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京西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海淀京西稻种植在明朝后期经历大发展,清朝经过皇家的提倡和推广,逐渐形成具有皇家农耕文化特征的种植体系。在三山五园的背景下,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组成山水田园的景观格局,形成宛若江南的水乡景色,成为三山五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皇家观政辅稼的对象。京西稻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在未来发展中应在原生地适当恢复部分稻田面积和景观,建立京西稻保护和发展的有效机制,多元结合和发展,打造北京市"景观地标",与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进行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2.
京西稻是位于北京海淀的皇家推广种植的水稻景观生产系统。由于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京西稻几近消失。京西稻具有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多种价值,但当前京西稻存在面积大幅减少、品牌建设滞后、经济导向过重等问题,应采取在核心地区恢复部分京西稻田,建设京西稻文化品牌,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等策略,推动京西稻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大规模地开展城市更新运动,这给北京市现存皇家园林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北京市的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而言,皇家园林的保护研究及实践尚处在探索阶段.通过回顾北京市皇家园林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皇家园林保护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北京市皇家园林在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主要功能之间的矛盾突出、巨大游客量...  相似文献   

4.
皇家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皇家园林饱含了我国国代建筑科学、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外建筑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令世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六朝南京园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喜全  姚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0-11472
研究了六朝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分布、结构及园林特色,实地调查了这些历史园林的现状情况,并对历史园林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顺德区传统园林景观色彩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顺德区传统景观色彩图像及属性,并对园林色彩景观的地方特色保护及文化传承提出了设想,对控制和引导园林色彩景观做了有益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7.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曾盛极一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均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高峰。南京玄武湖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见证了六朝的由鼎盛到衰败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六朝时期南京玄武湖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改造.以及周边皇家园林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研究玄武湖及其周边皇家园林对六朝都城格局变化的影响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园林有3 000a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类型。并产生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主要的地方风格,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特殊民族风格的园林。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2021,(3):263-271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城乡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宇丰 《古今农业》2013,(3):97-104
通过人类学的文化结构视角,抓住糯稻这个核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梳理黔东南地区的传统稻作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贵州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更系统地挖掘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功能,并揭示在当下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传承该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农业生产经过初期的恢复,得到进一步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明代诗词乃至明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明代诗词涉农题材较多,其中有许多关于稻作文化的诗句。明代诗词中涵盖稻作术语和品种资源、栽培耕作和稻谷加工、病虫害和水旱灾害以及其他人文知识等不同方面的稻作知识。明代稻作诗词内含丰富的科技、人文知识,是珍贵的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稻作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其进行完善的保护,并加以充分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庆  肖铁桥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210-212
地名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因素对当地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临涣地名文化的分类研究,认知临涣地名是临涣历史、人文、生态结合形成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分析临涣地名文化在村镇发展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促进村镇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名村名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宗祠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文化的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宗祠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兴趣.笔者通过搜集近20年来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解读,从论文数量、学科分布、作者的地域分布、案例的地域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宗祠文化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古代吐鲁番坎儿井水利工程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坎儿井在新疆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多年来,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化、起源与技术传播、生态环境、经济价值、社会环境、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坎儿井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很少,坎儿井建造过程中的勘探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该文对古代吐鲁番坎儿井的定向与挖掘工具及坎儿井工程勘探测量中的高差测量方法等水利工程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该项目选择吐鲁番为研究区域,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手段分析研究坎儿井工程勘探测量技术,并探讨了我国水利工程科技发展史、坎儿井的起源及技术传播过程,认为坎儿井是一个因地制宜的绿洲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风景林是景区的主要核心资源,是景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传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森林,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同时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探讨在风景林树木的间伐和去留应当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广西隆安县是壮族地区稻作文化集中展示的最大亮点,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该遗产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那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稻作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那文化的民俗节庆众多且富有壮族特色;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是那文化的重要体现;大米食品多样是鲜活的那文化素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那文化的多元体现。  相似文献   

20.
牛丹丹  段渊古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58-2064
古村落记载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传承,是历史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有着较高的民俗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灵水举人村作为京西古村落群中的一支奇葩,其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地方风俗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在阐述了灵水举人村的主要景观遗产、宗教及民俗文化特色后,分析了灵水举人村的开发现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灵水举人村文化遗产资源方面提出了系统的保护原则,并对其今后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或策略,以促使灵水举人村的景观价值、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