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大田试验,定量分析了7.1和1.9mm不同降水脉动下3d内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含水率与时间呈指函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938 1~0.987 3,土壤含水率增加量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降水脉动为7.1mm时,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在降水后第3天土壤含水率比降水前分别增加了42.3%,27.4%和23.2%,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52.7%,45.5%和38.2%。降水脉动为1.9mm时,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22.6%,21.7%和7.6%,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171.8%,156.4%,110.3%。两次降水土壤平均含水率均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裸地。降水分别为7.1和1.9mm时,压砂地土壤含水率分别在降水后第7天和第5天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和裸地相比,压砂地显著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2009年以来,云南省实施了大规模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介绍了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及资金筹措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十二五"期间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任务及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及资金筹措力度的建议: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着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转变方式扩大范围,构建支农资金大整合格局;着力突出改造重点,切实强化山区、半山区改造;加大奖惩监管力度,充分调动各方改造积极性;强化农艺管护措施,确保发挥项目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3.
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重盐碱地的改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地碱蓬是滨海盐碱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中的先锋物种,也是植被建设的重要植物。为探究盐地碱蓬对滨海盐碱地的改土效应以及作用机制,通过滨海平原盐碱地原生盐地碱蓬群落土壤调查,结合室内土柱种植试验,研究了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比较了盐地碱蓬通过植株吸收盐分和通过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盐分淋洗对滨海盐碱地降盐、改土的效果。结果表明:1)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土壤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野外生长盐地碱蓬的0~20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裸地,而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裸地地块;室内土柱种植盐地碱蓬降低了各层土壤容重,平均降低6.16%;增加了各层土壤孔隙度,增加1.59%~5.15%。2)盐地碱蓬生长显著提升了滨海盐土土壤水分入渗性能。野外入渗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入渗时间内,生长盐地碱蓬的土壤累积入渗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分别是裸地的3.6倍、2.5倍和3.0倍。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盐地碱蓬处理土壤的初始入渗率为0.08mm·min?1,是裸地处理的2.6倍;稳定入渗率为0.03mm·min?1,是裸地处理的3.0倍。3)盐地碱蓬的生长明显降低了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收获后,野外调查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中裸地处理0~4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2.67%和12.98%,而盐地碱蓬处理分别降低12.08%和49.28%。野外调查和室内土柱试验中,盐地碱蓬植株移走的盐量分别占总脱盐量的5.60%和2.26%,淋洗脱盐量分别占总脱盐量的94.40%和97.74%。以上结果表明,滨海重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具有明显的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这种作用除植株吸收带走部分盐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盐地碱蓬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结构、加速了土壤水分入渗、促进了土壤盐分的淋洗。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热源节能技术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浅层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浅层地能从低位热源转移到高位热源的机械装置。该文回顾了浅层地源热泵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地源热在国内外的发展背景与意义,探讨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如初期投资高、控制水平低等,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探地雷达的农田地埋管管径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农田地埋管管径的探测技术,满足现有大量农田地埋管工程验收的需求,研究了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农田土壤中地埋管管径的方法。通过地埋管线目标的雷达图像的能量梯度,提取管线目标顶点和双曲线边缘,并运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地埋管管径进行计算。研究表明:采用探地雷达探测农田中地埋管管径是可行的,该技术可探测出埋深0.5m,管径在75~110mm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地埋管管径,为农田水利工程验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干旱河谷区坡耕地农作物种植对耕作侵蚀的影响,在不同作物类型坡耕地(玉米地和荞麦地)上进行耕作试验,通过磁性示踪法测量坡耕地顺坡耕作的耕作位移距离,分析了不同作物类型下的耕作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1)试验地类的耕作位移距离表现为玉米地<荞麦地<裸地(对照地)的变化趋势,荞麦地和玉米地的耕作位移距离均显著低于裸地(p<0.05),表明坡耕地种植玉米和荞麦可以显著减小坡耕地土壤耕作位移距离;(2)3种地类的耕作位移距离与坡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地和荞麦地的耕作位移距离系数k2值和传输系数k4值明显小于裸地,说明作物因素减小了耕作位移距离随坡度的增加幅度;(3)裸地的耕作侵蚀速率显著高于玉米地和荞麦地(p<0.01),分别是玉米地和荞麦地的1.99倍和1.88倍,说明坡地种植农作物可明显减小坡面耕作侵蚀。综上,种植农作物可有效减少坡耕地耕作侵蚀,研究成果丰富了对坡耕地作物根系防蚀特性的认识,也为完善耕作侵蚀模型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居民地信息遥感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客观地提取居民地信息,对于城镇规划和耕地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青县地区为研究区,基于陆地卫星TM图像,分别利用光谱阈值法、NDBI指数法、监督分类法及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出了研究区的居民地信息。然后,利用目视解译、屏幕数字化勾绘出的居民地面积,对以上4种方法在居民地信息提取上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光谱阈值法是提取研究区居民地信息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面糙率是影响田面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裸地和翻耕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田面凹凸程度,作物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进行了3种地表状况的田面凹凸程度、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的田间实测及田面水流运动试验;将零惯量模型与优化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田面糙率求解的优化模型;根据田面实测资料,利用优化模型求得3种耕地的田面糙率值,据此,建立了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耕地田面糙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正确.这对合理设计田面灌溉系统,提高灌水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京文  厉仁安  陆宏 《土壤通报》2004,35(5):550-552
通过对慈溪市蔬菜地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调查及分析,对慈溪市蔬菜地进行了分等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市蔬菜地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符合建立无公害蔬菜地要求。按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蔬菜地分等进行评价,10个点中有9个定为三等,1个定为四等。  相似文献   

10.
由水电部农电司召开的“农用低压地埋电力线路枝术座谈会”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地埋线实践的经验,并讨论通过了《农村低压地埋线路管理暂行规定》,为农电线路地埋化提供了有力的措施。农电线路地埋化具有明显的优点,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期介绍地埋线的重点县通辽县农电局的有关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矿地酸性土壤水土保持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地酸性土一般土层浅薄,蓄持水能力极弱,pH值偏低,严重制约着植物的生长。为筛选出能直接在矿地酸性土中种植的水土保持植物,试验研究了象草和香茅两种植物在矿地酸性土和改良土壤上的生长状况,以及施加改良剂对矿地酸性土pH值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可以作为矿地酸性土上的水土保持先锋草种,且香茅优于象草;加施土壤改良剂能使矿地酸性土的pH值明显提高,扩大了植物的选择范围;在矿地酸性土上直接种植时优选香茅,加施改良剂后优选象草。  相似文献   

12.
西北旱区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大田试验,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研究了裸地(CK)及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依次为:新砂地中砂地老砂地裸地(CK),入渗初期新砂地入渗能力明显高于中、老砂地及裸地,压砂地入渗速率新砂地最高,中砂地、老砂地次之。裸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呈指数负相关,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均呈幂函数负相关,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幂函数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976~0.996,Horton模型与Kostiakov模型均可描述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可以代表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根据灰关联度的大小,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依次为:新砂地(1.000)中砂地(0.756)老砂地(0.729)裸地(0.622)。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居民对蔬菜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拉萨市温室蔬菜地得到快速发展,但对温室蔬菜地格局变化过程仍缺乏清楚的认识。该研究基于2008-2018年11期拉萨市高清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采用重心转移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8-2018年拉萨市温室蔬菜地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拉萨市温室蔬菜地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93%。研究时段内,温室蔬菜地变化经历了发展、调整、稳定三个阶段,各阶段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1.08%、-2.13%和0.77%。2)研究时段内,拉萨市城关区和堆龙德庆区温室蔬菜地比例下降56.2%,达孜区和曲水县温室蔬菜地比例上升51.58%,温室蔬菜地分布重心向远离城区的城郊转移,向东南方向迁移了约4 896 m。3)新增温室蔬菜地向高海拔和大坡度区域转移,海拔3 675~3 800 m范围内温室蔬菜地面积比例由22.05%上升到30.41%,坡度6°~10°区域温室蔬菜地面积占比上升5.92%。4)温室蔬菜地新增源于耕地,减少多因为建设用地扩张。蔬菜需求量大和温室蔬菜收益高是温室蔬菜地面积增加的基本动力,区域土地利用调整是温室蔬菜地格局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Ghost软件工具盘在电子阅览室实现快速安装的方法,指出了该方法可极大地缩短重装计算机系统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维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新垦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对桂西北环江县肯福环境移民示范区 ,新垦中坡蔗地、下坡蔗地、谷地蔗地及未开垦的自然植被 4种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的定位观测 ,弄清了新垦蔗地 0— 6 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 ,同时探明了不同季节一次性降雨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分异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异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作业的果园地土壤侵蚀较坡耕地、生态林地严重;直接还林地土壤侵蚀较撂荒地严重;峁坡阳面人工林地土壤侵蚀较谷坡阴面人工林地严重;退耕时间短的地块土壤侵蚀较退耕时间长的地块严重。改善土地管理方式、因地制宜进行退耕地的植被建设是有效遏制土壤流失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地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4):810-815
为了更好地反映市级耕地地力状况,在Arc GIS9.3软件平台下,将吉安市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为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与土壤图进行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实地情况,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5个评价因素13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对吉安市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安市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七等,一等地占4.17%,二等地占7.02%,三等地占9.83%,四等地占12.72%,五等地占22.38%,六等地占22.91%,七等地占2096%,摸清了吉安市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74-76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异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作业的果园地土壤侵蚀较坡耕地、生态林地严重;直接还林地土壤侵蚀较撂荒地严重;峁坡阳面人工林地土壤侵蚀较谷坡阴面人工林地严重;退耕时间短的地块土壤侵蚀较退耕时间长的地块严重.改善土地管理方式、因地制宜进行退耕地的植被建设是有效遏制土壤流失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周生路  王黎明  唐景新 《土壤》2001,33(6):316-320
根据海拔高度等的相对差异可将一定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高地、低地子系统,它们之间特征和功能各异,但又存在广泛联系并可相互促进。文章在对平阳县高地、低地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该县高地—低地间的区域差异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促进该县高地—低地协调发展的一些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TM影像中大棚菜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棚菜地在我国北方呈不断发展之势,快速、准确地获取其面积及分布状况,是蔬菜业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的客观需求。为探索快速准确的大棚菜地信息提取技术方法,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采用TM数字图像,深入分析各主要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够突出反映大棚菜地信息的大棚菜地指数模型,同时通过对图像的分区、掩膜处理,以及研究区背景数据及专家知识的应用,准确提取了大棚菜地信息。结果显示:青州市2002年4月14日的大棚菜地面积为21375.4hm2,集中分布于青州东北部平原区的谭坊、郑母、黄楼等乡镇。本研究技术方法对于大棚菜地信息的遥感提取有积极参考价值,为研究区及山东蔬菜业的合理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