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芽球菊苣是利用菊苣的肉质根,经软化栽培结出的芽球,是一种优质的高档芽类蔬菜。在食用中芽球菊苣可生食、作色拉、凉拌,也可作火锅配料或炒食等多种食用方法,以鲜嫩爽口,营养丰富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濮阳县引进了荷兰菊苣,其肉质根短粗,根出的叶多数为板叶型,绿色,半直立,采用囤植、工厂化软化栽培技术,使生产出的芽球叶片乳黄色,芽球呈纺锤形,长10~15cm,实现了周年供应,种植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芽球菊苣是一种优质高档的保健蔬菜新品种,它是以菊苣的肉质根茎软化栽培后所形成的芽球作为食用蔬菜。下面介绍软化菊苣的栽培技术。一、软化栽培用的肉质根的培育软化用的肉质根因需要量很多,宜在大田栽培,一般1亩大田栽植成的肉质根,乳黄f白)色品种可供50—60平方米软化床栽培,红色芽球品种23—25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芽球菊苣是一种优质高档的保健蔬菜新品种,它是以菊苣的肉质根茎软化栽培后所形成的芽球作为食用蔬菜.下面介绍软化菊苣的栽培技术. 一、软化栽培用的肉质根的培育 软化用的肉质根因需要量很多,宜在大田栽培,一般1亩大田栽植成的肉质根,乳黄(白)色品种可供50~60平方米软化床栽培,红色芽球品种23~25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正> 菊苣软化栽培用的是种根,为提高菊苣球产量和品种,除选择适宜品种外,培育优质健壮的菊苣种根至关重要。通过对菊苣种根与芽球生长相关性的测定可知,菊苣芽球重与种根重虽没有相关性,但芽球重与种根粗度之间呈正相关。而且二者相关差异极显著。说明芽球重随根粗的线性变化而线性增加,因此,培育优质粗壮的肉质根对提高菊苣单芽球产量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芽球菊苣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球菊苣栽培分2个阶段,一是种根田间培育阶段,二是种根在黑暗条件下软化栽培成芽球阶段。该文介绍了芽球菊苣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肉质根采收、肉质根周年贮存、根株软化生产、产品分类及包装等方面内容,以为黄山市芽球菊苣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芽球菊苣是一种优质高档的保健蔬菜新品种,它是以菊苣的肉质根经软化栽培后所形成的芽球作为食用蔬菜。软化用的肉质根因需要量很多,宣在大田栽培,一般1亩大田栽植成的肉质根,乳黄(白)色品种可供50-60平方米软化床栽培,下面介绍软化菊苣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芽球菊苣是菊科菊苣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肉质根软化栽培后萌发的嫩黄椭圆形的芽球,其营养丰富,可生食凉拌或做色拉,也可作火锅配料或炒食,口感脆嫩,微甜稍带  相似文献   

8.
白世印 《新农业》2001,(1):17-18
菊苣又名欧洲菊苣、苞菜,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芽球菊苣是利用肉质根中积累的营养经软化栽培结出的芽球.呈乳黄色,长10~15厘米,中间最粗处4~6厘米,单重50~100克,外观似白菜心,是一种优质高档稀特体芽类蔬菜。  相似文献   

9.
芽球菊苣从欧洲引进,是畅销的高档蔬菜,食用部分为肉质根软化栽培后萌发的嫩黄椭圆形的芽球,其营养丰富,可生食凉拌或做色拉,也可作火锅配料或炒食,口感脆嫩,微甜稍带苦味,营养丰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陆续从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地引入优良菊苣品种,分别在日光温室、地窖、山洞中进行软化栽培,并获得了成功。本文介绍了芽球菊苣集约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谭清 《油气储运》2007,(8):20-20
菊苣为菊科莴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芽球菊苣是利用菊苣的肉质根经软化栽培结出的芽球,是一种优质高档的芽类蔬菜,品质脆嫩,风味独特,可供生食、凉拌、涮火锅或炒食,具有清肝利胆之功效,是目前流行的很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高档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华西雨屏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磷库特征,分析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磷库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华西雨屏区7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橘树(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迹地、橘树林地、巨桉(Eucalyptusgrandis)林地、玉米(Zea mays)地、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林地、柚子(Citrus maxima)林地和桃树(Prunus persica)林地,于2010年7月分别采集土壤根层或耕作层与根下层或犁底层原状土样,分析其磷库及有效磷特征。【结果】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显著影响了不同土壤层次磷库特征,但不同人工植被类型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并不一致。玉米地和巨桉林地植被类型下根下层或犁底层土壤全磷库大于根层或耕作层;橘子林地具有最大的根层土壤磷库,而玉米地具有最大的犁底层土壤磷库;尽管玉米地具有较高的根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香樟林地根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结论】植物生长和人为管理差异是显著影响人工植被土壤磷库及其有效性的重要原因,这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太行菊生长期间茎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进行组培试验。结果表明,对外殖体应用0.1%的HgCl2进行表面灭菌,5min处理茎顶芽和8min处理茎段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较低。外殖体组织分化有直接生成愈伤组织、小植株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同时生成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对莴笋灰霉病、腐败病、软腐病这3种常见莴笋根茎部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雄黄兰花蕾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BA、NAA等激素,探讨外源激素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微繁体系;通过采取不同驯化炼苗措施,总结了一整套炼苗与栽培技术。试验表明:选用MS+6-BA2.0mg.l-1+NAA0.2 mg·l^-1培养基,其外植体诱导率达84.4%,不定芽诱导率达68.2%,选用MS+6-BA2.0mg·l^-1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可得到优良的雄黄兰小种球,球茎增殖系数达4.9;在1/2MS培养基中培养15d,球茎生根率达98%;瓶苗常规驯化后选用国产泥炭土炼苗,成活率在90%以上;冬末春初繁殖的生根苗定植大田后当年开花。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马尾松历来被认为是扦插极难生根树种,是良种繁育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探索马尾松扦插育苗技术,1989~1991年进行了马尾松扦插育苗、提高繁殖系数以及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修剪诱发萌芽枝作插穗,并合理选择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经生根促进剂处理和全光喷雾管理,扦插生根率可达90%以上;幼树插穗繁殖系数可达2~5倍;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优于实生苗,使该项技术在生产上可以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杉木秋播苗和春播苗进行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在造林后的头3年内,分别测定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枝条总长和根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秋播苗幼林各项生长指标均比春播苗造林的幼林优势;秋播苗造林成活率也较春播苗造林提高了5%,并可提早一年郁闭,减少抚育管理经费,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宜提倡杉木秋播苗造林,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河北省涿鹿县大堡乡苗圃,利用电子叶自动间歇喷雾装置和荫棚下全封闭式塑料小拱棚设备,用3年的时间(1986~1988年)进行了沙棘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经过6批育苗试验,对影响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因子进行研究和分析,控出了影响插穗生根及根系发育的主要因子及其最佳组合。其中,6~8月间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具顶芽、长7~12cm的插穗,其基部用500ppm浓度的萘乙酸溶液速蘸处理,在基质配比河砂:锯末:沙棘林下土为12:3:1或10:7:0条件下,插穗平均生根率为85%以上,最高可达98%,经苗圃培育,第二年秋季可达出圃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田,当年得到R0植株。从R0植株上收取种子于下年混合播种成R1代,R1代单株移栽,从2757株中选得8个不同变异单株。变异单株的种子分别留种、分别移栽,R2代的表现与R1代基本相同。从8个变异株中,一个变异株表现穗大粒多、茎杆矮壮,有希望育成新的黑糯品种。  相似文献   

19.
王曦萍  李树和 《北京农业》2011,(15):114-115
通过对玫瑰海棠组织培养及入土移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筛选出诱导试管苗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是MS+NAA0.2 mg/L+6-BA0.8 mg/L,诱导率是93.3%;适宜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NAAO 6.0 mg/L,生根率是96.7%。通过移栽试验,其入土移栽的小苗成活率为96.7%。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揭示了山茶(Camellia japonical)不同芽次扦插的发根率和发根强度。在单芽扦插时,使叶子与地面垂直,插至叶子的1/3深处,管理比整枝插不会复杂和困难,而发根率比整枝高。不同芽次中,顶2芽、顶3芽的发根强度与整枝扦插相似。顶1芽因枝段短,营养不充分,发根强度明显偏低。顶4芽发根强度也较弱。枝条基段发根强度和发根率均比整枝强。大枝(具有二级分枝的枝条)用砂盆密插,插后三个月,发根率达到64.15%。死亡只有一株,占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