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农村信用社对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对聊城市下辖的区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有部分了解,农户对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希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鲁西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树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58-360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农村信用社对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我们对聊城市下辖的区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有部分了解,农户对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希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席卷各地,给广大农民带来了致富新出路、生活新气象。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事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必须要慎重行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风貌带来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废弃物越来越多,不仅对当地河流、水库、堰塘、地下泉水等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破坏了农村的空气与环境,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所以,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全力配合,设计出既经济又实用的废弃物处理模式。这对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建设安全美好的家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农村废弃物处理现状1.处理情况恶劣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废弃物产量是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为例,在2006年6—8月的2个月时间内对该区中梁山西部9个镇150余农户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跟踪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驱动机理,并揭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自发性强、稳定性弱、保障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契机下加强政策管理和教育资金投入、完善保障制度等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农户小额信贷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金融服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方式。农业银行临沂市分行大力拓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围绕三农市场定位,通过不同的贷款模式,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笔者就临沂市的农业银行的工作实际,通过实证和历史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小额贷款问题进行探讨。农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有利于农户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提出应扩大农户信贷规模、完善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施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有5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同以往其他贷款一样,出现了呆帐、坏帐、道德风险和产业风险测算不准、信用调查不实和评级不准等问题,不仅造成了信用社的贷款风险过大,而且也使农户贷款愈加困难。及时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信合保险这种新的金融实体,通过开展信合保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对改善农户生活水平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开展信合保险也能健全农村的信贷保险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庭院绿化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庭院绿化对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是极为重要的。本研究以山东省安丘市新农村庭院绿化建设为例,在庭院绿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绿化型、园林小品型、经济林果型、阳光晒场型4种典型的农村庭院绿化模式,并对其进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园林小品型和自然绿化型为新农村庭院绿化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在降温、增湿、降噪、固碳、美化效果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本研究结果对新农村庭院绿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金福 《种子科技》2009,27(10):36-37
普洱市冬季南瓜制种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每亩冬南瓜制种可为农户增加纯收入1500元左右。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要求今后在农业生产中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建设,让农户找出一条最适宜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状大农村经济。南瓜产业独有的产业链,较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种子可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徐珊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2):159-164
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研究可为测算区域土地资源潜力提供依据。笔者选取黑龙江省帽儿山镇为研究区,综合普通调查与农户调查,运用闲置率法计算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从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政策经济变量3方面构建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研究区农户进行宅基地整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较大,约有13%左右的宅基地可以进行整理;影响研究区农户进行宅基地整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特征变量及政策经济变量方面,个人特征变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区农村宅基地整理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挖掘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主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和进行,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村非政府组织新农村理事会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等农村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理事会为例,通过对3个行政村的理事会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运行现状和现实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将会影响居民点聚集效益的形成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笔者在对研究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农户入户调查法、GIS技术,依据农户意愿对现存农村居民点进行宜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居农村居民点应具有的条件包括:农户可接受的耕作半径、生产方便;道路通达度较高;满足农民下一代受教育的需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建沼气池积极性高涨。为了规范和推广标准化多功能生态型农户宅院建筑模式,我们从一般农户宅院占地面  相似文献   

14.
肖轶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71-277
为了探索出适合城乡统筹区域的新农村股份合作社,基于重庆市12个县(市、区)的500户农户和100位基层干部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发育动因。结果表明:(1)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2)作为农业的最直接生产和经营者的农户,认为通过组建或参与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并且稳定的收益,因此农户便很容易地自愿组成一个个的初级行动团体,共同追逐更多的外部利润;(3)样本区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是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无论是初级行动团体还是次级行动团体都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这种制度创新必将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是实现农村小康的重要举措。结合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实践,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标本兼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众说纷纭,观点分歧较多。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42-346
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能充分发挥家庭分散生产与团体交易的优势,并为资金、技术与农村人力资本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潜江市、武汉市及襄樊市的5个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probit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对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的吸引力差,对主导农产品占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吸引力大。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建,并不断探索发展新机制,增强其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农民的文化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文化权益,这将非常不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当前农民文化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农村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文化的被动受众,未能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传统文化的裂隙和现代文化的陷阱制约着农村文化自身的发展等。切实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肯定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避免现代文化的陷阱,建设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农民的文化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乡农村沼气池建设及使用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影子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对沼气池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进行计量。结果表明:沼气可产生733.62元/(户·年)的经济价值,同时沼气的使用降低了妇女使用传统生物质能的时间机会成本,为农户创造了273.20元/(户·年)的社会效益;此外,有沼气的农户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无沼气农户,沼气替代秸秆、薪柴的直接燃烧,产生130.20元/(户·年)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对沼气的利用较为单一,基本限于做饭和烧水。沼气后期推广应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将沼气、沼液、沼渣有效结合,以最大限度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陈辉 《种子科技》2012,30(1):15-17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当前基层农业部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