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15%的C型和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Avena sativa L.),对祁连山北麓山地草原的高原鼠兔(O chotona curzoniae)进行灭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2种生物毒素的灭效率均提高,其中0.1%和0.15%的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的灭效率优于0.05%,0.1%,0.15%C型和0.05%D型肉毒素,但是两者灭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同等防治效果前提下,使用0.1%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防治祁连山北麓高原鼠兔较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2.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河源退化草地治理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牧委会人工和半人工草场上,使用D型肉毒杀鼠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鼠类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回升,减少扩散,使治理后的草场植被再次免遭破坏等方面均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省青南牧区试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3000毒价/C型肉毒素饵料防控高原鼠兔效果的稳定性和探寻最佳使用剂量,通过对青海省生物药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C型肉毒素饵料Ⅰ(全引诱剂型)不同施饵量筛选试验,并与C型肉毒素饵料Ⅱ(单引诱剂型)的小区对比试验以及常温保存后的氧化失毒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饵料Ⅰ施饵量为3 g/洞、2 g/洞、1 g/洞,平均校正防控效果为88.35%、90.12%和89.19%。三种剂量间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F=0.025F_(0.05)=5.143,即P0.05),对高原鼠兔具有相同的防控效果。经与C型肉毒素饵料Ⅱ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90.09%和90.22%,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T│=0.027t_(0.05)=2.119),两种不同添加剂对高原鼠兔具有相同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应用D型肉毒素灭鼠剂毒饵对石渠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素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鼠药物,投药第6天后,0.1%的毒饵灭洞率为88.03%,0.2%的灭洞率为90.56%,各浓度间的差异不明显。从生态平衡和经济学角度分析,建议以0.1%D型肉毒素毒饵为最佳的灭鼠浓度。  相似文献   

5.
果洛地区高原鼠兔繁殖特性种群数量和对天然草地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洛州3县5个样点2000—2004年的实验和调查结果表明:果洛地区鼠害区高原鼠兔5年的平均密度达908只/hm2,属极严重的鼠害区;高原鼠兔的性别比并非1∶1,5年的性别比平均为1.25∶1,高原鼠兔每年只怀孕一次,在5年的调查研究中没发现高原鼠兔有第二次的怀胎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贝奥和D型肉毒素颗粒剂在夏季进行高原鼠兔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投放颗粒剂各1500g,防后第7d检查防效,新贝奥生物灭鼠颗粒剂平均防效为64.1%,D型肉毒素颗粒剂平均防效达84%。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豆草草粉制成颗粒并配制成毒饵,毒杀高原鼠兔,结果表明草粉颗粒饵料与小麦饵料相比,有成本低、药效易于保持、稳定、利于药物渗透、易被高原鼠兔采食等特点。小区试验灭效为95.7%,大面积使用,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达93.5%。是解决目前饵料成本高,雪天药效不稳定的最佳药物载体。是值得大面积推广运用的经济、高效的灭鼠饵料。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黄河源区广泛分布,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认识高原鼠兔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对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黑土滩"的形成和高原鼠兔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无人机获取黄河源区的高原鼠兔存在/不存在数据,使用BIOMOD物种分布集成预测平台,用10种不同模型对该区域的高原鼠兔潜在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应用BIOMOD能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提高预测的精度,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能较好地预测该区域的高原鼠兔分布。本研究为预测高原鼠兔潜在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高原鼠兔防治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原鼠兔对燕麦、春小麦、青稞三种饵料适口性及日采食量的观察试验 ,将有助于在大面积治理高原鼠兔时选择成本低、适口性强 ,易于采食染毒的饵料、从而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动态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13.
鹰架招鹰技术控制草地害鼠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不同鹰架(巢)杆的高度、鹰架(巢)间隔距离布局以及控制效果等的研究,对应用鹰架招鹰控制草地害鼠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m高的鹰架(巢)招鹰效果要比3m、4m高的鹰架(巢)要好,且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国  丁连生 《草业科学》1999,16(6):20-22,25
就降水对高原鼠兔种群消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变化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消长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年降水量、三季度降水量和一季度降水量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特殊降水因素的影响,即可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定时观测的方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行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以改变行为格局的方式对种群密度变化做出响应,其基本应变机制为:觅食时间随密度的上升而增加,警戒和洞内时间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行为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在放牧压力下,食物资源在高原鼠兔诸多利益权衡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某猪场母猪实施猪瘟控制(净化)方案,研究分析能否提高该猪场的母猪分娩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对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阻断率小于40%)且同时满足两条及以上淘汰标准的种猪实行淘汰以达到猪瘟控制(净化)目的,并对猪瘟控制(净化)前后配种分娩结果进行收集、统计。结果:猪瘟控制(净化)后,母猪返情、流产、空胎数量减少,分娩率明显提升。结论:猪瘟控制(净化)可以提高母猪分娩率,实行猪瘟控制(净化)对规模化猪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19.
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绿僵菌、白僵菌、0.3%印楝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8种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生物农药用于大面积推广.研究表明,0.3%印揀素、1%苦参碱和森得保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生物杀虫剂,药后11 d防效均在90%以上.几种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1 d防效在65%以上,白僵菌油...  相似文献   

20.
该项研究试图通过返青期休牧达到快速恢复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目的,于2015年5-7月在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春季草场上进行返青期休牧试验。通过调查3个休牧样地和3个放牧样地,研究草地主要植被的株高、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植被状况和高原鼠兔有效洞口的数量,从而评估返青期休牧对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休牧时,草地的牧草高度、群落盖度和地上总生物量相对于放牧草地分别提高了165%,4%和77%,毒草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且其生物量下降了50%,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下降了72%。因此,我们认为在高寒草地过牧的关键时期实施返青期休牧可快速恢复退化草地植被,为高寒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