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缓释剂不使用HQ(氢醌),而是采用多种化合物复配成的具有复合抑制功能的新型脲酶抑制剂。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尿素缓释剂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尿素肥效,使土壤中有效氮贮存量提高20 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尿素缓释剂添加到尿素中,比普通尿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粮食作物可增产14 5%,蔬菜可增产19 5%,且可省掉追肥的工序。  相似文献   

2.
控/缓释肥料减少氨挥发和氮淋溶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6种控/缓释肥料施入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氮淋溶情况。结果表明:6种控/缓释肥料处理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氨挥发量和N素淋溶量。与尿素比较,6种控/缓释肥料氨挥发量分别较普通尿素减少16.62%,23.78%,32.15%,0.11%,16.59%和37、78%,氮淋溶量分别较普通尿素减少15.84%,38.27%,68.87%,46.17%,52.51%和62.01%。试验还表明控/缓释氮肥氨挥发量与不同氮肥引起的土壤脲酶活性、pH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水田施用新型尿素缓释剂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尿素缓释剂可延长尿素的供氮期、提高肥效,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产12%左右。  相似文献   

4.
腐殖酸长效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试验研究腐殖酸长效尿素(Ⅰ、Ⅱ)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殖酸长效尿素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向土壤环境供N速度基本与玉米生长发育需N速度相一致。同时可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Ⅰ型长效尿素效果最佳,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35.1%。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保氮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膨润土的保氮增产效果。膨润土用量在土重的0.5%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可明显减少氮素养分的淋溶损失,保氮能力增强,明显促进植株出苗和生长,提高作物产量。膨润土在砂质土壤上的最佳经济施用量为土壤重量的5%。  相似文献   

6.
硫衣尿素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包硫型缓释肥料,在安徽等沿江地区有着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为验证硫衣尿素在沿江地区主要农作物上的肥效,在安徽沿江地区的水稻、油菜、小白菜上进行了硫衣尿素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沿江地区施用硫衣尿素,能明显改善这些作物的生物学性状,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施用普通尿素比较,水稻可增产8.3%、每公顷增收1180.5元;油菜可增产13.9%、每公顷增收901.7元;小白菜可增产21.4%、每公顷增收10204元。试验结果表明,在沿江地区应用硫衣尿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木素氮肥增效剂研制与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造纸黑液中回收的木素为主要原料对尿素改性,合成的木素长效尿素,具有缓释,长效的作用。脲酶活性降低,肥料水溶性减弱。土壤盆栽实验表明,木素尿素供氮水平较普通尿素高0.4-1.1倍,两年冬小麦,夏玉米大田实验分别增产21.4%和12.1%。  相似文献   

8.
控释氮肥比例对土壤氮含量和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相同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土壤氮含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0-20,20-40cm耕层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全施普通尿素时,一次施肥可提高前期土壤氮含量,而2次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后期土壤氮含量;与普通尿素施肥相比,掺混一定比例的控释尿素一次性底施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含氮量。适宜比例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中后期的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以及玉米功能叶关键酶活性,在相同氮肥水平下,其一次性底施的效果甚至超过普通尿素2次施用。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75%控释尿素+25%普通尿素处理产量最高,比普通尿素一次施增产12.09%(2014年)和21.58%(2015年),比普通尿素2次施肥增产8.27%(2014年)和14.19%(2015年)。因此,普通尿素掺混75%比例的控释尿素进行一次底施,不仅能够协调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土壤对氮素的供应,实现玉米的有效增产,而且还能够减少施肥次数和劳力投入。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mg/kg和135.25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石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包膜尿素对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自制)和尿素等肥料在两种质地灰潮土上对芹菜产量、品质、氮素吸收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尿素较尿素使当季芹菜增产11.5%-15.2%,氮素吸收增加5.9%-9.5%,氨挥发损失N减少14.2%-14.9%,淋失和反硝化氮损失减少25.5%-28.3%,氮素利用率提高19.2%-27.1%,土壤持留氮增加32.0%-37.3%。芹菜植株硝态氮含量降低44.2%-58.9%,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品质改善;后茬作物生菜增产14.4%-35.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种有机肥(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作底肥及其与化学氮肥(尿素)配施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的土壤NO3^--N运移特点。结果表明,烘干鸡粪和腐熟牛粪的矿化均可增加温室内土壤NO3^--N积累,黄瓜收获后分别比不施肥(对照)增加了118.2%和118.8%(0—30cm土层);腐熟牛粪和烘干鸡粪与化学氮肥配施后,可使土壤表层(0—30cm)NO3^--N含量分别增加225.5%和321.9%,而使温室深层土壤(60-90cm)NO3^--N含量分别增加167.6%和184.2%,故本试验条件下无论增施腐熟牛粪还是烘干鸡粪作底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积累,进一步追施化学氮肥则使土壤NO3^--N积累相应显著提高,而两种有机肥处理之间对温室土壤NO3^--N积累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腐脲在水稻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腐脲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及最佳施肥时期。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腐脲比尿素平均增产39 4kg/亩,增产6 7%,达显著水平、施用时期以作基肥较佳、腐脲增产效果因土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异,一般在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同时所施N肥的利用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包膜控释尿素对大棚辣椒的增产及土壤肥力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施用包膜控释尿素的大棚辣椒进行了田间试验,并对辣椒的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有显著的增产效果,D90产量最高为34.83thm-2,比对照增产10.51thm-2,增产率为43.2%;比尿素增产6.59thm-2,增产率为23.3%;D60与普通尿素产量差异不显著;比对照增产5.68thm-2,增产率为23.4%;控释尿素具有增加单株果数、单果重的效果和增强辣椒生长的作用;辣椒施用控释尿素的硝酸盐含量最低,普通尿素最高;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控释尿素为最高,普通尿素最低。综合品质指标依次为:控释尿素>普通尿素。说明控释尿素具有提高蔬菜品质的突出效应,特别在提高蔬菜的安全品质方面贡献最大。控释尿素的施用可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磷酸酶、脲酶活性,特别能协调氮、磷、钾养分供应的平衡性,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弱。综合各项,在辣椒生产中以选用D90包膜控释尿素为最好,并适当配合D60和普通尿素。  相似文献   

15.
施肥结构对砂质潮土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砂质潮土上1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在土体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小麦减产21.1%~34.3%,玉米则增产155.9%~209.7%;单施P肥小麦增产29.3%~39.7%,玉米减产50.4%~63.0%;而N、P肥配施小麦、玉米分别增产3.43~5.79倍和3.04~4.23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而N、P  相似文献   

16.
涂层尿素对主要作物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涂层尿素在主要农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和施用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涂层尿素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与等养分普通尿素相比,增产6.7% ̄9.7%,提高氮肥利用率2.5个百分点以上,每吨尿素增产所获得的纯收益达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其组合对黑土、棕壤、褐土中尿素氮素形态和玉米产量等因子的影响,为适宜黑土、棕壤、褐土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不施尿素(U0)、普通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N)、尿素+硝化抑制剂(UD)、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ND)5个处理。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尿素氮、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计算氮素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在玉米灌浆初期,测定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收获后考种,采集植物样品测定玉米植株生物量和全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黑土中抑制剂处理较U处理玉米能够增产,且UD处理增产幅度最大,为U处理的1.50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2.12倍,黑土中NH4+-N含量显著提高62.11%~121.21%;棕壤中UN、UD处理玉米增产显著,且UD处理增产幅度最大,为U处理的0.36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2.79倍,土壤中NH4+-N含量显著提高43.13%~131.31%;褐土中抑制剂处理明显增产,且UND处理增产最多,为U处理的1.51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08倍,土壤中NH4+-N含量提高19.08%~262.25%。黑土和棕壤种植玉米应选择添加DCD制成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褐土种植玉米应选择添加NPPT和DCD配施制成的高效稳定性尿素。  相似文献   

18.
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红萍作基肥,当季水稻的15N-红萍N素利用为27.8%;第二季5.38%;土壤残留36.1%。红萍可排出体内12%以上的氮素。红萍的排氮和吸氮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氮素平衡,稻田养萍抑制藻类生长,降低pH值和NH浓度,减少NH3挥发损失,以及减少蓝藻(颤藻)反硝化反应释放的N2O,提高化学肥料15N的回收率:它比15N-尿素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4.25%,比15N-尿素追肥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8.35%~25.11%。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小麦拔节期、灌浆期用植宝素、喷施宝、农特灵、禾乐、开特灵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尿素对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0%-10.8%,其中以禾乐的效果较好,增产10.8%。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土比对NO3——-N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不同肥土比对NO3--N浓度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肥土比为1∶400(处理G)可能是引起土壤性质变化的一个敏感量,NO3--N浓度、脲酶活性和硝化细菌数量在肥土比低于G处理时随尿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于G处理时随尿素用量增加而下降。尿素用量增加引起的土壤pH值变化是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土壤中NO-3--N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