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葆 《上海茶叶》2006,(4):30-31
从茶文化文化学(以下简称谓茶文化学)而言,中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应该更胜于世界各国。缘于中国是世界茶的祖国,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曾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亚太地区诸国,日本的茶道文化、韩国的茶礼文化等,都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中国人得天独厚,有义务和责任,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中国茶文化文化学。  相似文献   

2.
申文 《上海茶叶》2005,(2):39-39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上海海纳百川,融天下文化于一炉,是全国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名种多元文化云集,形成上海现代文化辉煌而多姿的一页。上海的茶文化亦是全国都市茶文化的典范,它代表中国茶文化的今天和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都市茶文化,亦是中国茶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文化前沿阵地。我们很自豪地说,上海都市茶文化是全国茶人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前有茶的记载。世界认识中国是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种商品开始的,中国是茶的母国毫无疑问。中国的茶传到亚洲,再传到世界,现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种茶,一百五十多个国家饮茶,茶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事和茶文化有几个高峰,在唐朝的时候,陆羽写了《茶经》,这是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陆羽《茶经》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的自然属性是植物.几千年来其叶从药用、食用直至饮用,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在人们长期的食茶、饮茶和艺茶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有一般文化的表征,还具有表现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人际融合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双余 《上海茶叶》2005,(1):34-34
茶文化的节日包括茶文化节和茶文化旅游节。随着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茶文化不断创新,进入21世纪茶文化的节日逐年增加,成为茶界和社会的盛会,日益兴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逸茗 《上海茶叶》2006,(3):41-41
闵行区梅陇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小学教育中颇有特色,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精神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列为上海市数学、语文教学实验基地。8年来,学校以茶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内在教育功能,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师生从茶世界里识乾坤,以茶修德,以茶益智、以茶会友、以茶冶情,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7.
余双 《上海茶叶》2007,(1):29-30
去年北京出版了一本日本茶的书,作者是北京一个大学的教授,她是中国人曾去过日本几年,回国后就写了这本书,她不是茶叶专业,书中讲日本茶文化早于中国。几个月后,北京《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登了2篇文章,编辑和2个作者予以驳斥,认为茶文化源于中国。我看过许多历史和现代资料,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上海茶叶》2006,(3):4-4
1994年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节后闸北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一致决定年年举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2006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在弘扬茶文化,加强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推动茶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著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葛晓萍 《上海茶叶》2009,(2):22-24,2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土壤孕育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茶文化。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已使茶的自然属性同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东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的统一体。杭州是产历史名茶——龙井茶的故乡,杭州市对2005年会展业发展的新格局确定为“春有茶博会,秋有西博会”,并提出打造“中国茶都”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溧阳有茶园面积10万亩,大小茶场150多家,位居全省第二。溧阳茶得天地之灵气,香飘海内外;溧阳茶文化承传统之脉络,底蕴深厚。然而,浩瀚的茶海,众多的茶人却没一个展示茶乡风采的舞台,没一方展示茶人形象的阵地,于是,几位茶人异想天开,一心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吧”,《溧阳茶报》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浙江省政协主席) 4月1日,在绍兴茶文化节开幕式祝贺时说:今天我们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就是要展示中华茶叶古国的悠久历史风韵,促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造福广大茶农、促进茶产业、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显得绚丽多彩。中华传统文化则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作为浓生出来的子系文化既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茶文化的内涵主要是茶道、茶艺与茶茶礼。  相似文献   

13.
由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行了十三届。作为茶文化节的文化活动之一,从去年开始,由上海楹联学会协办的“石生杯”茶联大赛,收到了很多美联佳对,闸北区文化局已结集出版。茶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一千多年来,多少骚人墨客倾心倾情,喷珠泻玉,还是歌之不竭,咏之不尽。为此,茶文化节组委会决定今年再次举办茶联征文大赛,同时增设茶诗征文大赛,两赛并举,由上海诗词学会和上海楹联学会等联合协办。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荼文化楹联大赛,向海内外楹联爱好者征稿,以联赋茶,抒情遣兴。这项活动开展以来,投稿踊跃,有的多次投稿,有的合作投稿,有的祖孙三代一起投稿,投稿者最大八十多岁,最小十几岁,是历年来楹联征文参与面最广,来稿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镌刻“茶叶飘香申城坐拥八分天下”的牌坊气势轩昂,令行人驻足观注。每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都将市场作为活动地之一,日本、俄罗斯、香港、台湾的旅游团队也将市场作为观光购物点。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的分会场,以“茶文化”来熏陶茶叶的经营者、消费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把销售茶叶与弘扬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活动,成为上海市又一旅游观光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传播,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茶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璀璨闪亮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区进行茶文化教育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7.
应2005年上海(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的邀请,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张天福教授于4月12日飞抵上海,当晚出席了在上海大戏院举行的茶文化节的开幕式晚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会长黄汉庆代表组委会对张老来沪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随后几天,张老不辞辛苦,参加了文化节的一系列茶事活动。张老对上海市连续举办十二届茶文化节表示由衷的高兴和赞赏,对上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及茶叶界同仁坚持不懈地宣传茶文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茶在悠久的品饮历史中,被爱茶者、喝茶者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有了特有的茶文化。茶不仅是单纯解渴的饮料,也不仅仅是具有祛病保健功效的康体之饮,还是能给爱茶之人、饮茶之人带来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的舒心之饮。古人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茶的作用和情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  相似文献   

20.
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05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于2005年4月12日在上海隆重开幕,17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闭幕式。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一届,为推动上海与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及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魅力,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