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龟类动物野生资源日益衰退,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这~珍贵资源,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1龟类养殖现状在近几年甲鱼养殖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与工厂化甲鱼养殖热相比,龟类养殖就显得平静、冷清的多,且饲养者大都是分散在乡村的专业户,饲养规模都不大。龟类动物中可大力开发的种类至少达十余种,仅从这一点而言,龟类养殖的前景就很广阔。2龟类的观赏价值电类长寿、具灵性,作为吉祥物和观赏动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有些龟如黄喉水龟、鹰嘴龟、眼斑水龟还是培育优质绿毛龟的好品种。3龟类的食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正楼顶生态养龟是利用各种符合条件的楼房楼顶空间进行生态养龟的新型养殖方式。由于楼顶生态养龟有节约土地资源、美化城市空间、增添居民收入、增加休闲乐趣等诸多好处,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对龟的认知逐步提高和龟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利用楼顶进行经营性生态养龟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一些欠发达地区养殖脱贫的  相似文献   

3.
章剑 《齐鲁渔业》2000,17(3):15-16
1养龟现状 龟类具有独特的营养、药用、观赏和出口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我国真正开展人工养龟的历史不长。20世纪70~80年代主要是分散型的家庭零星养殖和小范围的试验,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市场,养龟停留在炒种阶段。90年代前半期,炒种仍为主流。有人炒种多年,收入颇丰,成为炒种大户。 直到1996年开始,国内才逐渐出现上规模的养电企业和养殖大户。有眼光和超前意识的创业者瞄准这一冷门,大胆投资养龟业,将食用、药用价值高的乌龟作为养龟业的首选品种,前景乐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钱龟具有一流的品质和一定…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龟与池塘养龟相比,具有设施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见效快、迁移方便等优点,适宜于河湖、水库等宽阔水域,也适用于大型人工鱼塘,可提高单位产出率并增加收益。 网箱养龟因水域不同和龟品种不同,其结构和设置方式也不尽相同。网箱设置应根据可利用水体的生态条件和环境因素合理布局,如留出航道、码头以及必要的水体空间,还要避开污染的水源。网箱材料有尼龙(锦纶)、聚丙烯、金属网等,可依据经济实力选购。网箱养龟以幼、中、成龟为宜,养殖亲龟因网内不易设置产卵场,一般不常采用。1 网箱制作  相似文献   

5.
赵福海  朱雪根  黄则平 《海洋渔业》2002,24(4):178-179,172
江苏省吕四渔场曾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地之一,但由于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大,80年代以来,大量自然资源日趋衰退,大黄鱼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为保护大黄鱼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笔者在前几年大黄鱼养殖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大黄鱼的生长特性,结合市场变化及本地的条件,采取引进大规格鱼种,强化池塘养殖管理,使之当年就养成商品鱼。这是一种适合江苏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大黄鱼养殖模式。笔者先后攻克了鱼种海上长途运输、陆地近距运输、高温渡夏、池塘养殖和越冬集养及病害防治。为大黄鱼池塘养殖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引种须知随着养鳖效益大幅滑坡,龟的养殖正悄然兴起,七彩龟这一名优充种也正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被引进国内,某些地方已成取代甲鱼养殖之势。龟类是地球上历经导致恐龙灭绝的冰川期毁灭性劫难后的幸存者.且早于人类二亿二千万年生存于地球,其悠久的演化时空造就了龟类抗逆极强的天性和庞大繁杂的种群,七彩电乃其中之一。二、养值观察湖北荆门市十里铺特种水产场是1995年初由美国加州直接引进的父代种,并在当年获得成功,现将养殖记录摘要整理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1.第一批龟苗规格6~8克于1995年2月下旬自美国加州空运武汉…  相似文献   

7.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虾类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然增殖状态。1989年起,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展池塘青虾养殖技术的研究,经10年的研究、开发应用已形成了一整套较成熟的池塘青虾实用养殖技术,推广面积已达4000hm2以上,青虾也已成为浙江省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养殖品种之一,而且仍在继续扩大发展。为了让有关水产部门便于推广应用及养殖户少走弯路,笔者依据浙北地区养虾经验总结了其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池塘条件1.1水源水质水源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养虾池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不受农…  相似文献   

9.
章剑 《水产科学》2001,20(2):34-36
益生元主要指低聚糖,其重要功能是维持动物全内已建立的而且是健康的消化道菌群,90年代以来,先在畜禽养殖中使用,近年来在台湾首先应用于龟类养殖,大陆在鳖的养殖中已经开始应用,效果显著,提出养龟中益生元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是一种优质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北方普通养法产量低、效益差,且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北方不能自然越冬,所以养者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龟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历为国人所喜爱。由于人类对龟的需求量猛增.加上龟的成活率远高于鳖,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龟。随着养龟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预防龟病的发生,做到健康养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2005,30(8):41-42
5 成鱼养殖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是指将2cm以上的鱼种养成100g以上的商品鱼的过程。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有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近两年来,由于黄颡鱼价格坚挺,已有不少人开始了黄颡鱼池塘主养、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管理得当.池塘主养可以达到200~300kg/667m^2的产量:网箱养殖的产量可达25kg/m^2。  相似文献   

13.
鳄龟隶属于龟鳖目、鳄龟科、鳄龟属。最初由美国引进,包括大鳄龟和小鳄龟两个品种,国内养殖的几乎全部为小鳄龟。近几年,由于鳄龟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利润丰厚,投资鳄龟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导致龟苗市场出现一龟难求的局面。目前养殖模式主要有温室水泥池养殖、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外水泥池养殖和池塘养殖。本文对其中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扩大鳄龟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何杰 《科学养鱼》2007,(2):43-43
四眼斑水龟系珍稀龟类,并且可培育成高档观赏龟——孔斑绿毛龟,开发前景很好。一般人工少量养殖均作观赏宠物,利用水族箱或其他缸、钵等均可饲养。若规模饲养,繁殖商品龟则应慎重考察、论证,首先学习养龟技术,建设养龟场地,然后以雌雄配比2:1的比例引进种龟。  相似文献   

15.
黄喉拟水龟又称黄喉水龟、香龟等,是生活在我国沿海各省、区溪河、池塘等淡水水域的中小型龟类。因其性情温顺、肉质鲜美,是食药兼备的优良品种,同时又是培育国际市场价值数千美元的高档观赏龟类——绿毛龟的最正宗的后备龟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黄喉拟水龟的生态养殖效益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李传武 《内陆水产》2009,(12):44-46
水产养殖的负荷力又称养殖容量,一般是指单位水体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养殖容量具有明显的动态性,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改进养殖技术可以提高水体的负荷力。池塘生态养鳖是在良好的池塘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张彪  李秋霞  蔡其伦 《水产养殖》2023,(11):63-64+69
<正>池塘渔业生态养殖,要遵循生态循环和再生的原则,有机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形成资源合理循环利用,实现生产链良性循环。近年来,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逐步实行限养、禁养政策,还原自然增殖。池塘养殖是人们所需淡水水产品的主要来源,而生态养殖的水产品品质高、口感好,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也是供不应求。现介绍生态高效池塘养殖五要素。  相似文献   

18.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龟与池塘养龟相比 ,有设施简单、管理省工、不必换水、不占用耕地、投资省、上马快、迁移方便等优点 ,适宜于河湖江面水域宽阔地带围养 ,经济效益显著。也适用于大型人工鱼塘内部分置网围养 ,提高鱼塘单位产出率并增加收益。我国水面资源丰富 ,应当因地制宜利用闲置荒芜水域用网箱科学养龟。网箱养龟因水域不同和龟品种不同 ,其结构和设置方式也不尽相同 ,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特别是网箱材料有尼龙(锦纶 )、聚丙烯、金属网之分 ,可依据经济实力来确定。网箱的设置应根据可利用水体的生态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如留…  相似文献   

20.
龟类的肉味鲜美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高级滋补品和药疗佳品,具有滋阴补血、强身解毒之功效。近几年,龟类已成为深受广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各地的养龟实践证明,采用龟鱼混养,不仅龟不伤鱼,鱼不碍龟,而且龟、鱼之间互惠互利,有利于龟产量和鱼产量的提高,能显著地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