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粳 1号 (原名 :D0 9)是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优良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96年 ,在引进种植的早熟晚粳系 89- 16中选择 2个熟期较早、性状较优的变异单株 ,当年冬季带  相似文献   

2.
“常农粳4号”(原名“96—96E4”)系常熟市农科所1996年用“丙93—63”/“武运粳7号”配组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1年参加苏州市品试,2002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3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同时越级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0416)。该品种综合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熟期早、抗性强。适宜在沿江及苏南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目前已在苏南稻区、安徽等地示范应用约60万亩。  相似文献   

3.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粳新组合常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优 1号 (又名 :常优 99- 1)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8年用武运粳 7号A与R2 5 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 1999~ 2 0 0 1年先后参加市、省及全国南方稻区单季晚粳组区试、生产试验 ,连续两年 (2 0 0 0~ 2 0 0 1年 )在江苏省苏南稻区设点进行较大面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甘薯所培育成功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粳“69优8号”,日前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是以中熟中粳不育系“69A”为母本,甘薯所自主育成的早中熟恢复系“112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预试,1999~2000年参加  相似文献   

6.
淮 992 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表现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强、熟相较好等特点 ,一般单产 90 0 0kg/hm2 以上 ,米质达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 2 0 0 3年进入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 ,适宜沿淮及淮北中粳稻地区中上等肥水条件下种植。淮 972 6系迟熟中粳 ,2 0 0 3年进入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 ,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好、熟期适中等特点 ,一般单产 975 0kg/hm2 以上 ,米质达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 ,适宜沿江及江淮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苏种 《农家致富》2013,(2):24-25
一、盐稻11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4。来源与类型:原名"盐稻3872",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盐稻99-1,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5.63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4.35%,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01公斤,较对照增产5.18%。(2)特  相似文献   

8.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粳1号"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平均亩产达628 2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 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615 5kg,比"武育粳3号"增产6.4%.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初步探索出"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连粳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601。由江苏胜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8.4千克;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9千克,比对照连粳7号增产3.3%。株形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好,穗形较大,叶色淡绿,叶姿较挺,后期熟相好。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  相似文献   

10.
"华粳1号"(原名D09)是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2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4%,在5个品种中居第二位.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摸索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2001年度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组织了沿江、沿海、苏中、苏北等不同生态区类型代表农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