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非洲猪瘟传播或扩散对生猪生长发育可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加大生猪死亡风险,导致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养殖业发展受到制约,故而必须对非洲猪瘟防控加强重视,不断提高非洲猪瘟检出率,以便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暴发。综合非洲猪瘟病毒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对非洲猪瘟进行诊断,并及时针对确诊病猪进行扑杀,同时采取规范且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充分维护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有助于推动养猪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感染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出血性传染病。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极其严重。本文以ASF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病毒的结构特点、主要病毒蛋白、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ASFV的病原学特点,分析讨论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我国ASF疫苗研发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认识和途径,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意识,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和消除疫病风险,文章系统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控措施、疫情确认和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和防控措施。作者认为:泔水传播已经成为导致非洲猪瘟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停止泔水喂猪是有效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的防控措施之一;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诸多特殊性、复杂性,必须要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SF)是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自从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我国已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目前既没有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传播途径多且复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结合防控工作实践,提出后非洲猪瘟时代常态化综合防控措施的思...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常态化防控新要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印发了《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明确了12项强化措施。的确,只有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才能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抗非"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再次强调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旨在让养猪人对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6.
<正>开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腹泻仍是猪的常发病、多见病。要注意鉴别诊断,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控制目的。1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和薮猪虽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非洲猪瘟防控是指以保护我国养猪业安全生产、消灭非洲猪瘟疫情为目标,采取紧急预防、动态控制、风险管控等切断传播途径的严格措施,来阻止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和扩散的行为。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科学防控,在疫情控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防控过程出现的违法案件也影响了防控的效果。2018年12月1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联合发布了  相似文献   

8.
结合山区实际,研究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管住十种从业人员,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鄂州市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在疫情排查、消毒灭源、检疫监管、道路封堵、泔水集中处理和"两场"封闭管理等方面做了较有成效的工作,对以政府主导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实践,并提出下一步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发生非洲猪瘟(ASF)疫情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按照农业农村部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工作部署,依托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紧急组织ASF科技攻关。目前,已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病原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该实验室成功分离了我国第一株ASFV,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动物感染模型;初步阐明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