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家蚕微粒子病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关系到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乃至生死存亡。为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降低带毒率,提高蚕种质量,总结近年蚕种生产防微工作,谈谈经验与教训,与同行讨论。1强化管理,增强责任意识1.1完善制度,严格逗硬落实种场生产管理制定充分体现以防微为中心,坚持技术操作规程,微粒子病作为重要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杨培 《蚕学通讯》2004,24(4):36-37
原蚕区收茧制种,其单位质量蚕茧制种量和微粒子毒率的高低是衡量蚕种生产质量和蚕种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相同的投入下,依靠科学管理,规范技术操作,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降低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杂交率蚕种对家蚕饲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蚕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杂交率又是评价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蚕种生产的总体质量还不容乐观,一些蚕种场由于基础设施差或片面地追求利润等原因,致使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这部分蚕种发放给蚕农饲养,往往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当然,不切实际地要求蚕种杂交率的绝对高指标,又会给蚕种场造成负面影响.鉴此,我们对不同杂交率蚕种对产茧量和茧质、健康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蚕种生产和蚕种质量检测过程中,为科学、合理制定杂交率控制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蚕种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对蚕种质量要求的高标准化 ,蚕种生产竞争也愈加激烈。我省已有十多个蚕种场因蚕种微孢子检出率超标等原因相继退出蚕种生产市场 ,面对蚕种场激烈的生存竞争 ,针对如何降低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笔者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角度谈一谈关于蚕种场如何防治微粒子病的经验。1 严格消毒。防治微粒子病 ,首先要抓好生产区、非生产区大环境全面、彻底的消毒 ,不留死角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特别是非水泥场地、蚕沙坑周围、下水道以及相关的交通要道更要彻底消毒 ,从建湖县蚕种场和盐城农业学校对这些地方的抽检中…  相似文献   

5.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蚕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关系着蚕种生产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实现蚕种优质高产,是蚕种场追求的最高企业理念。蚕种生产单位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防病为中心,精心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蚕种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彻底贯彻各项技术措施,想方设法提升蚕种质量。近几年,通过各方面努力,杭州蚕种场克蚁单产、蚕种微粒子病毒未检出率(即无毒率)不断提高,蚕种淘汰率逐年降低,综合质量指标一直名列浙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该病的流行危害曾给我省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蚕种微粒子病带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建立了平面防微、立体防微、微观防微三大防微体系.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我省家蚕微粒子病严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微粒子病控制下去。否则将会影响我省蚕桑生产发挥优势。微粒子病出现消涨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蚕种场自控与监督检验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突出抓了蚕种场自控微粒子病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忽视了各级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重要作用。蚕种病毒合格检验应由省,地监督检验部门进行未完全作到,蚕种质量事后把关又未完全把住。  相似文献   

9.
<正>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质量的主要指标。近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防微技术的关键,并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明显的成效。1999年、2000年间如皋蚕种场抓住防微综防技术关键后,共生产一代杂交种15.8万张,经种场自检及送省蚕种公司检测为合格蚕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收到用种单位的一致好评。现将具体防微技术关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中唯一需要检疫的蚕病对象,对蚕种生产危害极其严重。柳州市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且有全年多批养蚕、批次重叠的生产特点,极利于微粒子病广泛流行。柳州市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两家蚕种场,填补了当地无蚕种生产的空白。两家蚕种场建立之初就把防治家蚕微粒子病("防微")工作始终放在事关蚕种场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蚕种质量稳步提升,"防微"效果显著,病毒率控制在行业要求之下。但  相似文献   

12.
蚕种实行优质优价,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有创名牌、立信誉的竞争要求.1.制订蚕种品质标准,要使蚕种场经过努力,可以提高到一级标准,又不使蚕种场吃亏.直接关系到蚕种质量的是健蛹率、微粒子病毒率、孵化率、净种良卵率,按全省  相似文献   

13.
杂交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结果的5种类型(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一检淘汰和二检淘汰),体现了各检验批段蚕种的不同微粒子病携带程度,不同微粒子病携带程度的杂交蚕种在农村饲养中的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粒子病携带程度对丝茧育的影响。为此,我们在2014年春蚕期、2014年中秋蚕期和2015年春蚕期,分别对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和淘汰(为一检不合格且母蛾检验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微孢子虫较多的蚕种)4种不同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结果类型的杂交蚕种进行了农村和实验室饲养试验,同时对农村和实验室饲养的家蚕进行了微粒子病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盒种产茧量和茧层率等指标未呈现未检出一检合格二检合格淘汰的趋势,即未发现不同检验结果类型对农村饲养蚕茧产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饲养过程微粒子病抽样检测虽呈现淘汰二检合格一检合格未检出的趋势,但总体上这种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2):29-30
<正>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提高蚕种质量不仅是蚕农的要求,也是蚕种场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优质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现就围绕着蚕种质量指标的四个率谈谈提高蚕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22日全省蚕种质量安全工作培训会议在西昌市召开,各市州蚕业站、质检站、蚕种冷库、部分蚕种场代表共计60余人参会。会议通报了2015年全省蚕种检验检疫、质量监管情况,全年原种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率为99.45%,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率为98.95%,不合格蚕种及时进行了监督销毁;总结了本年度实验室间比对,解读了培训蚕种质检机构日常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生产是蚕桑生产中的基础环节,在商品生产日益发达、蚕种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今天,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努力提高蚕种质量,是提高蚕种场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所说的蚕种质量包括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几方面,笔者曾在农村原蚕区工作,针对上述几点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家蚕微粒子病的爆发与蔓延,是造成我省近年蚕种生产不稳定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三级蚕种均发现微粒子孢子,不仅给蚕种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的严重危害,又加剧了原种、普  相似文献   

19.
曾华明  吴钢 《四川蚕业》2006,34(4):11-14
四川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家蚕微粒子病暴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当时,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的蚕种,农村大面积使用时,时有发生微粒子病、农民减产减收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体系不健全,多为蚕种场自检;二是蚕种微粒子病检疫仅开展了母蛾检疫,因  相似文献   

20.
在蚕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蚕种的质量逐渐成为成败的关键,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已经成为我场坚守的生产信条。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盒种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目前,蚕种品质好坏衡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毒率,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检验蚕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若毒率超标,其它项目再好也没用。为了使蚕种“四率”都控制在我省下达的标准范围内,我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