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业机械的使用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走出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面对“一带一路”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打造完备产业链、构建信息化平台、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建设生态循环机制方面进行路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走出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走出去”现状,分析其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近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走出去”的重点放在热带亚热带农业生产国家,并通过国际糖业学术研讨会平台、举办各种培训班、与热带亚热带国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扩大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影响力.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农业科技“走出去”方面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平台和合作渠道优势,以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开展农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总体有利等机遇.然而,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走出去”仍面临缺乏总体规划、与外界信息交流不足及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做好广西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总体规划、完善农业科技“走出去”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新的农业科技“走出去”方式,以加快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3.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开放型经济,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立足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农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省农业“走出去”已呈现出多地区、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的喜人局面,农业“走出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农垦系统作为我国农业的国家队,应该在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当好排头兵。湖北农垦结合垦区实际,把“产业走出去、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作为垦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导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卢龙县是一个拥有3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没有全县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县的农业现代化。因此,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卢龙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杨岚 《中国农垦》2007,(12):34-35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农业企业“走出去”的障碍,提出了我国农业企业因地制宜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融资难是制约“走出去”企业的重要问题,制定农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总体规划,适时适度地建立和健全金融政策框架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降低经营风险的关键举措,是中国农业“走出去”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9.
魏岚 《现代农业》2008,(4):53-54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的是农业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6000亿公斤的新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农业发展总体上跨入现代农业的门槛。但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针对河北省农业企业“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 宣讲、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合作以及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建议,以期对推动河北省农业企业“走出去” 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促进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及效果 自2000年中央将"走出去"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从中央层面看,2006年6月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商合发(2006) 212号),农业部还专门制定实施了《农业"走出去"发展规划》(农外发(2006)3号).为了切实解决专门针对农业"走出去"的扶持措施,商务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牵头成立了由10个部门组成的关于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的部际合作机制,自2005年开始,财政部和商务部每年都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对"走出去"的企业进行相关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3.
1 农业信息化在“十五”我国落后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和实施超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方略。“十五”期间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 ,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带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  相似文献   

14.
卢翠华 《新农业》2001,(11):10-10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农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既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农业的道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王仙君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27-4328,4330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从农村人口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变化得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农民队伍正在萎缩,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农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围绕30年后“谁来搞农业”“、怎样搞农业”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走农业企业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的深入发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不断向境外"农业产业化经济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转变。通过分析当前西双版纳州跨境农业科技服务的优势、机遇和问题,为西双版纳州农业"走出去"发展和拓展农业领域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棚室是进行设施园艺生产的基础。设施农业,是一项改造自然的工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发展设施农业,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措施。无论在技术、经济方面,还是在环境、能源发展方面,它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的规模化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贵州现代农业发展背景、发展目标的分析,指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构建贵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进一步发挥特色农业在推动贵州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双循环”发展战略与农业产业密不可分。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山东在农业领域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发展困境、农村农业耕种土地面积匮乏、农产品出口贸易壁垒等现实问题,要想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必须统筹运用国内外双循环。结合山东省农业发展现状,构建契合省内发展格局的农业“双循环”系统,从而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贸易规则制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