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植物有机营养无菌培养试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吴良欢  陶勤南 《土壤学报》1999,36(4):551-558
本文对植物有机营养研究中无菌培养实验室的结构,功能作了描述,对有机营养无菌水培液的配制及无蓝图苗的筛选和培育方法作了检验。用此无菌试验法进行的水稻有机氮营养试验证明,水稻能直接吸收根际营养液中的氨基酸,在频繁更换营养液的培养条件下,等氮量有机、无机 氮对对水稻的营养效果依次为甘氨酸态(无菌条件)〉谷氨酸态氮(无菌条件)〉铵态氮(无菌条件)〉铵态氮(常规条件),反映出有机、无机氮种类及无菌、常规试验  相似文献   

2.
局部无菌培养条件下,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稻幼苗的干旱逆境,研究不同氮营养对其生长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氮及无机氮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后,有机氮营养处理的水稻具有较强的叶片抗脱水能力及茎叶干物质积累能力,并可维持相对较高的叶水势;抗氧化性能方面,有机氮营养的水稻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在干旱胁迫后可维持相对较高活性或受抑程度较低,所受膜脂过氧化(MDA含量)程度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下水稻氨基酸态氮与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高温胁迫无菌砂培条件下对无机氮 (硫酸铵 )、有机氮 (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 )和缺氮 (对照 )培养的水稻植株干物重、总氮量及其根、叶谷草转氨酶 (GOT)和谷丙转氨酶 (GPT)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氮均被水稻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低浓度无机氮 (N 10mg/L)或有机氮培养 2 0d后的水稻植株总氮量比对照的高 50%以上 ;无机氮培养的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有机氮培养和对照 ,表明植株受NH4+毒害。培养 15d后 ,多数有机氮培养的植株根或叶GOT或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但根、叶间有较大差别 ;而无机氮培养的植株根GOT及根、叶GPT活性是对照的 2倍或以上。高浓度无机氮 (N 500mg/L)处理 6h后稻株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5和4倍 ,而高浓度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态氮 (N 500mg /L)处理 6h后 ,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 5.7、9.4、1.9倍及1.8、2.3、1.4倍。  相似文献   

4.
硒(Ⅳ)预处理下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和转运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硒(Se,Ⅳ)预处理下,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吸收和转运汞(Hg)的影响。将水稻幼苗置于Se0和Se0.5(mg L-1)培养液中培养2周,再用4种不同浓度的Fe2+溶液(0、25、50和100 mg L-1即Fe0、Fe25、Fe50、Fe100)诱导水稻根表形成不同数量的铁膜,随后置于0.3 mg L-1的Hg Cl2培养液中继续培养72 h。结果表明,根表铁膜对水稻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但硒可以增加其生物量。碳酸氢钠―柠檬酸三钠―连二亚硫酸钠(DCB)提取液(即根表铁膜)中含铁比例(57.3%~96.2%)显著高于水稻幼苗地上部(1.1%~17.5%)和根部(2.7%~25.9%),水稻幼苗的大部分铁被积累至DCB提取液中。随着根表铁膜数量的增加,根和地上部汞含量均显著降低。在Fe50和Fe100处理中,硒的加入显著减少了地上部和根部的汞含量,也显著降低了汞的分配系数,Se(Ⅳ)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铁膜固持汞的量。综上所述,Se(Ⅳ)预处理和根表铁膜均能阻碍水稻幼苗对汞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减轻水稻汞胁迫,从而起到保护水稻避免汞毒害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提高汞污染区稻米质量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分及铵、硝营养对水稻幼苗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 PEG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武育粳3号水稻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在水分胁迫下对不同NH4+-N / NO3--N质量比例(100/0、75/25、50/50、25/75、0/100)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后水稻幼苗生长对不同的NH4+-N/NO3--N处理反应不同,水稻对NH4+-N和NO3--N的吸收发生显著改变,水稻幼苗更偏向于吸收NO3--N营养,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其对总氮和NO3--N的吸收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水稻氨基酸态氮营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吴良欢  陶勤南 《土壤学报》2000,37(4):464-473
在^15无菌水培试验条件下水稻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效应及其氮营养贡献,氨基酸态氮的同化机理等问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10mg/L)无菌水培51天后,甘氨酸态氮(Gly-N)单施或与硫酸铵态氮(NH4^+-N)配施处理的干物重、吸氮量均大于硫酸铵态氮单施处理;Gly-N对水稻干物重及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大于NH4^+-N;Gly-N与NH4^+-N配施条件下,以吸氮总量为基础计算的Gly-N氮营养贡献率可达55.66%。采用Gly-N培养的籼、粳稻整株谷草转氨酸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大于NH4^+-N,且根中GOT和GPT活性、叶中GDH活性明显高于相同部位NH4^+-N培养的水稻。水稻GOT、GPT及GDH活性受对应底物谷氨酸(Glu)营养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以较耐镉(武育粳3号,WYJ)和镉敏感(汕优63,SY63)的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镉处理(Cd.1.0和5.0mol/L)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可溶性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显著地受到抑制。与不加镉的对照相比,随镉水平的提高水稻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逐步下降,尤其是在Cd.5.0mol/L处理下的植株,下降幅度武育粳3号显著小于汕优63。蒸腾效率(Te)也随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等不同,武育粳3号的下降速率要大于汕优63的。加镉处理使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仅汕优63在Cd.5.0mol/L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加镉处理使汕优63根系生长(根长)显著受到抑制,而株高仅在Cd.5.0mol/L时显著降低。武育粳3号生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水平的提高,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增加,但是水稻对镉毒害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8.
旱改水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秸秆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江汉平原旱改水为研究背景,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和室内淹水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多年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多年棉田土旱改水及添加秸秆(9 g·kg-1)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以及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变化,为旱改水水稻的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棉田土旱改水后,水稻幼苗生长缓慢并出现失绿黄化症状,其地上部干重和叶绿素含量仅分别约为水稻土处理的30%和20%。旱改水处理水稻植株Fe含量显著低于、而Cu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土处理。棉田土旱改水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高于水稻土;淹水处理10 d,土壤DTPA-Fe含量仅为水稻土的7%左右,而DTPA-Cu和DTPA-Zn含量则分别是水稻土的1.4~2.5倍和1.6~1.8倍。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棉田土旱改水土壤有效态铁含量逐渐增加,有效态锰、铜和锌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到淹水处理的第28 d,棉田土旱改水土壤有效态铁、锰、铜和锌含量与水稻土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Fe不足及Cu过量可能是导致旱改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失绿黄化的主要原因。旱改水条件下添加秸秆可以降低土壤的Eh值,提高土壤DTPA-Fe含量及降低土壤DTPA-Cu和DTPA-Zn含量,显著提高旱改水初期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但对水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添加秸秆并不能完全消除旱改水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增硝营养下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两室分根盒和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增硝营养下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长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全铵培养下的根系相比,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干重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幅达33%和41%;同时其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侧根数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根系长度却无明显增加。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在铵硝混合培养下的根系生长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的根系生长对增硝营养的响应度强,进而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从本试验的结果可推论,水稻对增硝营养的强响应度可能是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采自吉林和江西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恒温泥浆厌氧培养方法,探讨添加生物炭和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和乳酸钠)条件下土壤泥浆中Fe(Ⅱ)浓度和pH值的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对Fe(Ⅲ)的还原特征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2种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能力。添加生物炭条件下,不同外源有机碳对水稻土中Fe(Ⅲ)还原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吉林水稻土中,对Fe(Ⅲ)还原的调控能力显著大于江西水稻土。2种水稻土均能较好地利用乳酸盐、丙酮酸盐和葡萄糖还原Fe(Ⅲ),而添加乙酸盐后的Fe(Ⅲ)还原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添加乳酸盐处理最大Fe(Ⅲ)还原速率高于其他有机碳源,且达到最大Fe(Ⅲ)还原速率的时间最短,表明乳酸盐是2种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优势碳源。添加发酵性的有机碳源可显著影响泥浆培养过程中的pH值,有机碳源对江西水稻土pH的影响明显大于吉林水稻土,表明吉林水稻土中有机碳源对发酵过程产生的氢的利用能力优于江西水稻土。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和土壤中的有机磷对水稻的营养效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孙羲  章永松 《土壤学报》1992,29(4):365-369
本文对三种有机肥料和二种土壤的肌醇六磷酸磷含量和有机磷进行了测定和分组,通过无菌溶液培养,比较了肌醇六磷酸磷与无机磷在等磷量的条件下对水稻的营养效果.结果表明:猪、鸡粪中有机磷的形态主要是以肌醇六磷酸钙镁盐为主,而土壤和牛粪是以肌醇六磷酸铁的形式为主.肌醇六磷酸磷对水稻的营养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磷.磷的分组结果表明:猪、鸡粪中有机磷以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而土壤则以稳定性有机磷为主,牛粪介于二者之间.因此,猪、鸡粪中有机磷的有效性高于牛粪,而以土壤中的有机磷为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施用小分子有机酸钾是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研究了3种小分子有机酸钾在不同浓度下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促进水稻增产及研发新型肥料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种子‘临稻21’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以不含钾盐处理为空白对照 (CK),供试钾盐包括硫酸钾 (IOS)、甲酸钾 (OSA)、乙酸钾 (OSB) 和丙酸钾 (OSC),设两个K+浓度分别为0.25和0.50 mmol/L。将种子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时,转入含有不同浓度钾盐的营养液中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25℃恒温处理,至水稻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测定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和光合特性。【结果】1) 小分子有机酸钾促进了水稻种子提早萌发,培养48 h后,当K+浓度为0.25 mmol/L时,OSA-1和OSB-1较IOS-1水稻发芽率显著提高35.6%和37.8%;当K+浓度为0.50 mmol/L时,OSA-2和OSB-2较IOS-2水稻发芽率显著提高34.0%和27.7%;2) 与IOS相比,OSA-1、OSA-2和OSB-1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叶片的宽度和鲜重的提高,并使水稻幼苗根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提升;3) 与IOS处理相比,OSC处理提高了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OSA和OSB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叶片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4) 施用小分子有机酸钾能够提高水稻幼苗根系活力,进而促进了水稻幼苗对钾素的吸收,OSA-2和OSB-2处理幼苗全钾含量较IOS-2显著提高19.6%和28.3%。【结论】与硫酸钾相比,甲酸钾、乙酸钾和丙酸钾3种小分子有机酸钾处理可促进水稻种子提前萌发,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光合效率的提高以及对钾素的吸收,以0.25 mmol/L甲酸钾 (OSA) 的促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为研究对象,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母本)的育性转换指标集和南方一季稻区域12个地区1951—1992年的逐日温度和理论日长资料为基本分析依据,提出了一种制种播差期决策的气候学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生产特点,首先确定培矮64S在不同地区的稳定不育期和最佳不育期的季节和规律,然后用水稻生育期模型计算制种亲本在不同季节的播差期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以为宏观决策两系法杂交稻的制种区域和播差期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秤锤树叶片中分离内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接种到无菌组培苗中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秤锤树叶片中共分离获得7株真菌。扩增出的6个菌株经ITS测序,在NCBI网站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鉴定出其中5株菌株均属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进一步实验表明:分离的菌株多数对组培苗的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可初步鉴定其为内生菌,其中的属于球毛壳菌的F和H菌株对无菌苗的株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Apple seedling (Malus domestica Borkh.) growth and nutrition were compared over a range of nutrient level treatments using A different experimental nutritional methods: nutrient‐film, soil, sand, and solution culture. A 2‐ to 10‐fold difference in nutrient level caus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methods on seedling growth. Higher nutrient levels resulted in reduced growth in the nutrient‐film and soil cultures, increased growth in sand cultures and little effect on growth in solution cultures. Tissue Ca, of the nutrients studie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epending upo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lternating the nutrient level either by elevating K or reducing Ca/Mg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on tissue Ca depending upo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similar environmental and treatment conditions, data on growth and nutrition of apple seedling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experimental method employed.  相似文献   

16.
密闭式立体育秧系统水稻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稻育苗用土资源日益减少、适用于密闭式水稻立体育秧基质缺乏等制约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发展的问题,该文以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珍珠岩、大田土为基质材料,设计3种单一基质CK1(100%大田土)、CK2(100%盼碎玉米秸秆)、CK3(100%粉碎稻壳)和按体积比配制的6种复合基质S1(80%粉碎稻壳+10%大田土+10%珍珠岩)、S2(60%粉碎稻壳+20%大田土+20%珍珠岩)、S3(40%粉碎稻壳+40%大田土+20%珍珠岩)、T1(80%粉碎玉米秸秆+10%大田土+10%珍珠岩)、T2(60%粉碎玉米秸秆+20%大田土+20%珍珠岩)、T3(40%粉碎玉米秸秆+40%大田土+20%珍珠岩)进行育苗试验,并分析9种基质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理化指标含量差异显著;添加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复合基质的秧苗品质要优于单一基质;添加玉米秸秆的复合基质(T1、T2、T3)秧苗品质要优于添加稻壳的复合基质(S1、S2、S3);粉碎稻壳、粉碎玉米秸秆的添加量对秧苗生长影响较大,其添加量在60%(S2和T2)时,秧苗的各性状表现最优,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以秧苗的农艺、生物量、力学性能作为评价指标,最佳的复合基质配方为处理T2。田间栽培结果表明,与常规育苗模式(普通平面大棚+自然光+大田土)对比,经T处理(密闭式立体+LED日光灯+T2基质)的秧苗在穴数上没有差异,株高平均值117.9 cm,低于对照的常规育苗平均值121.8 cm;千粒质量平均值25.35 g;其他各项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常规育苗,实测增产5.9%。该研究结果可为密闭式水稻立体育秧系统高效稳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外源聚γ-谷氨酸对水稻幼苗耐旱性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6000 (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聚γ-谷氨酸 (γ-PGA)对杂交稻品种金优38幼苗耐旱性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探讨γ-PGA在提高水稻耐干旱中的效果和生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12.5% PEG-6000胁迫下,使用100、200mg/L外源γ-PGA后,水稻幼苗的叶枯率降低,叶鲜重、干重和叶片活力明显提高,水稻幼苗的耐旱性较未添加γ-PGA处理(CK)增强。经外源γ-PGA处理后,水稻幼苗叶片中活性氧的累积量减少,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3%~8.6%、0.2%~10.7%、13%~28.6%,差异达显著水平 (P< 0.05);外源γ-PGA可明显减缓干旱胁迫下钾离子含量降低的速率。外源γ-PGA可能通过参与水稻幼苗的渗透调节而提高水稻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