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选用亚微米级刨花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医用夹板设计理论,采用将亚微米刨花压缩的方法制作异型医用夹板,与传统医用夹板相比较从微观结构研究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特性。以微观角度探索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形成机理,通过研究木纤维横截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并提出提高医用夹板柔韧性的方法,采用微米级的切削厚度破坏木材微观结构的六棱形形态,构造出新型的具备高柔韧性的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通过对落叶松及毛白杨2种树种的刨切试验以及模压医用夹板试件的制作,得出模压医用夹板的刨花最优尺寸。对新型医用夹板弹性模量的理论分析,引入在模压医用夹板受到外力之后应力应变存在的关系式,对平面内的弹性模量进行积分,求出其理论弹性模量,并得出理论上定向铺装的亚微米刨花板的弹性模量在其主方向上5倍于普通亚微米刨花板的结论。通过研究模压医用夹板弹性模量提高的原因,给出影响模压医用夹板弹性模量除亚微米刨花的大小、密度、施胶量、胶合是否严密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引入微观结构孔穴比系数、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压缩程度系数、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与胶料的胶合系数以及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不直系数,并将对其强度产生影响的相关系数代入计算公式,推导出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弹性模量的力学表达式。提出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压缩量也会影响模压医用夹板强度的观点,通过代入公式得出模压后亚微米木基生物弹性材料医用夹板的密度对模压医用夹板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旭  马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62+2697-2662,2697
木橡胶是按照橡胶力学性能构造的一种兼具木质材料和橡胶力学特点及材料优点的新型木基材料.文章简述了木橡胶的概念、原料、生产工艺和性能,并对木橡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3.
两种生物药剂混配对木霉抑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壳聚糖和申嗪霉素两种生物药剂单一处理以及不同比例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生物药剂对木霉菌抑制立枯丝核菌的影响,生物药剂和木霉混配后对幼苗牛长和防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药剂以及两种生物药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种药剂不同比例混配均可提高木霉对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生物药剂和木霉的复合剂处理玉米种子,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减轻苗期土传性病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壳聚糖和申嗪霉素两种生物药剂单一处理以及不同比例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生物药剂对木霉菌抑制立枯丝核菌的影响,生物药剂和木霉混配后对幼苗生长和防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药剂以及两种生物药剂混配,对立枯丝核菌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种药剂不同比例混配均可提高木霉对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生物药剂和木霉的复合剂处理玉米种子,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减轻苗期土传性病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杨春梅  马靖  张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51-3953
研究了微米木刨花模压骨伤夹板制品的形成方法,利用专用模压设备,阐述了实验方法,介绍了模压工艺,获取了关键工艺参数,将细胞裂解理论、微米切削技术转化应用到医学生物材料工程中,有效利用了废劣材、次小薪材,通过细胞重组和模压成型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吴哲  杨春梅  张杨  马岩  刘千军  袁伟杰  邓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407-11409,11508
对防弹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首次提出将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与微米木纤维压制的板材通过胶接的方式进行复合制成装饰防弹板的理论。对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对制备的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和微米木纤维板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发现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微米木纤维板中的纤维在胶接的作用下呈现有利于防弹的网状排布结构。随后对防弹板中的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压缩试验,结果显示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在1600s。压缩时材料的流动应力达到2350MPa,同时发现在动态压缩的过程中复合材料还出现了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构造木基装饰防弹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方法,测定了3种浓度的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喷雾混合处理后,玉米植株中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木霉L24菌株制剂处理后,与直接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照相比,玉米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3种浓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稀释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94%。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可有效降低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植株造成的胁迫作用,进而起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uel)的次生老根及茎(木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老根及茎的次生木质部具有丰富的木薄壁组织和木射线。其中属于离管型木薄壁组织的类型有星散薄壁组织、轮界薄壁组织、带状薄壁组织、网状薄壁组织等;傍管型木薄壁组织有环管稀少1种。木射线为异形Ⅰ~异形Ⅱ,并常具连结木射线。软枣猕猴桃的木薄壁组织及木射线类型的观察,为其不定根、不定芽的发生及扦插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Td系列菌株代谢产物的室内抑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摇床液体发酵、氯仿萃取木霉菌的代谢产物,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测定了3个木霉菌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番茄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立枯丝核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和花生网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个木霉菌株代谢产物对7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强度和抑菌谱存在一定的菌株特异性。木霉菌株Td1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最强,Td31的代谢产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抑制作用最强,而Td100的代谢产物对禾谷类镰刀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较强;3个木霉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花生网斑病菌抑制作用均较弱。  相似文献   

10.
6种杀菌剂对绿色木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种常用杀菌剂对绿色木霉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对绿色木霉的抑制作用极强,1000倍液即可完全抑制绿色木霉菌的生长;百菌清对绿色木霉的抑制作用较强,也能明显抑制木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达80.2%;仙露、霉必清和多菌灵对绿色木霉的抑制作用则较弱。  相似文献   

11.
齐红  任洪娥  刘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59-8462
为了实现生产中微米木纤维直径智能检测,结合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改进传统纤维分段测量法,研究了一种基于目标提取与最大内切圆的纤维直径检测算法.该算法对木纤维显微图像进行基于HSV空间的目标提取,分析木纤维形态并引入用户需求概念,通过改进的分段测量法实现木纤维直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在木纤维直径检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检测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3种木塑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直接关系其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使用稻壳、橡胶木锯末和橡胶籽壳分别与回收聚乙烯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3种木塑复合材料经紫外荧光老化后表面颜色、化学成分及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 000 h紫外荧光辐照后,处理B(锯末)ΔL和ΔE值为35和30,处理A(稻壳)为40和37,处理C(橡胶籽壳)为45和43;3种材料表面羰基浓度增大,表面氧化程度加深;紫外荧光辐照1 000 h后,处理B(锯末)结晶度由59.21上升到88.44,增加了49.37%;处理A(稻壳)结晶度由63.53上升到94.00,增加了47.96%;处理C(橡胶籽壳)结晶度由55.42上升到98.35,增加了77.46%。  相似文献   

13.
胡晗  吴章康  王云  关成  黄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56-3957,3993
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直接关系其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该研究使用稻壳、橡胶木锯末和橡胶籽壳分别与回收聚乙烯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3种木塑复合材料经荧光紫外老化后表面颜色、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 000 h老化后,3种木塑复合材料表面均出现褪色、羰基浓度增大,并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加。其中橡胶籽壳基WPCs的变化最大,稻壳次之,橡胶锯末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木材苯酚液化物的纳米纤维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拓宽木材液化产物的应用领域,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木材微米、纳米级纤维材料的加工难题,在对木材苯酚液化产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静电纺制具有纳米级尺度的木材纤维材料的工艺路线.利用木材苯酚液化产物为前驱体,通过加入反应剂如六次甲基四胺等调制纺丝液,在合适的温度下高压静电纺制成纳米级纤丝,然后将纤丝在HCl和HCHO混合溶液中加热固化,最终获得强度较高的木材纤维.同时分析了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影响纤维形成的纺丝液因素和纺丝工艺因素,认为纺丝液的温度和施加的电压是影响纳米纤维成形的主要因素.该纤维可进一步炭化或活化加工成用途广泛、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和活性碳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介质压力在木材高温热改性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压力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于155℃/0.4 MPa,170℃/0.4 MPa,170℃/0.8 MPa处理条件对橡胶木进行热改性,测试热改性材的质量损失率、明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指标,探讨不同处理压力和温度改性橡胶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强0.4 MPa条件下,155℃和170℃处理的试材,其各项性能可以达到或接近常压条件下更高温度热改性材的性能。介质压强由0.4 MPa增加至0.8 MPa,炭化橡胶木的质量损失率、颜色变化、抗弯强度损失均增大,说明压强越大,热改性程度越剧烈。介质压强对试材的热改性程度有显著影响,提高蒸汽压力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加快橡胶木的炭化过程,实现木材的高效热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木粉为原料,添加适量落叶松栲胶,在不使用合成胶黏剂的情况下,采用高压热处理的方法促成木粉在模具中胶结成板;经正交试验,分析原料木粉目数、木粉与栲胶配比、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成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压力为100 MPa、原料含水率为8%、成板密度为1.183g/cm~3的情况下,当热压温度为200℃、热压时间为12 min、木粉目数为140目以上、木粉与栲胶配比为2:1时成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人造板纤维定向分布压缩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微米木纤维的高强度重组及细胞结构重构的计算机模拟可视化过程,对微米木纤维实验结果进行显微视频检测,在计算机上生成显微木纤维的图像,然后对木纤维的细胞类型进行显微视频分类,建立各类木纤维细胞的数学模型,分析出模拟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典型生活垃圾的燃烧实验,研究由纸类、塑料类、布类、木竹类、橡胶类等5类垃圾燃烧所产生PM2.5中的成分。根据测定结果,5类20种典型生活垃圾聚成3个类群,第一类群:橡胶轮胎、橡胶鞋底和一次性餐盒;第二类群:传单、纤维毛巾、化纤衬衣和建筑木板;其余为第三类群。第一类群为优先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品种,为处理的第一级别,依次进行,初步形成了一条可燃性生活垃圾处理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