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探讨了微生态产品对奶牛泌乳量及奶品质作用。选择平均2.1胎次、泌乳天数170±2 d、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进行为期40 d的饲喂试验,两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添加微生态制剂益倍健1801 60 g·头-1·d-1,对照组保持基础日粮。记录各组日泌乳量,每隔30 d检测和记录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质率、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添加益倍健1801的奶牛日均泌乳量比对照组平均高出3.2 kg,对照组体细胞数呈上升趋势,试验组体细胞数从70万个·mL-1降低到40万个·mL-1,乳蛋白率及乳脂率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13.18 mg·dL-1高于对照组11.16 mg·dL-1。所以,益倍健1801可减缓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幅度,改善奶品质及预防隐形乳房炎。  相似文献   

2.
1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徐水县奶牛存栏3.58万头,其中,成年可繁奶牛2万头;日均产鲜奶245t,全县产奶母牛中年产奶7t以上的占10%,年产奶6~7t的奶牛占15%,年产奶6t以下的占75%,奶牛平均单产4.5t,最高单产8t,平均利用胎次为4胎,每个产奶周期平均产奶天数为260d,比305d的泌乳天数少45d,一个情期准胎率约75%。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0个,规模养殖场7个,规模养殖存栏奶牛2.87万头,泌乳牛全部在奶牛小区饲养,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散养户1520户,存栏奶牛0.71万头,均为青年牛和犊牛。全县机械化挤奶设备44套,机械化挤奶生产的牛奶9万t,占全县奶产量的100%,主要销往蒙牛、伊利、天香等乳品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确定3种吸附剂Soils(SO,Novus国际公司)、NovasilPlus(NOV,美国安格公司)和试验采用结核菌-100(MTB,美国奥泰奇公司)分别添加在含黄曲霉毒素(AF)日粮中,对奶牛乳中AFM1的影响。采用3个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163d的泌乳初期至中期奶牛,依据胎次、体重和产奶量分组,不限量采食和饮水。在4个连续的7d,每个重复时期,母牛随机分组,饲喂4个日粮配制。日粮配制为:AF组(112肛gAFB1·kg饲料千物质M)、SO组:AF+O.56%SO、NOV组:AF+0.56%NOV和MTB组:AF+0.56%MTB。在每个试验期的第6、7天收集奶样.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线性体细胞评分不受日粮配制的影响,4组平均分别为22.20kg·d、33.87kg·d^-1、3.78%、2.95%和1.60%。AF从饲料到牛奶的转化率4组分别为2.65%、1.48%、1.42%和2.52%,每天分泌到乳中的AFM。分别为66、37、35和63μg·d^-1。在含AF饲料中添加SO和NOV显著降低乳中AFM,浓度(SO组为45%,NOV组为48%)和AFM,的分泌(SO组为44%,NOV组为46%)。相反,MTB组对降低乳中AFM.浓度(4%)、AFM,分泌(5%)以及AF从饲料到乳的转化无效。结果表明,占日粮0.56%的SO组和NOV组对采食舍12μgAFB1·kg^-1日粮DM的母牛降低乳中AFM,浓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饲料博览》2004,(2):51-51
1奶牛泌乳初期的生理特点泌乳初期是指奶牛从产犊开始直到产后10~15d的这个时期,通常也称为围产后期或身体恢复期。在整个泌乳初期内干物质进食量因食欲未完全恢复而比泌乳后期还低15%左右。在此期间,一般母牛体重会减少35~50kg,平均每日减少0.5-0.7kg,个别情况下,平均每日可减少2~2.5kg。这个时期奶牛的特点是:①食欲尚未恢复正常;②母牛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高产与低产奶牛胎次对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为优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模式及提高奶牛使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河北等地17个奶牛养殖场共12406头荷斯坦奶牛2021年春季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按高产(48.69±6.88 kg/d)和低产(23.47±5.28 kg/d)进行分组,对原数据经预处理后获得5158头高产奶牛和3110头低产奶牛的DHI报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通过Pearson双侧检验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并以LDS和Duncan's多重比较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则通过S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判断。【结果】不同胎次对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均有影响:高产奶牛3胎和4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下同),4胎以上高产奶牛的牛乳体细胞数(SCC)显著高于1胎和2胎高产奶牛;低产奶牛1胎的日产奶量、乳糖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且SCC显著低于除2胎外的其他胎次。在奶牛泌乳持续力方面,1胎高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3胎、4胎和5胎,1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其他胎次,其他胎次间的泌乳持续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高产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与SCC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日产奶量显著相关。除干物质含量与日产奶量、乳脂率与乳糖率的相关性外,高产奶牛和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及SCC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其中,日产奶量与乳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SC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SCC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3~4胎,低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1~3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胎次均影响其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持续力,但不同胎次下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营养供给,及时调整饲粮配方,合理对奶牛进行分群和规划,以达到奶牛的最佳使用胎次,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泌乳奶牛跛行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关系,研究采用5分制跛行评价标准,对黑龙江东部某牛场376头泌乳奶牛进行跛行评价,同时记录每头实验泌乳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kg·d-1)、胎次和DMI。跛行评分结果显示,1分泌乳奶牛头数为42(11.17%),2分泌乳奶牛头数为83(22.07%),3分泌乳奶牛头数为187(49.73%),4分泌乳奶牛头数为50(13.30%),5分泌乳奶牛头数为14(3.72%)。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奶量、DMI与跛行评分呈负相关,胎次与跛行评分呈正相关;跛行严重影响泌乳奶牛的产奶量,1分与4分泌乳奶牛相比,日产奶量相差约7 kg。研究通过跛行评分调查,明确了该牛场泌乳奶牛跛行情况,以及跛行评分与产奶量、胎次、DMI的关系,为奶牛跛行的防治及其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急需研制生产出无公害、高产、优质的乳产品,是当今发展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奶牛生理、消化、泌乳以及对饲料中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比单胃动物复杂的特点,我们在国内首先应用新的蛋白体系(即降解蛋白体系),通过对瘤胃乙酸、丙酸、丁酸的调控,采用营养保护剂.开展试验.筛选出按奶牛泌乳生理三个阶段即: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的最佳浓缩料A组系列配方。研究表明:应用A组浓缩料系列配方喂养奶牛在一个泌乳期内(305天)奶产量平均达到5661kg(折标准奶FCM为5287kg)比对照组(常规饲养)平均4432kg(折FCM为3894kg)增加1229kg提高27.7%;乳脂平均3.56%,比对照组3.19%提高0.37个百分点,乳蛋白平均3.22%.比对照组3.05%增加0.17个百分点。乳干固物平均11.52%.乳糖平均4.41%分别比对照组提高O.83个百分点和O.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韩俊彦  张秀莲 《新农业》2007,(10):37-37
自分娩到仔兔离乳需40~45天,这段时间称为哺乳期。母兔有很强的泌乳能力。一个泌乳期产奶量7公斤左右,一般产后15~20天可达泌乳高峰,每天每只平均泌乳量150--200克。若想母免多产奶、产好奶,应尽量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增加油饼类、鱼粉,豆浆等富含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应占日粮的18%~18.5‰磷酸氢钙3%、食盐1.5%,生长素0.5%。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采集西安市某奶牛场618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各月DHI报告中体细胞数据和兽医记录,统计分析乳房炎发病率、临床乳房炎及其患病时期对奶牛305d奶量的影响。同时另采集108头奶牛有完整记录的150个泌乳期的1 368条DHI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水平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年发病率为50.5%,临床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37%,头次阳性率为8.25%。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P0.01),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降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加重,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减少(P0.05),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P0.01)。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更大,患病程度重的奶牛相对于健康牛日平均奶量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显著增高(P0.05),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日粮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粮蛋白质水平是奶牛营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为奶牛养殖中调整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达到既满足奶牛生产性能的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还可以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选用体质健康且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基本一致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2.2%(对照组)和10.6%(试验组)的日粮,均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90 d,自由采食。在试验开始时测定奶牛的产奶量;试验开始后每个月(泌乳第56 d、86 d、116 d)分别测定1次产奶量、乳成分和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2.2%降低到10.6%,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P〈0.05)。对于产奶量在20~25 kg/d的奶牛,蛋白质水平为10.6%的日粮完全可以满足奶牛泌乳的需要,且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型缓释尿素对高产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0头泌乳中后期、产奶量42.37kg·d^-1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牛。在饲喂同一饲粮的基础上,对照组饲喂豆粕500g·d^-1,试验组饲喂缓释尿素100g·d^-1。试验共计45d,预试期3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试验组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79kg·d^-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缓释尿素组对乳蛋白、乳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缓释尿素可替代豆粕所提供奶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氮源,并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过瘤胃甜菜碱对奶牛泌乳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年龄、胎次、体况及泌乳量相近的健康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Ⅰ、Ⅱ、Ⅲ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5、10和20 g过瘤胃甜菜碱,Ⅳ组为过瘤胃甜菜碱对照组。试验期从产前14 d至产后42 d,通过对试验奶牛产后乳蛋白(LP)、乳脂率(BF)、乳糖(SL)的分析,研究过瘤胃胆碱和甜...  相似文献   

13.
A total of 12 mature healthy Holstein dairy cows of the nearly body weight (580±30) kg, milk yield (22.5±2.8) kg in the early stages of lactation were select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cow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very group had 6 cows, every group had 6 repeats, and every repeat had 1 cow. Added 20 g protected methionine in earlier lactating cow food every d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cted methionine increased milk yield by 10.83%, testing group milk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of control (P〈0.05); protected methionine increased milk fat by 5.98%, testing group milk fa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of control (P〈0.05); Milk protein increased by 2.15%, but bad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dry matter of milk had the tendency of decrease, but ha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相似文献   

14.
选择年龄、胎次、分娩季节接近的奶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分别于每天用0、3、6、9 kg的苜蓿干草替代奶牛日粮中的部分精饲料.结果表明,添加苜蓿干草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没有显著地影响(P>0.05),但添加组(每天3、6、9 kg)与对照组(不添加苜蓿干草)相比,乳脂率有显著提高(P<0.05).从日粮成本看,用苜蓿干草替代奶牛日粮中部分精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并且以在泌乳奶牛日粮中每天添加6 kg的苜蓿干草替代部分精饲料的处理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选择9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对象,按照产奶量分为3组,研究奶牛泌乳性能与乳中尿素氮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奶牛乳中尿素氮含量高于中产奶牛与低产奶牛,但差异不显著,奶牛泌乳性能与乳中尿素氮存在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棉籽替换TMR(全价混合日粮)中精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产奶量、膘情、胎次相近、泌乳后期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0头,褐牛25头.采用自身对照,对照期按牛场常规TMR饲喂奶牛,试验期在TMR中用2kg全棉籽替换等量的精料饲喂奶牛,与对照期相比较.[结果]试验期乳脂率、乳糖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期(P<0.01),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脂率提高了9.09;和8.70;;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糖率提高了2.82;和7.98;;试验期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蛋白都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试验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奶牛泌乳后期,用2kg全棉籽替换TMR中等量(2kg)精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乳脂率和乳糖率,但对体细胞数及其它乳成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产奶性状和长寿性状均是奶牛育种中的重要性状。近年来奶牛选育中追求高产,在产奶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长寿性却呈下降趋势。随着平衡育种理念的发展,各奶业发达国家陆续将长寿性状纳入其奶牛综合选择指数。为此,探究产奶量和奶牛长寿性间的关系,为新疆地区制定中国荷斯坦奶牛综合选择指数,实现平衡育种和奶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新疆地区3个规模化牛场1997—2020年间的各项生产记录,计算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共计获得7 206条奶牛长寿性记录和15 218条头胎305 d产奶量记录。收集个体三代系谱信息共计18 183条,其中包括903头公牛以及20 883头母牛。首先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初产月龄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影响,计算出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再利用SPSS 19.0 软件计算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Pearson相关系数。其次利用DMU软件中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新疆地区荷斯坦奶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协方差,计算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最后利用动物模型 BLUP 法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育种值的估计,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在群天数1 754.7 d,平均生产寿命937.33 d,头胎305 d产奶量平均为9 362.94 kg。GLM程序分析显示不同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以及初产月龄效应对在群天数、生产寿命以及头胎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11(0.03)、0.11(0.03)和0.33(0.03)。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之间遗传和表型相关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305 d产奶量与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表型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9和0.077,而遗传相关则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和-0.20。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遗传趋势图绘制可知,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均随着参测牛头数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荷斯坦牛的头胎305 d产奶量同样随着参测牛头数的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因此在对产奶量进行选育提高同时,应当兼顾长寿性,避免随着产奶量的提高,导致奶牛长寿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选取24头试验奶牛,分为4组,每组6头。3个处理组每头每天的过瘤胃脂肪添加量分别为:Ⅰ组200g,Ⅱ组300g,III组400g,IV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Ⅲ组产奶量提高了2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未见显著变化(P〉0.05);乳蛋白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泌乳早期添加过瘤胃脂肪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对奶牛乳汁成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木薯渣对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30头体重约400kg、健康无病、胎次相同,且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相近(P〉0.05)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头,用产奶期正常饲料饲喂;试验组20头,每头牛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投5kg木薯渣替代5kg苜蓿干草,研究木薯渣对奶牛产奶量及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奶期日粮中添加木薯渣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从乳成分分析统计数据看,其对奶牛的乳成分影响不明显,乳脂、乳蛋白、乳糖、乳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