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与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但花色苷结构不稳定。由于花色苷稳定性影响因子多、降解机制复杂,深入开展花色苷的降解机制和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影响花色苷稳定的主要因子、花色苷的不同降解机制以及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倪勤学  霍艳荣  陆国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25-20028,20453
花色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果蔬中的水溶性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老年退化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预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花色苷是目前国内外功能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结合花色苷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花色苷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途径,在预防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高血糖,抗癌,抗炎等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对花色苷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花色苷类物质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脂及其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研发具有降血脂功能的天然药物或通过日常饮食调节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色苷是一种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研究花色苷分子结构与抗氧化及降血脂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可以为开发具有降血脂功能的天然食用色素及功能性食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黑莓花色苷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功能性水溶色素。黑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具有重要的生物和抗氧化活性,受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青睐。本文介绍了黑莓花色苷结构组成,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黑莓花色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为实现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代谢调控奠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结果表明,种子白色期和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分别为9种和13种,相同花色苷组分为8种。主要结构差异表现为:种子白色期果皮中的飞燕草-3-葡萄糖苷在种子褐色期发生酰化,转变为飞燕草-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此外,在种子褐色期果皮中还形成4种新的花色苷,分别为牵牛花-3-半乳糖苷、牵牛花-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芍药-3-葡萄糖苷和牵牛花-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可见,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增加,酰基化程度较种子白色期提高,花色苷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花色苷类物质是黑果枸杞主要的功效成分,且不同加工方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功效影响较大.本实验分析比较了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粉及柱层析纯化提取物等黑果枸杞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花色苷产品中的花色苷含量及其胰脂肪酶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的产品中,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及其体外抑制胰脂肪酶作用差异较大.黑果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山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为山葡萄品种选育和山葡萄酒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HPLC-MS/MS技术,以左山一、左山二、双红、双优、双丰5个山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品种山葡萄酒中花色苷成分的差异。【结果】同一产地不同品种山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种类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略有差别,左山一、左山二、双红、双优、双丰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种类分别有13,14,13,14和14种,其总花色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523.568,1 525.589,1 409.071,1 140.323,1 292.324mg/L。【结论】5种山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5种花色苷,其中左山二葡萄酒中总花色苷质量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紫枝’玫瑰5个开花时期花瓣中的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推定‘紫枝’玫瑰花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为探讨玫瑰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枝’玫瑰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瓣为试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质联用分析法(UPLC-DAD-Q-TOF-MS)对其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萝卜素进行结构推定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反应过程推测‘紫枝’玫瑰花青苷代谢途径。【结果】在‘紫枝’玫瑰中鉴定出8种花青苷、16种类黄酮苷和β-胡萝卜素,没有检测到叶黄素;花青苷主要以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的双糖苷为主,四类花青苷都在花蕾期和初开期相对含量最高;检测到芍药苷的两种甲基化衍生物,没有发现飞燕草苷的甲基化衍生物;类黄酮苷以槲皮素和山萘酚的糖苷化、酰基化和甲基化的衍生物为主。定量分析显示,芍药苷和飞燕草苷占‘紫枝’玫瑰总花青苷含量的90%以上;芍药苷含量在‘紫枝’玫瑰开花过程中随花色变浅而降低,飞燕草苷在开花过程含量变化不大;芍药苷和飞燕草苷的比例(Pn/Dp)随花色变浅而降低。【结论】‘紫枝’玫瑰花中含有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这四类花青素在半开期之前完成全部积累,盛开期后只降解不合成。芍药素是形成‘紫枝’玫瑰花色的主要成分。‘紫枝’玫瑰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甲基酶(Rr AOMT)的催化作用有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苹果、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苹果、葡萄中花色苷的种类、定位及积累规律,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位点,花色苷合成的有关酶类及其结构基因,提出了今后需探讨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叶幕夹角对不同瓶储期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为提高桂葡6号酿酒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瓶储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延长的变化,分析不同叶幕夹角(0°、30°、45°和60°)对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叶幕夹角酒样在4个瓶储期的花色苷总量及各类花色苷含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各种修饰类型花色苷含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在4个瓶储期,不同叶幕夹角处理的桂葡6号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8种花色苷,包括7种花色素双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4种花色素单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和2种聚合花色苷,各类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总量变化大致聚为四大类.不同叶幕夹角对瓶储阶段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0°和45°叶幕夹角处理桂葡6号葡萄酒在4个瓶储期的花色苷总量和大多数种类花色苷含量总体上高于30°和60°夹角处理.4个瓶储期中,60°叶幕夹角酒样中酰化和聚合类花色苷比例总体上高于其他3个叶幕夹角处理酒样.4个叶幕夹角酒样的红—绿色调(a*)和色度(C*)随瓶储期延长而下降,黄—蓝色调(b*)随瓶储期延长而上升,且以45°酒样的b*增幅最大,黄色调加深;而30°夹角处理酒样的红色调更强,颜色更深.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瓶储期1和瓶储期2的4个叶幕夹角酒样聚为一类,瓶储期3和瓶储期4聚为一类;对花色苷总量贡献排名前5的修饰花色苷含量排序为酰化>聚合类>花翠素>单糖苷>单体,其中酰化、花翠素、单糖苷和单体花色苷含量均随瓶储期的延长而下降,聚合类花色苷含量则随瓶储期的延长而上升.[结论]0°和45°叶幕夹角对桂葡6号葡萄酒的颜色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花青素合成与基因调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化学合成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花色素苷合成的基因调控及环境、激素化学物质等外在因子对花青素基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花青素代谢中,温度、光照、紫外线、施肥状况、激素水平等因素能诱发花青素合成的调节基因或反义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或抑制了花青素的合成。在调控基因中,一些对花青素合成的结构蛋白表达产生促进作用,一些则具有抑制效应。不同外在因子激活或抑制调控基因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花青素组型或相同组型的不同配比,使植物器官表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利用花青素资源、探索花青素新的利用途径、开发花青素新产品,对2000—2022年间不同有关作物花青素含量、药用机制以及相关产品开发等进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文献报道了花青素具有抗癌、抗炎症、抗肥胖和改善器官疾病等药用价值;并且花青素也广泛存在于作物中,其资源丰富、经济回报率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花青素药理机理尚未明晰,产品开发力度还不够。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现阶段需要应用包括作物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深入阐明其药用价值机理。通过加大花青素相关产品与产业链开发,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种类繁多,是形成植物各器官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桃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果树和观赏植物,其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都会对品种性状、果实品质和观赏特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MYB转录因子是目前植物中发现的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具有调控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作用。本文旨在对桃花青素合成调控关键转录因子家族MYB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以及育种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凤丹’牡丹花色变化过程中花瓣色素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凤丹’牡丹在开放过程中花色由紫红色变白的现象,以‘凤丹’5个不同开放时期的花瓣为试验材料,分别运用色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测定花色表型、花色素成分及质量分数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分析花瓣色素与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花的开放,红色大幅减退,明度变大,彩度降低;‘凤丹’花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和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8种单体酚。花开放过程中,总花青苷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逐渐减少,总花青苷质量分数降低幅度更大。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DFR、ANS和转录因子MYB22、bHLH1的表达模式与总花青苷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总花青苷质量分数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研究发现,‘凤丹’花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总花青苷质量分数大量减少。PAL、DFR、ANS是参与‘凤丹’花青苷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转录因子MYB22及bHLH1可能对结构基因DFR和ANS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蓝色花植物花色素的着色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蓝色花植物花色素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综述了它们的着色机理 ,并分为两种类型 .即第一类是酰化花色素苷 ,它们遵守分子内辅助着色反应机理 ;另一类是酰化花色素苷与辅助色素以分子间辅助着色方式而形成的复合花色素 ,这类花色素经常包含金属离子参与的螯合反应 .并从生物化学代谢途径探讨了蓝色花植物的进化 .  相似文献   

16.
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对"法兰地"草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对纯化后的"法兰地"草莓果实花色素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实中主要的花色素苷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素-丙二酰葡萄糖苷。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对高温敏感,当贮藏温度高于40℃时,其降解速率迅速增加。不同光质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所表现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其中,在红光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最稳定,其次是黄光和绿光,白光条件下稳定性最差。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在pH 1.0~6.0能保持稳定。添加5%的单糖或有机酸对草莓果实花色素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添加10%的单糖或有机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草莓果实花色素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培育富含花青素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是未来绿色健康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与水稻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的基因资源还十分有限,不利于有色稻米品种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为了全面发掘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基因资源,本研究结合花青素无损伤检测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533份水稻种质作为供试材料,检测到了13个果皮花青素含量关联QTL位点,这些QTL位点中包含了除Rc、Rd、Rb及OsMYB3已知与花青素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17个候选基因。通过对候选基因同源性及表达模式分析,初步确定8个MYB基因与1个bHLH基因为新的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首次全面剖析了水稻果皮花青素的遗传基础,为健康功能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张云洁  潘怡辰  王汝茜  李集临  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14-12016,12080
花青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色素.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可以生产出绿色、健康的保健品、水果及观赏性花卉植物.目前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已通过PCR、蛋白质纯化、转座子标签等技术手段从金鱼草、玉米、矮牵牛等植物中分离且克隆.本研究综述了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是植物自然进化过程中最具适应意义的表型性状,也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青素苷是使花朵呈色的重要色素之一,被子植物中约有80%的科的花朵颜色由花青素苷决定;迄今从自然界分离和鉴定出的花青素苷多达600种,主要由6种花青素苷元衍生而来。花青素苷合成途径是迄今为止研究得最为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它的合成首先取决于类黄酮代谢途径的生成,花青素苷种类的多样性则源于其不同分支途径的形成,在花青素苷元基本骨架上不同位置取代基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花青素苷。在花青素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分支点酶的竞争机制和关键酶的底物特异性使花青素苷的种类及相应的花色表型具有种属特异性。花青素苷合成后需要转运到液泡中被包裹成色素体,植物细胞中的液泡积累和贮存色素体的能力是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重要因素,因此,花青素苷在花瓣中的最终呈色还受液泡pH、助色素含量以及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等多种细胞内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获得了与花青素苷合成及呈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并解析了其功能,成功获得了一些转基因花卉,但是这些基因调控表达的机制,包括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DNA序列本身的差异和D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等仍不清楚,转基因植株花色改良的程度也很有限,对于如何将这些机制应用于花色改良的转基因育种也是一个前沿的课题。花青素苷对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有助于对花朵呈色机制的理解,观赏植物中花色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于园艺作物器官呈色机制的解析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观赏植物为例,从花青素苷合成分支途径形成的机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及影响花青素苷呈色的主要因素及其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对影响植物花朵呈色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基于花青素苷代谢和呈色机理的花色改良分子设计育种,尤其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蓝色花育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定向培育具有新奇花色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蓝果忍冬果实花青素含量及其合成相关调控基因表达情况,为蓝果忍冬种质的挖掘、利用及花青素的合成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不同蓝果忍冬品种(蓓蕾、HSY-4和日本-5)果实花青素成分及含量,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3个品种不同成熟期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在525 nm波长下,从成熟蓝果忍冬果实中检测出8种花青素,含量最高的花青素是矢车菊3-葡萄糖,占总花青素含量的76.61%~86.67%,其中蓓蕾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500.14 mg/100 gFW,日本-5最低,为162.79 mg/100 gFW.半转色期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最高,与花青素积累情况相符;PAL、ANS和bHLH基因的表达量随花青素合成积累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蓝果忍冬果实含8种花青素,以矢车菊为苷元的花青素种类最多,其合成相关基因中PAL、ANS和bHLH基因在花青素合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蓓蕾、HSY-4和日本-5的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相似,但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