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咖啡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优势产业之一.咖啡是多年生经济作物,随着其种植年限的增加,老咖啡园更新换代的时候,咖啡产生了严重的再植病,已成为影响咖农增收,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为揭示咖啡再植病产生机理,本研究分别在澄迈、琼海和万宁选择代...  相似文献   

2.
咖啡与茶叶、可可列为世界三大饮料,出口价值高.随着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咖啡需求量将日益增长.近几年,我省咖啡种植业已在恢复和发展.为了种好咖啡,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与观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为原料,探究小粒种咖啡热风干燥特性及最佳数学模型,为咖啡热风干燥工艺提供参考。对小粒种咖啡湿豆进行热风干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风温度、风速、铺装厚度和搅拌转速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比较10种数学模型在热风干燥特性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热风风速在干燥实验中对传热传质有催进作用;搅拌可加快热传递提高热效率,减少干燥时间;铺装厚度主要影响干燥用时,铺装厚度与干燥速率变化成反比;咖啡干燥以降速干燥为主,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热风温度对热风干燥的干燥特性影响最大;对正交试验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可知,温度40℃,风速1 m/s,搅拌转速2 r/min为最优热风干燥方案,最佳数学模型为Logarithmic模型,热风温度、热风风速与搅拌转速3个因素对热风干燥总时长影响的极差值为19、6.67、5.5,3个因素在95%置信区间下P值为0.011、0.082、0.391。主次顺序为热风温度A>热风风速B>搅拌转速C;由评价指标R2、SSE、残差均方及对比实验数据与常用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ogarithmic模型拟合度最好,其中R2为0.986444、SSE为0.021734、残差均方为0.002075。该数学模型可预测云南小粒种咖啡湿豆的热风干燥特性曲线,也为实际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咖啡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地区。本研究以海南兴隆咖啡豆为原料,探究超声波辅助冷萃技术(以下简称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优条件,并测定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含量以及咖啡渣的微观结构。以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为单因素,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对超声冷萃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以传统冷浸法为对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绿原酸的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咖啡渣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随之增加,影响咖啡液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冷萃制备咖啡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20℃,在优化条件下,总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22.92%±0.16%,与响应面优化试验回归模型预测值(22.85%±0.12%)基本吻合。与传统冷浸法相比,超声冷萃制备所得咖啡液葫芦巴碱、咖啡因和绿原酸(3-CQA、4-CQA、5-CQA)含量分别为175.19 mg/L、317.71 mg/L和257.77 mg/L,均有所提高,咖啡渣表面微观结构更为破碎,说明超声冷萃破坏了植物细胞壁,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可溶性物质,且超声冷萃显著缩短萃取时间。本研究优化制备咖啡液的超声冷萃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冷萃是一种有效的咖啡液提取技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高值化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过去,世界三大传统饮料是茶叶、咖啡和可可,后来变为茶叶、咖啡、碳酸饮料和果汁蔬菜饮料四大饮料.在激烈的饮料大战中,茶叶取胜,茶业经济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增施肥料和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芝麻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外对芝麻施肥研究较少,且多局限于单一肥料对芝麻产量的影响。随着我国化肥产量迅速增长和化肥品种不断增多,芝麻施肥面积逐步扩大,施肥种类和数量相继增加.因此,研究芝麻合理施肥,对发展芝麻生产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为国家化肥的计划生产与合理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咖啡是一个重要热作商品,市场价格高,产值大,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消费量超过茶叶和可可.本文从小粒种咖啡的种性出发,试谈发展咖啡种植的自然条件和现状,并从市场消费的角度,论证无论现实需要还是长远考虑,开发咖啡生产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世界咖啡锈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咖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动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卫清 《福建茶叶》2016,(2):190-19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热衷,精神生活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各国也相继开始大力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事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历经几千年已形成融合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文化。而咖啡文化则是具西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茶之于中国,相当于咖啡之于欧洲,因而可以说茶与咖啡分别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各自体现着各自地域的文化内涵。本文将茶与咖啡的传播历史演变进行简要分析,由此指出茶与咖啡在各自地域的发展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最后对茶与咖啡的传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程度枝枯病的咖啡植株营养诊断结果证明,在果枝中的糖分和钾素含量因病情而相应减低,以结果枝为全株营养物质的吸收中心,愈靠近中心枝条,其总糖和钾含量下降愈大,枝枯愈严重。可以初步肯定,由于结果过多,致使糖分耗竭而带来糖饥饿反应,乃是校枯形成的重要原因。枝枯严重的植株,根部营养物质也大大降低,当根部总氮量低于1%、总糖量低于5%,则翌年很难抽出新枝叶,而导致全株枯死。咖啡枝枯病的发生,还由于咖啡本身的生物学原因。 (1)咖啡主要是自花授粉,座果率极高,容易造成结果过多。 (2)在早春,生殖生长早于营养生长,果枝抢先利用植株糖分,从而抑制当年新枝叶生成,愈加促进枝桔的发生。 (3)叶片光合能力薄弱,对营养物质的变化非常敏感,而导致生理活性减弱,以致落叶。 (4)根的吸收力本来很弱,对土壤环境的变化也较敏感;加上大量结果也严重耗用了根部营养物质,根的生理活性相应减弱,往往不能充分供应地上部对水分、营养、激素的需求,导致落叶枯枝。咖啡枝枯病是咖啡树的一种严重的生理病害,又名枯梢病,俗名叫干果。此病在亚非拉所有种植咖啡的国家和地区都严重发生,在我国凡无荫蔽、结果过多的咖啡园也普遍发生。此病在国外虽有报道,但对枝枯病发生的原因未作系统的全面研究。我们从咖啡锈病的研究中确证枝枯病是咖啡锈病大流行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研究咖啡锈病的基础上,开展了枝枯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引种咖啡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有案可查的史料和实地考察,朱苦拉引种咖啡的年代应该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朱苦拉确实是云南咖啡最早的引种地之一,并在原地传承至今,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但是,也由于种种原因而静悄悄地消亡与改变,需紧急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是2019年新入侵海南的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咖啡生产的害虫,对海南甚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了解咖啡果小蠹的习性,以及为今后该害虫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观察了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和耐饥能力,并探讨短时高温对其致死效应。结果表明:24h不饲喂任何食料对咖啡果小蠹成虫的假死行为无显著影响;45℃短时高温处理2 h显著提高了咖啡果小蠹成虫出现假死反应的比例和时长,假死反应出现比例达72.0%,假死时长为320.33 s,显著高于26℃下的假死时长(43.26 s)。咖啡果小蠹成虫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不提供任何食料的情况下,其最长存活时间可达204 h,平均存活时长达90.17 h。咖啡果小蠹成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45℃处理6 h后校正死亡率达94.92%;处理12 h的死亡率达100%;36℃和39℃处理6 h及以下时长对咖啡果小蠹的存活能力影响较小,36℃和39℃处理6 h,处理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  相似文献   

14.
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成为一种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还是一种显示高雅和修养的文化艺术活动。茶叶被誉为“人类最文明的饮料”,许多学者专家预料: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一. 茶叶在当代饮料中的地位茶叶与咖啡、可可通常被称为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的历史比咖啡、可可悠久,饮茶的人数也多于饮咖啡、可可的人数。世界消费茶叶的国家(地区)约为160个,几乎遍及五大洲。1. 茶叶、咖啡、可可对人体的不同效应:茶叶、咖啡、可可具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咖啡、可可只刺激人体的局部身躯,咖啡主要刺激头部神经;可可主要刺…  相似文献   

15.
在审评茶叶品质的时候,经过开汤浸泡后,倒在茶碗中的水色是红艳(指红茶言)和透明的,过了一定的时间,等到茶汤变凉的时候,汤色便逐渐混浊起来,如果温度继续降低,那么在茶碗底部便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根据国外的研究认为是由茶叶中的单宁,咖啡咸(即茶素)和果  相似文献   

16.
在思茅南岛河咖啡试验示范场,调查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的发生危害。结果表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危害定植后5 a以上的咖啡树。在思茅一年发生1代,幼虫期296~322 d,由于发育进度不同,世代重叠严重,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在不同微生境中,咖啡灭字脊虎天牛主要分布于靠近杂木林及阳坡的咖啡地。成虫喜在温度高的中午及阳光直射的咖啡树上活动。天敌黑足举腹姬蜂(Prislauacus nigripea Kieff)寄生灭字脊虎天牛幼虫,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咖啡是一种对氮需求量高的作物,氮的吸收、同化对咖啡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进入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只有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这一代谢过程受外界光照、树龄、土壤pH值等因素的影响。综述近些年来有关环境因素对咖啡硝态氮代谢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叶片和根系硝态氮代谢的差异以及根系硝态氮吸收的生理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咖啡施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87份咖啡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条ISSR引物扩增出14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7条,多态性位点为76.4%。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625水平下,87份资源被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包括了3份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第Ⅱ类群为中粒种咖啡(C. canephora Pierre);第Ⅲ类群包括了全部小粒种资源(C. arabica Linne),共83份。咖啡种质的遗传关系种间容易划分,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存在遗传关系多样性,而小粒种咖啡种内遗传多样性较窄。该研究结果将为咖啡种质鉴定、分类及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表明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咖啡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咖啡黑小蠹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黑小蠢是近年在兴隆华侨农场严重危害中粒种咖啡的重要害虫。据1989年对4—5年生咖啡树调查,植株受害率100%,枝条受害率29.7—82.5%,虫害枯枝率7.65—17.8%。该虫以雌成虫钻蛀咖啡枝条为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蛀道壁上的真菌菌丝。田间种群数量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剧增,3月中下旬为高峰期,7月至10月田间虫口极少,11月以后逐渐有虫口及虫枯枝出现。温度是影响虫口波动的主要因素。2.5%溴氰菊酶、25%杀虫双、40%乐菊酯各兑水1000倍对成虫直接触杀效果显著,死亡率均为100%。48%乐斯本、40%氧化乐果400—800倍液等12种杀虫剂田间喷雾对咖啡枝条蛀洞内的成虫、蛹、幼虫防效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昆虫。描述了中蜂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研究了中蜂的生活习性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对幼虫的发育历期、蜕皮时间及卵的孵化、蛹的羽化的影响,讨论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中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