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至使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有所提高,由于少数科技人员的误导,有部分蚕农会用人用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来防治蚕病和给蚕添食,以此减少蚕病的发生和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说医用药比兽药及蚕药效果好,价钱便宜(部分人药比蚕药的价格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正泾县位于黄山余脉的皖南山区,是安徽省栽桑养蚕重点县,家蚕饲养区域集中,在重点蚕区栽桑养蚕的收入是蚕农家庭年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致富渠道的拓展,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有所减少,蚕桑产业投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的蚕农增多,疏于管理的抛荒桑园增多,使得家蚕与桑园存在病虫害交叉感染机会增多,导致蚕难养,每年秋蚕饲养中,因桑园防治桑螟等害虫而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蚕病的暴发给蚕农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淮阴区发生较严重的蚕病,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优。如何减少蚕茧减产,控制蚕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蚕农对蚕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蚕病的发生,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始终是蚕业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蒙草、红云是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选育出来的家蚕新品种,2006年获云南省品种鉴定证书.该品种为蚕体个大、体质强健、茧形匀正、丝质优良的春秋兼用品种.因是近年来才推向市场的家蚕品种,不少技术人员和蚕农对该对品种的性状特点还不十分了解.为养好该对品种,发挥其最佳生产潜能,现将我们近几年饲养摸索总结出的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农村养蚕条件和养蚕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家蚕白僵病在农村比较常见,给蚕农的养蚕生产带来损失.分析了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原因,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为家蚕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资源的系统研究,在基本掌握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最后测定配合力。[结果]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春用杂交组合黄.山×平.湖全茧量2.269 g,茧层量0.509 g,茧层率23.58%,茧丝长1 323 m,解舒率86.71%,净度93.8分,纤度3.011 D,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安徽省认定。该品种强健好养、抗逆性强、茧形大、丝质优、稳产丰产,受蚕农、丝厂欢迎,迅速在安徽省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结论]引进了品种资源,丰富了家蚕基因库;通过育种手段实现了种质创新;组配成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饲养水平的实用品种,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8.
论文摘编     
86009山东部分地区农家自发家蚕软化病病毒性状分析王裕兴等(养蚕教研室)/《蚕业科学》1985,40。本文对山东省生产中发生的家蚕软化病病毒的性状,进行了抗原性和病原性两个方面的分析。抗原性分析采用中和试验和双向免疫扩散两种血清学方法,病原性分析从对不同蚕品种感染性及病毒对热的稳定性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认为,已收集的宁阳、兖州、烟台三株病毒均非传染性软化病病毒,而是家蚕浓核病病毒。从而证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也有家蚕  相似文献   

9.
进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生猪容易发生各种不同疫病,部分地区发生和流行的仔猪腹泻性疾病,给养殖户造成损失,生猪发生类似疫病的风险再次加大。 一、引起仔猪腹泻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1、仔猪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极端天气多、温度变化大等饲养环境等发病因素外,还有病原性因素引起,如夏季易发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常见猪病。专家调查表明,这次多个地区发生和流行仔猪腹泻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吴会东  李健 《新农业》2004,(3):44-45
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由于蚕农对蚕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常导致蚕病的发生.对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始终是蚕业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苏玲 《北京农业》2012,(33):50-51
蚕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的存在并寄生,各种病蚕的尸体和蚕粪等是病原体的主要来源。我们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更好的预防蚕病的发生。主要介绍了养蚕前、中、后的消毒工作,还介绍了一些消毒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13.
在完成春养柞蚕饲料转化效率品种间差异性比较的基础上 ,采用同样方法试验比较 ,结果认为 :秋养14个品种全茧量平均为 8 91%g/粒 ,比春养平均高 1 87g/粒 ,秋养茧层量平均为 0 98g/粒 ,比春养高 0 33g ;秋养食下量平均为 5 6 14 g/头 ,比春养多 7 2 6 g,三项指标平均分别比春天高 2 6 0 3% ,5 0 77%和 2 8 5 7%。秋养茧重转化率平均为 15 83% ,比春养高 1 4 1个百分点 ;茧层生产率平均为 1 72 % ;比春养高 0 4 0个百分点 ;相对比春养分别增加 2 4 6 4 %和 30 30 %。说明秋养柞蚕饲料转化效率远远高于春养。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 :春、秋饲料转化效率品种间差异倾向一致。其中茧重转化率 14个品种分为 7档 ;茧层生产率分 6档 :最佳品种与最差品种春秋一致。说明品种间饲料转化率这一指标无季节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家蚕真菌类病害对贵州蚕区养蚕生产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在生产中能更好地预防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生,结合原蚕基地建设和蚕业生产实际,对家蚕真茵类病害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面向Internet的B/S模式构建了养蚕专家咨询系统,提供了Java类表示和用户自定义库扩充(修改)养蚕知识的方法,应用在类中定义方法搜索知识库,以保持系统知识的可扩展性和先进性。并且,用户自定义知识对系统知识库相关知识的屏蔽保持了用户和系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蚕用营养饲料在广西蚕业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研制的新型蚕用营养饲料在正常情况下让5龄蚕添食,研究其对家蚕产茧量、丝质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营养饲料区与添食清水对照区相比,死笼率降低2.80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3.31个百分点,蚕茧产量提高1.32%,节省桑叶20.24%,蚕茧生产效率提高14.19个百分点,茧层生产效率提高3.24个百分点,上车茧率提高4.70个百分点,一茧丝长提高4.70%。表明该蚕用营养饲料具有增强蚕儿体质,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节省桑叶,提高蚕茧生产效率,提高茧丝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宜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41-143
以宜州为例,分别选择科技力量较高、中等、较低的3个乡镇,进行了养蚕环境与蚕病防治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个乡镇在桑园管理、蚕沙处理、技术指导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养蚕规模、蚕病防治技术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消毒环节,部分项目有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宜州市的养蚕环境及蚕病防治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在云南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且平均气温较低的自然温度条件下饲养家蚕的可行性,以现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正反交为材料,参照自然气象数据设置变温(13~28℃)饲养条件,以家蚕恒温(26~27℃)饲养为对照,研究变温条件下家蚕幼虫的发育情况及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家蚕幼虫行为随温度变化表现不一,在较低温度时不活泼、食桑缓慢或停止活动,偶尔有个体出现轻微吐液现象;随温度升高,家蚕幼虫逐渐恢复活跃性和取食速度,吐液现象消失,能完成蜕皮、老熟结茧等生命活动。变温处理各个龄期较恒温处理长1~2d,全龄经过时间延长约10d;13~28℃变温处理对家蚕健康性、产茧量、茧丝质量等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 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家蚕真菌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对目前生产条件下山东省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发育时期、蚕品种、消毒方法、饲育式及蛹体保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