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的方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的常规水稻新品种粤美占。该品种米质优,达国标、省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后期熟色结实好,抗倒性中,产量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潜力,增产显著,2016年9月通过广东省审定,累计推广面积7 853 hm~2。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阐述了其推广应用情况,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粤金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选用本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玉香油占、粤泰丝苗和粤星占经过复合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特性。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粤金农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经系谱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高抗稻瘟病,稻米品质优,抗倒性好,后期熟色好,产量与对照种深两优58香油占(三系杂交稻)相当。2015年3月通过广东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丰抗优始终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粤泰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方法育成的穗数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分蘖力强,抗倒性好,耐衰老,适合轻简化栽培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丰产、抗病、优质始终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粤泰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方法育成的穗数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分蘖力强,抗倒性好,耐衰老,适合轻简化栽培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阐述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泰丝苗是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以新源占作母本,粤泰丝苗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9代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本文总结了该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为优质稻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粤合占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合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高收获指数、高产品种粤香占作母本,以抗性好、米质优的材料特粳占作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具有产量、抗性和米质等方面结合较好的特点,是一个早熟优质的水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粤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199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依照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以收获指数高、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粤香占为母本,库容大、籽粒较细长的丰矮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特征特性1.1 早晚兼用型,适应性广广州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约118天,适合广东省除粤北之外各地早、晚造种植。1.2 农艺性状好粤农占株型好,叶色浓绿,生势壮旺,茎叶集散适中,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株高103cm,每667m2有效穗数21万条,穗长20cm,每穗总粒数1…  相似文献   

9.
五山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产量与对照种深两优58香优占(三系杂交稻)相当。介绍了五山美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粤泰早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以粤泰13为母本、黄粳占为父本育成的一个国标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2长2~3 d,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预期该品种在广东省及华南稻区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的选育过程及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具有周期短,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水稻新品种组培7号是我国首次应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耐冷性强的北方粳稻新品种。它标志着我国在水稻体细胞诱变技术育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以黄华占、黄广油占、黄广华占 1 号等优质稻核心种质衍生系统为主体,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 下,依据核心种质理想株型模式筛选高产抗倒伏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病区鉴定相结合筛选稻瘟病抗 性基因,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筛选中低直链淀粉材料,采用感官品尝结合米饭食味计分鉴定选择优异食味品质 材料。将传统系谱法、生物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有机综合运用,选育出部标一级优质稻双黄占通过了 2021 年广 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和耐寒等优良基因的有效累加聚合。 双黄占在不同年度 和不同区域试验中表现株型理想,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稻瘟病抗性好,耐寒性强,米质达部标一级,米饭食 味佳,稻米食味品质优异。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双黄占是一个综合性状十分优良的广适性优质常规稻品种,在南 方稻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推广价值。双黄占主要选育创新有稻瘟病鉴定方法创新,稻米食味品质鉴定方 法创新,理想株型选择方法创新。探讨了双黄占品种进一步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3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恢7954与蜀恢527的回交后代,经多代选育,育成了优良杂交水稻新组合农丰优2008。2006~2008年参加浙江省衢州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杂种优势强、熟期适中、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等特点,增产潜力大。通过审定以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该文对其选育研究过程、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等做了系统的总结,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籼型香糯新品种—滇新10号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利用籼粳亚种间和地理远缘间的品种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亩产量在425~666公斤,比当地糯谷品种增产12.76%~212.42%。目前已在云南、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籼型香糯—滇新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抗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稻瘟病的不育系谷丰A与优质强优势恢复系新恢16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稻新品种谷优16。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抗稻瘟病,产量高,米质优,2010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谷优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海亚香糯是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以万冲农家香糯为母本、自育的糯稻中间材料HN23(昌江农家糯稻/雷州农家糯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籼型香糯稻新品种,于2015年7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海南作为早、晚稻种植。该品种株叶形态好、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稻瘟病、生态适应性广、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米质优良(达部颁优质三等食用长粒糯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稻米清香和黏性好。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水稻耐热新种质R203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日益严重。鉴定抽穗期耐高温水稻种质,创制耐热新种质,为培育实用性耐热水稻新品种,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以广恢128(七桂早/测64//明恢63)为耐热亲本,通过杂交、复交以及系谱法,选育过程中连续多代筛选抽穗开花期处于高温阶段结实率较高且变异较小的株系,在高世代,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开花期耐热鉴定(处理盆栽于开花当天移入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时间段为每日09:00—15:00,设置恒温38℃,15:01—次日08:59设置恒温28℃,相对湿度均为75%,处理7 d),结合农艺性状分析方法创制水稻耐热新种质。【结果】创制的新种质R20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正常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都有较高的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94.5%、高温结实率为81.9%、相对结实率为86.7%),其对三系不育系恢复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具有配制实际应用价值的耐热新组合的潜力。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以R203为父本、7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为83.4%—99.4%,耐热性均表现较好。其中,育...  相似文献   

18.
在"八五"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花培技术,育成了北方早粳新品种龙粳10号。该品种是集早熟、优质于一身的优异种质。已被北方稻区的黑龙江、内蒙、吉林等省(区)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肥东县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工作,开展了优质水稻品种III优304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出了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好等特性。介绍了该组合的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双季早籼稻种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