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通过 E—玫瑰花环试验和酸性酯酶染色法,对80头肥育猪进行了 T 淋巴细胞的检测,其结果玫瑰花环试验的百分率为27.69±7.857,绝对值2188.99±902.5个/mm~3;酯酶染色法39.27±8.79,绝对值3119.79±1249.65/mm~3。它们均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41头去势公猪及21头去势母猪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应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研究了39匹役马和128头屠宰肥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每个样品检测200个淋巴细胞。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马30.32±3.25%;猪42.37±3.49%。同时与猪的以玫瑰花结试验测得的均值作了比较,并将两者间的均值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的变化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家畜在某些疾病状态下,T淋巴细胞会有不同变化。因而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数量变化,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予后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报道甚少,且很不一致。本试验试图通过对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测定,为确定我国健康马、骡T淋巴细胞的正常值提供参考。目前测定T淋巴细胞容易试行的方法有E-玫瑰花环(简称ER)形成试验及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法等。笔者试图通过对比试验,了解上述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选出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为此对60匹健康马、骡进行了T淋巴细胞的测定,现将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酸性α—醋酸萘酯(ANAE)染色法,测定了30头健康奶牛和30头布氏病奶牛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值,发现两者差异极显著,因此,此方法可作为测定T淋巴细胞值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用酸性酯酶标记法(即 ANAE 染色法)测定了100例不同年龄,不同胎次的无结核病和无布氏杆菌病的临床健康的上海黑白花高产母奶牛 T 淋巴细胞的正常值,分别为:5~7月龄的犊牛和10岁以上的老牛的 T 值为35.9623±7.3728%;2~3岁的青年牛的 T 值为39.2800±6.2930%;5-6岁的中年牛 T 值为41.0400±7.3781%。为诊断、预防奶牛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益生素对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增强效果,采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研究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雏鸡应用益生素后,胸腺和脾脏T细胞数量均较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雏鸡不同程度增加,且胸腺和脾脏细胞免疫增强。上述免疫指标显示益生素Ⅰ组又略高于益生素Ⅱ组,说明益生素Ⅰ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益生素Ⅱ。  相似文献   

7.
孕牛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联免疫染色法测定未妊娠,妊娠前期(〈100d)妊娠中期(100~200d)和妊娠周期(〉200d)的黑白花奶牛各10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孕与不同妊娠阶段母牛T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亚群和CD4:CD8比值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妊娠期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T淋巴细胞在皮肤真菌病奶牛中的作用,对患皮肤真菌病的奶牛和健康对照牛静脉血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了检测。采用酯酶染色法观察并记录静脉血中酯酶染色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用瑞氏染色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表明,患病奶牛的T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奶牛,说明T淋巴细胞在抗皮肤真菌病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总玫瑰花环(Et 花环)法和酯酶染色法分别测定了同窝7头幼龄猪,在用猪瘟疫苗免疫前测定了7份血样的 T 淋巴细胞(TL),又在免疫后测定了35份,结果表明:平均绝对值分别为6.06千/mm~3和5.48千/mm~3,平均百分率分别为37.33%和32.72%。Et 花环法测定的 TL 平均绝对值和平均百分率均高于酯酶染色法。两种方法所测定的42份血样的 TL 绝对值配对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作相关性检验呈非常显著的正线性相关(r=0.8323,P<0.001)。两种方法在免疫后测定的 TL 绝对值分别与免疫前测定的TL 数配对统计,均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 Et 花环法维持到免疫后的第24天,在酯酶染色法维持到免疫后的第48天。TL 绝对值的最高峰值均出现在免疫后的第8天。  相似文献   

10.
本项工作对实验性缺硒雏鸡的血液酸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ANAE~+)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6—9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ANAE~+淋巴细胞总值与对照补硒雏鸡相比未见显著差异,而6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颗粒型ANAE~+淋巴细胞和8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液弥漫型ANAE~+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相应对照雏鸡比较均显著降低;6—9周龄缺硒雏鸡的血清IgG和IgM含量与相应对照雏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在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水平和发病情况不同的牛群中,随机抽取523头外观健康牛的耳静脉血液,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和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测定。结果除0~1岁年龄组外,BLV感染牛外周血内ANAE阳性淋巴细胞,即主要为T细胞的百分率都比无BLV感染牛的高。14头双阳性牛[BLV感染阳性,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PL)阳性]外周血内T细胞平均多达72.36%(范围23.5~90%),其中11头都在70%以上,2头处于一般水平,1头显著偏低,仅占23.5%。剔除PL阳性牛后,高感染高发病牛群外周血内T细胞百分率仍比高感染低发病牛群的高,前者各年龄组平均都在63%以上,后者只有4~5岁年龄组超过63%。由此可见,乳牛在感染BLV后,外周血内出现PL时,以及牛群在高发病的情况下,外周血内T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增高。本文还就T细胞作为BLV靶细胞的可能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酯酶染色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酯酶染色法能反映T淋巴细胞的数值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自从1975年Mueller使用酯酶染色法鉴定T淋巴细胞以来,引起许多国内外专家的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测定鸡T淋巴细胞值试验中,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现在将染色过程中有关问题探讨一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选自农大鸡场健康三黄鸡5只.1.2 方法1.2.1 每只鸡翼下采血,肝素抗凝,作全血涂片10张,自然干燥.1.2.2 将干燥的血片分两组,一组用2.5%戊二醛液4℃固定10分钟,流水冲洗,待干.另一组不经固定,作对比实验.1.2.3 将上述血片置于PH5.8、6.4、7.0三种不同PH值的酯酶反应液中37℃浸染1~3小时,取出后用水洗净、待干.  相似文献   

13.
T淋巴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根据这些功能的特性,建立了一系列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下简称“淋转”)就是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方法之一。正常机体的T淋巴细胞当与某种特异性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共同培养时,可发生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部分小淋巴细胞转化为不成熟的母细胞,这种方法称为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当病畜的细胞免疫功能缺损时,其淋转率降低,故在临床上可作为检测病畜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对于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各种疾病病理发生本质的探讨、治疗效果的考核以及判断予后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为将CLA作为免疫调节剂调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应用于畜禽乃至人类的营养实践提供参考。【方法】30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健康仔猪按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原则两两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日粮组,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和2%CLA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63日龄时用肝素抗凝真空管前腔静脉采取血样,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日粮添加CLA不影响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的数量(P0.05),但可显著提高CD8+T细胞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分别提高29.98%(P0.01),32.87%(P0.01)和43.36%(P0.01);未添加CLA时,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几乎不含CLA,但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LA含量达到0.24%(P0.01)。【结论】日粮添加2%CLA可提高仔猪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增强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来航鸡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在石蜡切片上用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标记T淋巴细胞的方法,研究了43只1日龄来航鸡的胸腺,腔上囊,脾,盲肠扁桃体内T,B淋巴细胞的分布及其比值,并用常规HE染色法探讨了来航鸡出壳后不同阶段淋巴器官发育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日龄来航鸡淋巴器官内ANAE阳性和阴性淋巴细胞分布的区域分别与T,B淋巴细胞分布的区域一致;1日龄时除胸腺和腔上囊基本发育完善外,脾和盲肠遍桃体均未发育完善,在三周龄时出现淋巴小结迹象,四周龄时淋巴小结较明显,到八周龄时发育成成年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间接ELISA法、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较全面系统地检测了新城疫(ND)疫苗免疫应用益生素雏鸡新城疫强毒(vNDV)攻击后,其外周血液的T、B淋巴细胞数量,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ND免疫应用益生素雏鸡vNDV攻击后,不但其外周血液的上述被检指标较未饲喂益生素的相应对照雏鸡不同程度增加,而且其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表明益生素可增强雏鸡外周血液对ND疫苗免疫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且益生素Ⅰ组又略强于益生素Ⅱ组,说明益生素Ⅰ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益生素Ⅱ。  相似文献   

17.
本项试验以酯酶染色法和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对兔抢风、百会穴灸前及灸后不同时间(3、6、12、24、48、72、96小时)测定淋巴细胞值%,经148只次的测定结果表明:艾灸对T淋巴细胞表现有明显的激励作用(P<0.01),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灸后3小时T淋巴细胞值%开始升高,至24小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艾灸对T淋巴细胞的激励作用,可能是艾灸治病的机理之一。预示着,测定T淋巴细胞值有可能作为判定艾灸疗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人和动物的T淋巴细胞具有红细胞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状,称为E——玫瑰花试验,花环的形成是T淋巴细胞的特异标志,故本试验可以计数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检测T细胞的活性,这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细胞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 E——玫瑰花试验对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方法简便,但由于T淋巴细胞与红细胞的结合是一种表面的物理性吸附现象,花环结合松脆,有一个从结合到脱落的动力学过程,在试验中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不易稳定,故作为临床检验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一种指标,还需要在操作流程的规范化,试验条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许多探讨工作。在兽医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醋酸菜酯酶(ANAE)染色法,测定了32匹普氏野马T淋巴细胞的常值为54.13%,与报道家马的T淋巴细胞常值43.88%(四川役军马),46.61%(新疆役军马)和37.80%(新疆天山牧马)分别比较,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E花环形成试验,Folin-酚试剂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一定量分析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8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BLV血清学阳性牛的BLV血清学阳性、淋巴细胞持续增生牛机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结果表明:BLV血清学阳性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目和功能都处于正常水平,但不能排除某些亚群的变化;血清学和血液学双阳性牛外周血液中持续增生的淋巴细胞属B-细胞,抗BLV结构抗原的抗体量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作者认为:感染BLV但未出现血象变化的奶牛和感染BLV且有明显血象变化的奶牛,机体特异性免疫状态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