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中丘瞳区杉木人工林,油茶经济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80.09%)〉经济林地(67.21%)〉城耕地(62.41%)〉杉木人工林(58.03%)〉苗圃地(35.58%)〉采伐迹地(25.32%),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9.87)〉经济林(9.78)〉弃耕地(7.35)〉杉木人工林(6.84)〉坡耕地(5.48)〉苗圃地(5.36),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F=5.43,P〈0.01),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相似,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55.71%)〉坡耕地(48.43%)〉经济林地(46.22%)〉杉木人工林(33.75%)〉采伐迹地(20.56%)〉苗圃地(19.65%),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0.84)〉弃耕地(0.80)〉坡耕地(0.78)〉经济林(0.75)〉苗圃地(0.71)〉杉木人工林(0.62).且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水平分布上量极显著差异(F=4.63.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空闻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永解氮空间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较其它土层高,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F=2.30。p〈0.05).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F=3.34.p〈0.01),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1.21.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4,p〈0.01).  相似文献   

2.
杉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和肥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了杉木与鹅掌楸,拟赤杨,木荷,檫树和香樟等5个树种的混交林土壤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比杉木纯林高7.19%~41.31%,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吸收强度均比纯林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普遍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引种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在广西自治区融水县的生长特性,为杉木连栽迹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杉木采伐迹地的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5年的定位监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相似立地条件下,1~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5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4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23 m,年平均蓄积量为17.02 m3/hm2,而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上述3个数据分别为2.19 cm、1.78 m和31.80 m3/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53、1.45和1.87倍。[结论]鹅掌楸是一种早期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比杉木快,成材比杉木早,可以作为杉木的替代轮作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中国东北主要农田土壤-旱田草甸棕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照不施肥,NPK和NPK+M)对非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存在于20~40cm和40~60cm的土层中,两者占0~100c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总量的40%左右。在NPK施肥处理中,累计的无机氮量为122.28kg·hm^-2,氮素损失为61.31kg·hm^-2;在NPK+有机肥处理中分别为164.84kg·hm^-2和93.81kg·hm^-2。NPK和NPK+有机肥处理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明显高于对照不施肥处理,从而表明化肥或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能明显增大土壤的活性有机N库,进而增加1m土壤剖面中无机氮的积累和损失。  相似文献   

7.
连续4a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母岩,同一土壤类型上的6种植被,以毛竹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蓄水能力毛竹林比柏木林大30%,比柳杉林大52%,比杉木林大64%,比灌木林大71%,比草灌荒山大118%,最大蓄水量毛竹林达1304t.hm^-2,比荒山每公顷多蓄水707.2t;渗透率也毛竹林最大;毛竹林下枯落物最大吸水率为330.5%,最大吸水量达29.1t.hm^-2,毛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水源涵养林树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土壤养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研究福建将乐林场54个样点6种土壤养分与杉木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中,全磷(108.57%)的含量为0.26~8.10 g/kg为强变异性,其他土壤养分、杉木生物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为中等变异性。2)土壤养分与杉木各生长指标均存在相关性,甚至有机质、全氮与杉木生物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及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之间,有机质和全氮、全氮与速效钾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速效磷、速效钾显著正相关,存在明显的增效作用。3)得出土壤养分与杉木生物量、平均胸径、平均高的回归方程,说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钾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且依次递减,有机质影响作用略大于全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对其中龄期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中龄期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2.3%、2.9%和8.5%;混交林土壤肥力各指标较各树种纯林均有所提高;各林分总生物量以混交林为最高,其排序为:混交林(121.13t/hm2)〉杉木纯林(107.27t/hm2)〉福建含笑纯林(84.50t/hm2)。  相似文献   

10.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为期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3种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2年后,土壤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厢沟免耕0~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细菌、真菌数量增多,土壤酶活性增强;15~25cm土层土壤密度显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55.23%、44.73%和43.48%。因此,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华顶山云锦杜鹃林衰退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浙江天台华顶山云锦杜鹃古树林生长势减弱,开花指数减少,衰退现象正在加剧。主要是由于上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所致。如能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对上层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枝,并清理箬竹等,可以阻止云锦杜鹃衰退,使群落复壮。参5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中部低丘红壤地区8 种经济树种20 余个品种在常规栽培条件下生长结果表现及其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柚、椪柑、杨梅和温州蜜柑是最适宜的生态经济树种。永嘉香柚、皋泄柚、朋娜和纽荷尔脐橙等生长结果良好。落叶树中板栗最为适宜;天目蜜李要合理搭配授粉品种才能丰产;银杏生长良好, 山茱萸后期生长旺盛, 两者都能正常结果。甜柿落花落果严重, 产量很低;涩柿则结果较好。浦江桃形李和福建?李花而不实, 果实虫害严重。枣树生长不良, 果实品质低下。低丘红壤经垦植施肥, 土壤酸度减弱, 有机质和氮素等有效养分增加, 实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表2 参6 。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雷竹引种与适生区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数量化回归对雷竹笋用林的立地条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向,土壤肥力,土壤质地,7月平均气温,春、秋季降水量等对雷竹生长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气温和降水量等9个气象因子,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计算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81个气象站与雷竹原产地之间的相似程度,结合雷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分划出3类适宜引种区。图1表2参4。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杨梅资源的利用及生态效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多角度研究了杨梅资源的利用。浙江省有杨梅3.8万hm^2,年产量近13万t,主产区为宁波、台州和温州等3市,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4.76%和78.39%。县(市)中余姚杨梅面积最大,慈溪产量为最高。主产区大面积平均单产7.50-9.75t.hm^-2,小面积丰产林45.00t.hm^-2;大小年明显,小年减产65.95%,杨梅树冠和树形有极强的阻截暴雨,减少地表径流以及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比草坡减少11%,,树冠下部凋落物平均厚度5.5cm,每株成年树可保存0.30-0.69m^3的降水量。根部有放线菌共生,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与其混栽的经济树产量和经济效益。杨梅适应性强,幼树耐阴,能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的砾质壤土与成土母质上生长,在残次松林、母树林和杂灌木丝中造林而不需破坏原有植被。同时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及果品营养成分和加工利用。表6参8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水分平衡分析及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旱季试验地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植物的凋萎系数,可以计算出旱季土壤所能提供的有效水分总量,再利用各树种的单株水分消耗量,即可估测出土壤对各树种的最大承载力。参照土壤的最大承载力,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绢毛相思的林分的定植密度以5000株  相似文献   

17.
木兰科植物海岛引种与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自1976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时至今日,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76种,保存65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5种类型。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1参6。  相似文献   

18.
种间杂交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Santai’是我国南方晚实主栽核桃属Juglans良种之一,种实个大,壳薄,仁色浅,食味香纯,品质优良,但种实外观欠美观,结实晚,不耐寒冷霜冻.为改良此品种,开展了核桃属种间新组合(三台核桃×新早13号Juglans regia‘Xinzao No.13’)杂交选育新品种研究.按有性杂交育种程序,经历了亲本选择、杂交、杂种后代培育及杂种优株筛选、杂种优株无性系区域性栽培试验等阶段,选育出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即云新90301,云新90303,云新90306.新品种综合了双亲优势性状,具有早实(栽后2~3 a即开花结果,较亲本三台核桃提前4~6 a),早熟(成熟期较三台核桃早20 d左右上市),丰产(每平方米冠影产仁量明显高于双亲,呈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优质(外观较美观,综合品质超过双亲),树体矮化,较三台核桃耐寒冷霜冻等优良特性,达到了预期育种目标,展示出良好的推广前景.表8参8  相似文献   

19.
广州长岗山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功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植被类型通过影响土壤生物进而影响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对城市森林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2010年1—12月,对广州市长岗山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林分(木荷、青皮、尾叶桉和粉单竹)的凋落物层、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逐月调查,采用Baermann漏斗法分离线虫;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c-p类群结构及营养结构特征指数等特征值分析城市林地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及其特征。4种林分样地共分离得到32 879头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8目39科93属,土壤线虫的平均个体密度为669头/100 g干土;土壤线虫空间分布的表聚性明显。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植物寄生性线虫和食真菌性线虫是调查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线虫cp2类群为优势类群,所有类群的生活策略以r-对策为主;cp1和cp2类群在木荷林与青皮林中个体密度较高,木荷林与青皮林的线虫食物资源在4种林分中相对丰富;竹林中cp1和cp2类群的个体密度最低,但cp3~cp5类群个体密度最高。竹林PPI值最高,其受扰动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林型;通过竹林土壤线虫的MI值、PPI/MI值及cp3~cp5类群个体密度值的分析结果表明,竹林的稳定性相比其他林型高。4种林型的F/B及NCR值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分解均主要依靠真菌分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峦大杉扦插生根及生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峦大杉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插穗类型、激素种类、激素质量分数、插穗长度、采穗部位、穗条年龄、留叶数量和扦插基质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插穗扦插后84d产生不定根。峦大杉为皮部生根类型的树种。(2)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的不具顶芽的1级侧枝为插穗,在100mg.kg^-1的ABT生根粉中浸泡4h,插穗长度12cm,扦插前去掉下半部2/3针叶,黄心土为扦插基质的扦插繁殖技术,有利于插穗的生根及生长,是扦插繁殖峦大杉的最优组合。表7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