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系划分方法研究——以江苏省新沂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划分必须经过实地调查,重视控制层段和特征土层的设立,并选择合适的分异特性作为分类指标。本文选择样区内不同景观单元中的10个土壤剖面,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要求,探讨了样区内土壤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在有关土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土系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法,确立了研究区土壤所具有的特征土层,依据①特征土层的种类、排列、厚度,②土壤质地和③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三类指标,把样区土壤划分为10个土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划分必须经过实地调查,重视控制层段和特征土层的设立,并选择合适的分异特性作为分类指标.本文选择样区内不同景观单元中的10个土壤剖面,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要求,探讨了样区内土壤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在有关土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土系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法,确立了研究区土壤所具有的特征土层,依据①特征土层的种类、排列、厚度,②土壤质地和③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三类指标,把样区土壤划分为10个土系.  相似文献   

3.
曹俏  余展  周清  罗卓  欧阳宁相  盛浩  张杨珠 《土壤》2019,51(1):168-177
选取湘北地区7个发育于2种母质的水稻土剖面样点,通过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评述土系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归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下的简育和铁聚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4个亚类;进一步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划分出7个土族和7个土系。在相同成土环境下,同种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土壤系统分类比土壤发生分类具有更强的划分能力。其划分的基层土壤单元(土族和土系),对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20,(2):253-262
为研究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问题,选取了该地区8个典型的盐土剖面,通过分析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8个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划分出其所属高级和基层分类单元。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括盐结壳、钙积层、石膏层、盐积层等11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划分为盐成土1个土纲,正常盐成土1个亚纲,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2个土类,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划分为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等7个土族和陶家宫系等8个土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富铁铝化土壤土系建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宁相  张杨珠  盛浩  周清 《土壤》2021,53(5):907-915
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特别是土系建设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也能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详细的科学指导。富铁铝化土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为了解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以及土系建设情况,本文综述了自2008年以来土系研究的相关成果,系统分析了富铁铝化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检索、高级分类单元归属以及基层分类单元建设现状,并展望了土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土系划分和描述标准,加强新土系建设,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土系建设中的应用,加大和扩展土系建设成果的运用,旨在为我国南方富铁铝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特征土层与土系划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述了用于土壤分类的各类土层、发生层与诊断层的含义、区别和应用 ,重点探讨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划分土系的特征土层 ,含义特性及具体应用 ,供我国土系划分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中塿土发生特性与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雁冰  常庆瑞  黄洋  刘梦云 《土壤》2019,51(2):211-216
塿土是关中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重要农业土壤,而对其发生分类及系统分类的归属仍有较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塿土的形成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塿土发生分类归属的变更,系统分类的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高级分类单元归属及空间分布,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塿土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3个方面:①深入理解人为影响下塿土的成土过程,定量化分析覆盖层的形成过程;②开展塿土覆盖层厚度调查,界定堆垫表层的厚度标准;③进行土壤普查,建立塿土代表土系。  相似文献   

8.
南疆平原典型荒漠样区耕种土壤基层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欣  张凤荣  李巧云  钟骏平 《土壤》2003,35(1):53-57,72
本文分析了南疆西部莎车县和东部哈密县荒漠样区的成土条件, 探讨了典型荒漠样区耕种土壤的系统分类,特别是基层分类,根据南疆荒漠区耕种土壤的实际情况,结合11个剖面,讨论了土族和土系的划分依据和指标,描述了各土系的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山区和山前地带分布的10个普通褐土剖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按照《北京土壤》、《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对研究剖面分别进行了发生分类、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划分与对比,并对其发生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发生分类主要以土壤所处的生物(植被)气候带作为分类标准,在发生学的应用中,过分强调土壤的外在成土条件和推测的成土过程,易造成分类的混淆;系统分类以发生学为指导,通过定量的诊断层、诊断特性进行分类,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典型区土壤详查和环境研究为基础 ,采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 1 995)的标准划分了土壤的高级分类单元 ;探讨了土系的划分原则、依据及土系的描述方法 ,并拟定了区域土系检索系统 .为土系的研究和土系制的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1.
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4个土类;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4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脱甲系(43-CS18)等8个土系。实践表明,目前的土族土系划分标准适用于供试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与土壤发生学分类结果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更能定量反映出湘东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性状的差异,进而客观反映出土壤发育阶段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选取湖南省东部地区12个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聚铁网纹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暗红简育湿润富铁土、表蚀简育湿润富铁土、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等9个土族和燕塘系(43-LY01)等12个土系。研究发现:受亚热带气候影响,许多土壤剖面发生了富铁铝化过程,且由于淋溶强烈,孔隙周围形成了聚铁网纹层,而现行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还不能给出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建议在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中增设一个可以反映相关特性的网纹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样区的基层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地区为样区,以该地区代表性土壤土垫旱耕人为土(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及查阅大量有关剖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对土垫旱耕人为土(土)的基层分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土壤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型和土壤温度状况等3项指标对土族进行划分,在0~160cm的控制层段中小于2mm的土壤平均质地,多数剖面为粘壤土,少数为壤土或砂质壤土,矿物学型属伊利石型、伊利石混合型或蛭石型,土壤温度属温性或温热土壤温度状况。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系的控制层段拟定为从表土层上界向下160cm,对于诊断层的底部在160cm以下的,则从表土层至诊断层的下部边界,特征土层有肥熟表层、土垫表层、暗沃表层、耕作淀积层、粘化层、粘质层、CaCO3高度淀积层、CaCO3中度淀积层、CaCO3低度淀积层、氧化还原层和稚育层。根据样区9个典型剖面,结合关中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土)的有关研究资料,划分了土族和土系,并描述了各土系的典型特征及土系间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关中地区塿土系统分类归属及代表土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塿土是关中地区受人为长期土粪堆垫而在原土壤表层形成明显堆垫层的重要农业土壤,其分类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解塿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归属,选取关中地区18个典型塿土剖面,通过野外成土因素、剖面形态调查与土样分析测定,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确定其在高级和基层分类单元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含堆垫表层、黏化层、钙积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隶属5个亚类,其中3个剖面为钙积土垫旱耕人为土,2个剖面为斑纹土垫旱耕人为土,8个剖面为普通土垫旱耕人为土,4个剖面为堆垫简育干润淋溶土,1个剖面为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按土族划分标准,可分为9个土族,其中13个剖面颗粒大小级别为黏壤质,5个为壤质;16个剖面矿物学类型为硅质混合型,2个剖面为混合型,土壤温度状况均为温性,14个剖面为石灰性,4个剖面为非酸性;按土系划分标准,18个剖面可划分为18个不同的土系。相关文献的71个塿土剖面的统计结果表明,堆垫层厚度介于17~97 cm,平均厚度为50.07 cm,因此堆垫表层以50 cm厚度为检索标准是适宜于划分典型塿土的高级分类归属的。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强化对具有堆垫现象的雏形土有更强的区分能力和分类的准确性,建议在简育干润雏形土土类下增设堆垫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rofiles of cryozems (Oxyaquic Turbic Cryosols) developing in tundra of northern Yakutia under conditions of shallow active layer, suprapermafrost horizon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raw organic matter are form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genesis, stable and regular posi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paragenetic links with the overlying horizons and neighboring soil profiles, and a set of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properties, these horizons can be separated as a new type of genetic soil horizons—the organomineral accumulative suprapermafrost horizon (CRO). Its qualitative composition (the ratio of organic and mineral matter in the material) can be reflected at a lower level. In relation to the separation of the new genetic horiz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Russian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 new genetic types of soils—cryozem with suprapermafrost accumulation of raw organic matter (suprapermafrost organo-accumulative cryozem)—can be established. Its diagnostic profile has the following horizonation: (O, AO, T)–CR–CRO–┬C.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分类法中铁铝土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litic soil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errallitic soil classification 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 and those of the oth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the form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China, the ferrallitic soi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groups of Latosols, Latosolic red soils, Red soils, 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oil-forming conditions, soil-forming processes, soil features and soil properties. 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 most of ferrallitic soil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orders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based on the diagnostic horizons and/or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quantitatively defined properties. Ferral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ferralic horizon, and they are merely subdivided into one suborder and two soil groups. Ferr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LAC-ferric horizon but do not have ferralic horizon, and they ar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orders and eleven soil groups. Ferralisols may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 Ferrisols may either correspond to part of Red soils, 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 or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  相似文献   

17.
陈敏辉  郄欣  王珂  齐雁冰  常庆瑞  刘梦云 《土壤》2021,53(3):628-636
在分析陕西省境内9个黑垆土剖面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及基层分类检索标准,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9个黑垆土剖面的腐殖质层厚度介于30~120 cm,通体均具有强石灰反应,CaCO_3含量介于12.5~189.5 g/kg,其中6个剖面具有30~45 cm的堆垫层。黑垆土共包括淡薄表层、暗沃表层、雏形层、黏化层、钙积层5个诊断层和堆垫现象、钙积现象、盐积现象3个诊断现象,均腐殖质特性、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石灰性4个诊断特性。9个黑垆土剖面在高级分类上可检索为淋溶土和雏形土2种土纲,向下继分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钙积暗沃干润雏形土、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以及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4个亚类;其土族鉴别特征可分为黏壤质混合型温性、壤质硅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壤质混合型温性等6个土族以及胡家庙系、崾崄系、崔木系等9个土系。但目前的系统分类检索结果未能体现黑垆土具有深厚腐殖质层及堆垫现象的典型特性,因此黑垆土的系统分类归属仍需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建议新增堆垫干润雏形土土类或堆垫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以体现人为农业生产活动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与所处的景观密切相关,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土壤系统分类中判定土壤类型的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辅助土壤调查。本文在景观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开展了样区土壤调查,调查采样的48个主要剖面归属于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13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能很好地指示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土壤调查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蕾  张凤荣  李超  靳东升 《土壤通报》2021,52(2):261-268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剖面间的基本特征及其理化性状分析,探索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6个淋溶土剖面中大多数黏化层与上覆层之间的形态特征过渡明显,胶膜、黏化率、粉黏比以及石灰性强弱等理化性质均表明黏化层主要是淋溶淀积的结果;(2)根据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将这16个淋溶土剖面进一步分为表蚀铁质干润淋溶土、石化钙积干润淋溶土、简育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等不同亚类;(3)表蚀亚类的黏化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亚类,而粉黏比与之相反;(4)依据胶膜存在而被鉴别为黏化层的诊断层是古土壤黏化层受地质剥蚀作用剥蚀后而出露地表的。这一结果与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剖面只限于近地表1.5 m、最多不超过2.0 m深度有关,而如果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则这些古土壤黏化层会被认定为“红黏土母质”并在土属一级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