较现代工艺较黏稠;通过理化指标分析,传统工艺嚼克产品脂肪含量较高;通过微生物指标分析,传统工艺嚼克产品乳酸菌数高于现代工艺;需进一步对现代工艺嚼克产品进行工艺改进,使其酸度升高达标。为今后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加工嚼克产品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工过程对糖水橘子罐头橘瓣硬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糖水橘子罐头的橘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糖水橘子罐头中橘瓣硬度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糖水橘子罐头的橘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酸碱处理、杀菌条件、灌汤条件和冷却温度对糖水橘子罐头中橘瓣的硬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