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9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GC—MS法对杉木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分离出68个色谱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7.77%。该精油中含有28.99%柏木醇、21.83%α—柏木烯、9.52%β—柏木烯、3.49%α—松油醇、3.33%香叶烯、2.33%β—榄香烯、2.19%α—花柏烯、2.01%罗汉柏烯等。  相似文献   

3.
在对人工林杉木进行高温热处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对杉木热处理材中的精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未处理材和经过160、220℃处理材的精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20、140、160、180、200、220℃时,所对应的杉木脱油率分别为0.855%、13.516%、16.189%、39.156%、41.063%、58.739%;热处理温度对杉木精油主要组分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中α-柏木烯、柏木醇的相对含量分别由未处理时的5.4104%和69.2391%变化到220℃时的45.482 5%和31.089 5%。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根屑为原料,采用过热蒸汽连续升温工艺提取不同温度段的杉木精油。投料量为400 g,蒸汽流量为900 mL/h,蒸馏釜塔内温度为<100,≥100~150,≥150~200和≥200~250℃,可得到不同温度段提取的精油。考察不同温度段得到的杉木精油得率及组成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过热蒸汽连续升温过程中,当蒸汽温度为≥100~150℃时,精油得率最高,为1.44%,过热蒸汽提取的总精油得率为3.95%,是常压水蒸气蒸馏法的2.56倍。过热蒸汽连续升温工艺中不同温度段得到的精油组成成分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烯类化合物减少,醇类化合物增加,α-柏木烯质量分数由31.72%下降到11.49%,β-柏木烯质量分数由13.12%下降到5.17%,柏木醇质量分数由27.37%上升至47.60%。过热蒸汽连续升温不仅能高质高效地提取杉木精油,还能明确不同温度段得到的精油组分差异,为杉木精油的高效开发与满足不同产品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油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脑、桧烯、α-松油醇和几种倍半萜烃等。其百分含量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不相同的。低沸点成分如1,8-桉叶脑和桧烯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含量逐渐减少,最后达到一个恒定值;高沸点成分如β-石竹烯和γ-榄香烯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加;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成分如α-松油醇的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某一值后,再延长蒸馏时间,其含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不同无性系杉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浙江开化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率(0.30%~0.52%)高于水蒸气蒸馏法(0.05%~0.11%),其中开化13号无性系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2,59,60和5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有26种,其中烯烃类17种、醇类6种、酮类1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其中β-石竹烯在F24x那1-1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1.21%。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49,51和40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共16种,其中烯烃类10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β-榄香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两种提取方式所得的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分别为41种和24种,且在各无性系中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柏木烯为原料,采用过氧化反应和水合反应一步法合成了柏木烷-8,9-二醇,总产率为52.5%。产物经静置分离、减压蒸馏,并经结晶、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晶体,柏木烷-8,9-二醇的GC含量为99.3%。采用元素分析法和质谱法(MS)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和分子式为C15H26O2。由红外光谱(IR)的主要吸收峰确定柏木烷-8,9-二醇的分子结构中无羰基,是一种邻二羟基化合物。结合合成原料和反应机理,合理解释了其质谱图中主要的高m/z离子峰和低m/z离子峰,说明其和原料柏木烯具有相同的碳骨架,并进一步采用1H NMR对其氢质子进行归属,确定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德兴牡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虹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份。在已分析的116个成份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稀.β-蔟烯,α-水芹烯,对-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9.
选择6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墨西哥柏木植株,水蒸气蒸馏法对奇数月的柏木鲜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质联用仪鉴定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不同化学类型精油得率和成分的变化,研究墨西哥柏木精油含量及组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柠檬型精油11月得率最高(0.57%),(+)-柠檬烯质量分数为38.16%;石竹烯型精油11月得率为次高(0.43%),其中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为22.48%;蒎烯型精油9月得率最高(0.42%),(+)-α-蒎烯质量分数为33.68%;依兰型精油11月精油得率和cis-依兰油-二烯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0.51%和30.28%;桧烯型精油11月得率最高(0.22%),桧烯的质量分数为31.61%;香紫苏型精油最高得率在11月为0.27%,香紫苏醇的质量分数为15.56%。研究表明,秋冬季节是精油储备和成分累积的主要时间段,柠檬型、石竹烯型、依兰型、桧烯型、香紫苏型11月份更适宜采收,蒎烯型在9月适宜采收。确定了墨西哥柏木在不同月份的精油含量和成分变化规律,为墨西哥柏木精油高效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侧柏不同部分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江苏徐州林场侧柏叶、木材、树皮和果壳等进行水蒸汽法蒸油,所得精油分别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分析和毛细管色谱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侧柏叶精油和果壳精油主要化学成分相似,有α-蒎烯、Δ~3-蒈烯、柏木脑等20多种单萜和倍半萜化合物,α-蒎烯是主成分,占全油的40%;侧柏木材精油主要含罗汉柏烯和柏木脑,分别占全油的45%和21%。侧柏树皮精油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尚含约7%的α-侧柏烯和10%的β-水芹烯,主成分是α-蒎烯,Δ~3-蒈烯和罗汉柏烯分别占全油的14%,16%和13%。侧柏木材精油的品质冠于其余3种精油。侧柏精油化学成分同其它种柏木精油化学成分差别很大。因此,在植物分类上侧柏应属于侧柏(Platycladus[Biota])属,不应属于崖柏(Thuja)的亚属。  相似文献   

11.
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柏木脑(cedrol)24.8%,α-蒎烯(α-pinene)17.5%,柏木烯(α-cedrene)13.25%,γ-荜澄茄烯(γ-cedinene)7.5%,柠檬烯(limonene)3.55%,榄香烯(elemene)3.2%.其次是α-檀香烯(α-santalene),β-檀香醇(β-santnlol),月桂烯酸(myrcenol),1.8-桉叶素(1.8-cineole)等化合物.此外,本文还报道了在杉木精油中首次发现的2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林木间存在着相互竞争。为提高总产量。杉木林需要抚育间伐。法正林理论指导下的杉木轮伐经营,有过历史性的贡献;而面对市场,则表现出严重弊端。目标经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峦大杉与黄山木兰、桤木混交造林与营造峦大杉、杉木纯林对比 ,进行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三明市适宜峦大杉生长。峦大杉、黄山木兰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峦×兰混交林比纯林中峦大杉的树高、年抽高、地径、冠幅分别高 10 7%、114 %、114 %、10 8%。  相似文献   

14.
杉木地理种源间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杉木不同种源杂交表明,杂交亲本间地理位置(经、纬度)相差愈大,杂种优势愈明显。江苏×德昌杉、江苏×广西融水、江苏×广西玉林、江苏×贵州锦屏、江苏×湖南靖排的杂种后代,造林8~9年生时,蓄积比亲本(♀)高16.8~276.3%,比对照(优良林分子代或较好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高14.9~257.2%,据此,认为在种源种子园中进行杂交,可进一步提高种源选择的增益。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嫩茎为实验材料,建立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杉木嫩茎用HgCl2 试剂消毒11min效果最好,污染率和死亡率极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5mg/L +3%蔗糖。最适宜杉木组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6-BA0.5mg/L+IBA2.0mg/L+2%蔗糖。移栽30d后,成活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台州市林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台州市林业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了林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业产业化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就杉木人工林立木树干材积的估测,材积按树高分布,材积的组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杉木造林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试验的13年生、1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变异率在中等以上。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和福建崇安、浦城、大田、武平、南平共8个优良种源,其中贵州锦屏、福建建瓯为生长材质兼优的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大田和南平为稳定性好的种源,村积遗传增益为41.7%~82.3%,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源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量、开花结实、木材密度、冻害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材积与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呈显著负相关,树高与枝盘数、胸径与冠幅相关极为密切。不同种源生长期有差异,变幅在190~220d。杉木优良种源大多来自中心产区,产地分布自我国西南到东南。中心产区种源结实率和结实量明显小于南北两亚热带种源,其地理变异呈“V”形趋势。杉木种源冻害程度与地理纬度是密切负相关。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从北到南呈纬向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国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也是川南优质乡土树种。本文针对杉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通过其不同初植密度和经营方法对林分生长及效益的对比实验和分析,提出杉木在川南的合理初植密度和新的栽培方法,进行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