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好琴 《河南水产》2006,67(2):26-26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当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一定程度,将对养殖对象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了解亚硝酸盐过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从而对亚硝酸盐中毒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昌福 《中国水产》2013,(12):69-7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少人在应用水产用兽药治疗鱼病时还存在许多误区。不能正确地使用水产用兽药,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养殖鱼类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及网箱养殖容量的扩大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的养殖都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经常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超密度养殖,使得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最终导致养殖难以为续。因此,合理利用和研究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科学规划养殖已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分支。而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投喂饲料、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必然使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废物等大量进入水体中,引起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关于网箱养殖引起的自身污染问题已是屡见报道。所以,如何扩大和充分利用网箱养殖的养殖容量,以保证海水网箱养殖的持续性,也成为养殖生态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彭泽鲫是我国淡水养殖经济鱼类,因其长速快、含肉率高、抗病性较强,而被广泛推广养殖。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养殖方式改变,彭泽鲫的一些病害愈发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在各养殖水体中暴发的疖疮病.来势凶、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治疗实践,总结一些彭泽鲫疖疮病防治技术,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水产养殖动物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次,因为现在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深水网箱养殖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深水网箱养殖拓展了养殖海域,其养殖海区通常在水深15~40m,某些网箱养殖区域可在40~100m水深,远离沿岸污染区。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养殖鱼类获得高品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结构包括养殖品种结构及养殖方式的构成,当前我国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方式多种多样,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新的养殖品种,新的养殖方式频频问世,为我们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不是简单的原有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的彻底淘汰,也不是盲目的新养殖品种、新养殖方式的一哄而上。本文将站在以池塘养鱼为主体的养殖场的立场探讨这一问题。一、养殖品种的组合设计一养殖品种的选养原则具备以下条件的养殖品种可作为养殖对象,参与养殖结构的优化调整。1.市场适销,价位较高,能取得明显比较效益。2.具…  相似文献   

10.
黄鳝工厂化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养殖方式,它改传统的有土养殖为无土养殖,室外养殖为室内养殖,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与传统的有土养殖相比,它具有管理方便、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其生产技术指标为:投放规格25-40克/尾鳝苗l-1.5公斤/米‘,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经过4-5个月的饲养,70%的个体可长至IOO克以上,饵料系数1.5-1.8,以目前原料成本计,生产成本15-20元/公斤。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地分室外和室内两种,面积2-20米’/口,地深0.5米,他内用水泥抹光,地埂上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围堰养殖、网箱养殖和网笼养殖等方式,其中又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本文总结了剌参池塘养殖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期为刺参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鱼类产量,提高了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但是随着养殖密度和数量的增加,也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具体表现为鱼病的防控难度增强,鱼类疾病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数据调查与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常见鱼病进行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加有效,这就要求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养殖观念。  相似文献   

13.
如果水源充足并且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相对于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来说,水池养殖罗非鱼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养殖的效益也较为可观。在水质条件能持续保持良好的,隋况下,罗非鱼在高密度的水池中生长良好。在水池养殖条件下,必须保持人工增氧(充气)和频繁或连续地换水,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和清除水中的废物。养殖系统中养殖用水使用后直接排放掉的称为流水系统,养殖用水通过过滤后再次循环使用的称为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黄鳝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黄鳝的人工繁殖技术,并概述了黄鳝土池生态养殖,鳝蚓配套养殖,鳝-鱼-藕兼作,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五种养殖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预防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重在预防,提倡推广健康的养殖模式,加强养殖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更是如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而只有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选放健康苗种、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下面简单介绍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与控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如果水源充足并且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相对于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来说,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罗非鱼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养殖的效益也较为可观。在水质条件能持续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罗非鱼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过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人工增氧(充气)和频繁或连续地换水,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和清除水中的废物。养殖用水使用后直接排放掉的称之为流水养殖系统,养殖用水通过过滤后再次循环使用的称为循环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7.
陈祥 《水产养殖》2009,(12):24-24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是养殖成本的主要部分,如何能够节省饲料,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效益,是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水产养殖中如何节省饲料,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养殖面积不断的扩大,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格局。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养殖普遍实行单一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对养殖空间的挤压,使养殖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养殖过程产生的养殖动物的排泄物、饵料残余、浮游动植物的残余等的积累已大大超过水环境的负载能力与自净能力,日益引起养殖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9.
《渔业现代化》2007,34(6):62-63
最近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上,近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就“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未来牡蛎极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牡蛎被称为“海洋牛奶”,其产业化养殖和开发已遍及全球。日本最新发现,牡蛎肉内的特有物质能消除人体过多的活性氧,对防治动脉硬化、癌症等有很好的效果。日本已开发出具有保健及治疗功能的“牡蛎丸”和高级饮料“牡蛎汁”。但由于海洋污染、环境恶化和海水养殖病害频发,牡蛎的养殖和开发仍存在挑战。我国每年牡蛎产量已居全球首位,2006年养殖产量达389万吨,占我国海洋水产养殖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20.
流水养鱼是一种先进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其放养密度和产量可达到池塘养殖数十倍。但由于养殖鱼类高度密集,一旦发生鱼病,蔓延迅速、治疗困难、经济损失惨重,即使将病鱼治愈,但由于治疗费用较高,生病期间鱼类生长受阻,单产降低,饵料系数增高等因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