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其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鲜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糖度>双荚率,其中各个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鲜百粒重次之。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鲜荚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综合各影响因素,在选育半无叶型菜豌豆时应注意各农艺性状指标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生育期>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重,影响较大的是株高和生育期,影响中等的是荚粒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为夏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夏大豆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粒数与产量相关极显著(0.5124**、0.3644**),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3052**),生育期和株高与产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株荚数的通径系数为0.6634,荚粒数的通径系数为0.6860,百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5029,三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从荚粒数和单株荚数入手,兼顾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豌豆地方品种六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28个豌豆(Pisum Sativum Lin.)地方品种单株荚数(x_1)、单株粒数(x_2)、百粒重(x_3)、株高(x_4)、第一荚结位(x_5)和单株籽粒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很大,其中,表型的直接效应,单株粒数最高;遗传的直接效应,单株英数最高,且单株粒数和单株英数相互依存.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次.株高和第一荚结位更次.这启示人们,在豌豆育种和栽培中,以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为主,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对取得高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奚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94-2696
取20个品种,运用灰色育种理论,采取点关联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各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节数>株高,说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粒数越多,产量越高;其次是单株荚数、百粒重,荚数多,百粒重越高,产量越高;分枝数、节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厚  郑跃进  侯典云  韦淑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3636
针对河南省内外14个大豆品种的若干荚粒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荚皮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荚皮重/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对单株产量为直接正效应的性状的通径系数大小依次是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荚数、株高和百粒重,为直接负效应的性状依次是荚皮重/粒重、单株粒数和荚皮重。此结果对大豆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在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的9个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研究了在此种土壤上影响大豆抗线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在大豆抗线品种(系)中对产量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其次是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因此在碳酸盐草甸土上进行大豆抗线品种种植时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夏播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夏播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数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红小豆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012-25、012-16、012-26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节数>株高>荚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EMS诱变"京农6"得到的小豆窄叶、矮秆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选用小豆DR029×NLD杂交组合,对亲本和F2分离群体中个体的株高和叶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小豆突变体的窄叶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为孟德尔遗传。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共11个性状进行相关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其中株高、茎粗、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达到90%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早代选育的重点考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相关分析系统分析了与绿豆产量有关的12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分枝数, 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倒性和抗病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其中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抗病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而株高、主茎节数、荚长、荚宽、百粒重和生育期呈负相关, 其中荚长和生育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2个性状对绿豆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单株荚数>抗病性>荚宽>抗倒性>荚长>株高>分枝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生育期>主茎节数。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 首先应注重对单株荚数、抗性和生育期的选育, 然后再综合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密度、复合肥、尿素、钼酸铵4个栽培因子与湘春豆17号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密度呈负向相关;茎粗、分枝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复合肥用量呈正向相关;主茎荚数、单株荚数与尿素追施量呈正向相关;花期叶面喷施钼酸铵对增加大豆粒重有一定的作用;各栽培因子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