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3.
<正> 海安县沿口乡居湾村养蚕大户居子忠, 1989年承包的15.6亩桑田,养蚕47张,产茧2060.1公斤,平均张产茧43.8公斤,茧款收入23027.47元,张种产值489.94元,亩产茧132.06公斤,亩产值1476.12元。扣除化  相似文献   

4.
<正> 青石乡蚕桑辅导员沈定秀根据山区柴多的有利条件试验用蒸汽消毒蚕具的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今春专业户陈泽英家建直桶消毒灶一座,社员刘孝敬利用这座灶消毒蚕具,养春蚕2张产茧183.1斤,张蚕产茧91.5斤,总产值323.9元,比他81年1张春蚕产茧31斤,82年1.5张春蚕产茧3.6斤高3倍到30倍。陈泽英今年养蚕四次8张共产544.9斤,平均张产茧68.1斤,早秋蚕2张产茧144斤,张产72斤,中秋蚕1.5张产茧94斤张产62.7斤,比去年1.5张中秋蚕产茧30斤高2.1倍,全年总产比上年多244斤;  相似文献   

5.
<正> 安康县恒口区陈开慧、杨家珍、唐纪存三名妇女,科学兴桑养蚕,1987年,三户产茧都突破了500公斤,成为全县妇女养蚕中的佼佼者。大同乡双椿村民组陈开慧,自83年5年来,为本村和邻近8个乡(镇)16个村的100多农户共育蚕种741张,并积极传授养蚕技术,使平均张产达到32.5公斤,比未共育的蚕种高出4—8公斤。1987年,她共育小蚕276张,自养大蚕18张,产茧  相似文献   

6.
<正> 大河区产茧万斤村之一的关坝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养蚕户145户,占总农户的54%。近年来,蚕病为害严重,成为蚕桑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1989年秋季,在安康市科协、市蚕桑站的帮助下,组织了养蚕消毒服务队,负责对全村养蚕户的消毒防病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村饲养秋蚕130张,产茧3315公斤,平均张产茧25.5公斤。张产茧比大河区高6公斤,比该村上年秋蚕高  相似文献   

7.
一、蚕病是养蚕的一大威胁衡量养蚕水平的标志是张产茧量。张产量高低是由结茧头数和单粒茧重两个因素构成的。养蚕一旦发病,则结茧数必然减少,导致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相应上  相似文献   

8.
<正> 陇县东风镇枣林寨村阎宏定,1984年在陇县桑园面积大下降的情况下,以每年400元承包了集体15.4亩桑园,承包期五年。五年来,共养蚕135张,总产茧3822.7公斤,总产值1393.81元,平均张产茧28.75公斤,张产值145.82元,亩产茧49,65公斤,亩产值251.86元,总支出8194元,纯收入11199.67元。其中1988年养蚕29张,产茧810.65公斤,产值7531.51元。成了蚕桑万元户。  相似文献   

9.
<正> 史家院乡庞家院村重视春蚕生产,40张蚕产茧2662.7斤,产量一季超去年全年,成为乐寺河区产茧最多的村。这个村前几年就开始栽桑养蚕,有一定的桑树基础。分散养蚕后,由于大部分群众的养蚕技术不过关,蚕病为害逐年加重,去年全村养蚕99张,产茧2655斤,平均张产只有26.8斤。他们吸取了这一教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 紫阳县长白乡长新村二组罗志春,今年56岁,从1956年开始养蚕至今,30年共养蚕239张,产茧9170公斤,产值33472.00元,是我区有名的养蚕能手。1956年试养春蚕4张,产茧160多公斤,张产40余公斤,第二年养蚕5张,单产仍达40多公斤。1966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养蚕,年均养蚕11张。每年春茧单  相似文献   

12.
秋蚕生产是阆中市三季养蚕布局中的主季,其发种、产茧量多年来均占全年的45%左右,1983年~1992年的10年里,累计发秋种27.96万张,产茧713.25万公斤,平均秋蚕单产为25.5公斤.但近5年来,发种量虽占45%,而产茧却只占全年的25%~30%.1993年~1997年秋蚕单产在14~17公斤之间,5年累计发秋种26.32万张,产茧432.2万公斤,单产平均仅为16.4公斤.总产下降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单产下降所致,增加生产而不能增收,针对阆中实际情况,如何养好秋蚕夺高产,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养蚕小有名气的蚕桑专业户——夹江县吴场乡共产党员汪学明,以其精良的蚕桑技术创造了1982至1988年连续七年养蚕52.76张,产茧2190.75公斤,蚕茧产值12204.42元,张产达到41.52公斤(最高年张产50.25公斤),  相似文献   

14.
张梅芬  赵晔 《江苏蚕业》1998,20(2):37-3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以及夏蚕、早秋蚕饲养量的减少,从1988年开始,宜兴市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种不相上下,成为全年蚕茧生产的重头。因此,其产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好坏,左右着全年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宜兴市中秋蚕茧产量低而且质量不稳定。从全市的张产茧看,从1988年到1997年,中秋平均张产茧只有30.4公斤,比春蚕平均张产39.8公斤低9.4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1989年初引进小蚕片叶立体育新技术的,1990年在273户试验、示范,养蚕种1633张,占县总养蚕量16.78%,产鲜蚕茧37.93吨,平均单张蚕种产茧23.23公斤,比当年平面育的单张产茧增产 16%左右,1991年全县计划推广小蚕片叶立体育8000张占总养蚕量的60%,平均单张蚕产茧比平面育要求提高1.5kg, 总增加蚕茧量1.2万kg.蚕茧总产值要求增加10.8万元(每kg蚕茧按9.00元均价计).经过一年的努力,实际推广10623张,占当年总养蚕量的65.43%;超计划32.8%.平均单张蚕产茧24.12公斤,比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87年夏蚕开始我们进行涤纶网收蚁的应用开发取得了成功,当年中秋蚕期即推广全县,至1988年晚秋蚕期为止,全县共投放涤纶网片22341只,涤纶网收蚁已达33149张蚕种,养蚕安全,张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全县1986~1988年三年来平均张产茧水平分别为29.4公斤/张、30.2公斤/张和32.6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81年我们实行小蚕共育,大蚕分户养,我养大蚕四张,其中春蚕一张产茧102斤,产值223元,上茧率97%,斤茧价平均2.2元。夏蚕一张产茧107斤,张产值182.7元。早秋一张产茧79斤,产值132元。中秋蚕一张产茧80斤,产值146元。共产茧370斤,平均张产92.6斤;产值684元,平均张产值179元,除按合同交队340元,获得超产奖344元。出售良桑苗3300株收入158元,蚕桑两项共收入842元,人均增收达到141元。党的政策落实得好,兴桑养蚕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深深感到有劲头。81年我  相似文献   

18.
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几年来,江苏东台地区不断总结和推广适合蚕农省力养蚕的实用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桑园面积10万亩,年发蚕种29万张,产茧24万担,平均张产40公斤,上茧率达93%,解舒率73%,茧丝净度93.7分,现将其大蚕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丹阳县珥陵公社有一个养蚕季季高产,春蚕张产连续二年突破100斤的高产单位,这就是庆丰大队第十一生产队。该队现有桑田12亩,80年饲养蚕种43.5张,总产茧3262.3斤,平均张产75斤,其中春种10张,产茧1046.8斤,平均张产104.7;81年饲养58张,总产茧4478.7斤,平均张产77.2斤,其中春种18张,产茧1826.9斤,平均张产101.5斤  相似文献   

20.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