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枯菌粗毒素对花生离体叶片浸渍和种子根伸长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的离体叶片对粗毒素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粗毒素对花生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差异显著。离体叶片法和种子根伸长法提供了两种用粗毒素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生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简称"粗霉素")处理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小麦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抗性品种(系)间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系)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抗病品种(系)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抗病品种(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因此,测定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的抑制作用,可以简便、直观地鉴别小麦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南橡胶树多主棒孢培养液,通过透析、冷冻干燥浓缩、硫酸铵沉淀以及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粗毒素进行了浓缩与提纯,获得的粗毒素通过生物测定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获得较纯的具有活性的蛋白毒素,其在凝胶电泳中显示分子量约为14.4ku。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向日葵黄萎病菌间毒素产生能力以及致病力存在着分化现象,本文选取5种不同培养型的向日葵黄萎病菌对其菌落生长速度、粗毒素含量、毒素致萎活性及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菌株生长速度、粗毒素产生量及其致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粗毒素产生能力高的菌株,其致萎能力也强,如菌株V33(产生大量微菌核)、V21(不产生微菌核)、V27(产生一定量的微菌核及气生菌丝)的粗毒素分泌量分别为0.36、0.34、0.23mg/mL,其72h的致萎指数为58.33、52.08、37.50。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对供试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型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V33,其病情指数为53.97;其次是菌株V21和V39(产生大量微菌核)其病情指数分别为45.91和43.35;菌株V27的致病力最弱,其病情指数为37.44。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分泌的粗毒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169,P<0.05),但与其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微菌核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向日葵黄萎病菌毒素的分泌量是决定其致病力分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对花生青枯菌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H值、培养时间、菌液浓度等条件下产毒素的情况,以及毒素对热、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25~28℃、pH值为7、培养时间为3d是花生青枯菌粗毒素最适的产生条件、菌液浓度对花生青枯菌产毒素的影响不大;花生青枯菌粗毒素对热效应比较敏感,100℃水浴1h时,其生物活性降低89.8%,几乎完全丧失其生物活性。对紫外线则不敏感,在25W紫外光下照射30min、60min、90min、120min均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甘蔗黑穗病菌粗毒素对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黑穗病菌(Ustiago Seitamimea Syd)的粗毒素处理三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CP65/375和桂糖12号)的岔伤组织。接种粗毒素培养后,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筛选抗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凯  陈绍江 《大豆科学》1999,18(2):109-114
以大豆灰斑病菌7号小种的培养基滤液和层析后的粗毒素,对30个大豆品种的幼苗和叶的致萎初始时间和失水萎蔫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指明初始反应时间和失水率是大豆灰斑素效应的两个量化指标,也分别反应其品种的敏感性和受害严重度。滤液和粗毒素,幼苗和叶片鉴定结果以及它们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表明毒素可以用来作抗源鉴定,由此建立了大平灰斑病毒素筛选抗源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立枯丝核菌毒素对人参PAL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一年生人参幼苗,检测24h内人参幼苗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细胞中PAL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的毒性及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组织培养苗为受试植物,蕉苗受毒素作用后的病情指数为指标,测定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粗毒素对蕉苗的毒性。结果表明,毒素处理72,96,120和144h引致香蕉苗受害程度(以病情指数表示)达90的剂量(TD9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57.20,1245.49,549.54,380.19μgmL,蕉苗的受害程度存在着随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根据毒素对蕉苗的毒性测定结果,建立了蕉苗受毒素作用的“时间-剂量-受害程度”模型。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认为,粗毒素引致蕉苗受害的有效时间为96~120h,有效剂量质量浓度为260.0~130.0μgmL。   相似文献   

10.
从8种培养液中筛选出能诱导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4)FOCAAA315菌株高产毒素的改良CzapekB培养液,FOCAAA315菌株在该培养液中培养第15d,镰刀菌酸(FA)产量高达669.2mg/L,蔗糖为诱导产毒的最佳碳源。采用伤根浸渍法接种,测定枯萎病菌和病菌发酵粗毒素对香蕉组培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粗毒素接种可诱发与病原菌类似的病害症状。受侵染的植物组织在细胞水平上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壁消解、侵填体堵塞气腔、粘胶质减少、淀粉量减少、细胞木质化和黄褐色胶状物堵塞导管等。香蕉枯萎病菌的粗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化学物质;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在香蕉苗期接种,可以作为室内快速鉴定香蕉品种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金皋  韩建民  李竹 《玉米科学》1997,5(2):077-080
本文以土培盆栽玉米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内Vc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12小时,玉米幼苗叶片内Vc氧化酶活性下降,PPO活性升高,而且升高和降低的程度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毒素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在恢复。试验结果还发现,HT—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细胞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转Pi-d2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由pCB6.3kb、pCB5.3kb和pZH01-2.72kb三个不同表达载体转化的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Pi-d2基因水稻的9个高代株系对来自四川的39个稻瘟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抗性,抗病频率最高达91.7%;4个转基因早代纯合株系对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8个菌株中的81.48%以上菌株表现抗性,具有广谱抗性特点。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结果表明,来自转基因植株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随培养基中粗毒素浓度提高而降低,粗毒素浓度达到40%时,幼胚愈伤诱导率为49.33%,受体对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田间诱发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在大田的穗瘟发病率为0%~50%,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Cry2Ab蛋白对棉花黄萎病菌、枯萎病菌和红腐病菌生长速率及对黄萎病菌分生孢子产量、分生孢子大小和粗毒素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ry2Ab蛋白质量浓度为1.0 μg·mL-1时,显著降低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大小;当其质量浓度大于5.0 μg·mL-1时,显著抑制棉花黄萎病菌、枯萎病菌和红腐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及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大小,促进黄萎病菌产孢和粗毒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以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及其产生的粗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种无机盐对多主棒孢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其粗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CuSO4.5H2O、FeCl3和FeSO4.6H2O在2~5mg/mL浓度范围内对多主棒孢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孢子萌发率为0。KMnO4在0.5~5 mg/mL浓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而1~5 mg/mL浓度范围内却促进菌丝的生长。KMnO4和FeCl3在浓度为0.5 mg/mL时对该毒素均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萎蔫指数分别为2.04%和3.97%。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甘蔗愈伤组织作离体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甘蔗黑穗病粗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采用电导率,生长量,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抗病性突变性的一种技术方法加以研究,实验表明:粗毒素滤液具有与黑穗病孢子相同的致病性,可替代孢子用于甘蔗抗黑穗病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测定甘蔗愈伤组织受浸染后的生长量和愈伤组织的电导率,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性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可食用的纳豆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称AFB1)的细菌,该细菌的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后制成的粗酶液对AFB1降解率达到91.4%。对该菌进行了分类地位鉴定并初步研究了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比对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Natto3。Natto3的粗酶液降解AFB1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h,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 H值是8.5,Zn2+、Mn2+、Mg2+、Cu2+、Li+五种金属离子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降解活性。此外,将该粗酶液添加在被黄曲霉毒素高度污染的花生样品中进行脱毒实验,可使花生中AFB1的浓度从192μg/kg降至43μg/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环腺苷酸(cAMP,cyclic AMP)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添加cAMP(10mmol/L)后,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以及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cAMP使向日葵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产孢量提高了55.45%;而在含有cAMP的水琼胶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了69%;在含有cAMP的PDA上培养25d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数量相比对照降低了46.8%;在含有cAMP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5d后,大丽轮枝菌粗毒素的含量仅为0.156mg/mL,比对照培养液中毒素降低了35.27%。向日葵接种10mmol/L cAMP处理的大丽轮枝菌后,其病情指数为34.38,相比对照组降低了7.28%。因此,外源添加10mmol/L cAMP除了能够提高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产孢量外,对其生长速率、分生孢子萌发率、微菌核形成的数量、粗毒素分泌量以及致病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赤霉病菌粗毒素测定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孺孢菌属(HeIminthospor-ium)等6个属14个种的真菌毒素具有致病选择性。作物育种上已成功地利用寄主选择性毒素筛选抗燕麦维多利亚叶斑病(H.vict-oriae)、甘蔗眼斑病(H.Sacchari)和高梁根腐病(P.circinata)等作物群体。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rella Zeae(schw) petch〕毒素的寄主选择性研究尚少报道。1980年郑元梅研究结果,小麦赤霉病菌粗毒素对小麦根、芽、植株的生长及芽尖、子房愈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987年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毒素基因cc004-cas序列特征及其功能,以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为材料,采用SEFA-PCR和RT-PCR技术对毒素基因cc004-cas进行扩增,并通过插入潮霉素B基因获得其突变体。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cc004-cas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2 800 bp和180bp,编码区含2个内含子(67 bp和49 bp),推测编码59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5.92 ku,等电点pⅠ为5.70,与NCBI中报道的C.cassiicola毒素基因cas编码的毒素前体pro-cassiicolin的氨基酸序列(0HABV25895.1)相似性达85%。cc004-cas突变体表型测定结果表明:在菌落和菌丝形态、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温度、pH要求,产生漆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方面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用菌饼接种橡胶树嫩叶,致病力略有下降,用粗毒素接种时,致病力明显减轻,可见毒素是多主棒孢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提高抗稻瘟病突变体选择效率的育种方法,选取7个水稻品种(组合)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利用γ射线辐射增加水稻愈伤组织的突变几率,通过稻瘟病粗毒素胁迫培养定向选择抗稻瘟病突变体并进行后代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有较大差异;②经过γ射线辐射处理后,愈伤组织在含毒素的培养基上分化成活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后代抗病性鉴定发现,这是由于辐射中诱发的抗病性突变引起的。③对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的γ射线剂量以10 ̄15 Gy为宜,在此剂量范围内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而且通过后代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接受辐射诱变的愈伤组织经含粗毒素的培养基筛选培养后,其后代抗病性变异率很高,大大提高了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