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秸秆还田影响小麦黄苗死苗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田间试验及生产调查,从当前玉米秸秆还田农机配套作业质量和整地播种质量两个方面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出现黄苗、死苗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小麦黄苗、死苗的发生,提出了选用高质量玉米收获机具、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备足底墒、玉米秸秆及早粉碎腐熟处理、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适时浇越冬水,盖土压麦、防寒保苗等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收获时采用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全部直接粉碎还田后种植小麦,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还田方式。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后直接粉碎秸秆还田,或人工采摘玉米穗后用玉米还田机粉碎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包括:适时早摘穗、及时粉碎抛撒秸秆、施肥、深耕与压茬、浇足塌墒水、播种前精细整地、强化封冻水和返青水;并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原理及数年的实践调查,就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秸秆全部还田措施予以优化配套. 一、小麦秸秆还田 (一)选用矮秆、早中熟型小麦良种种植 矮秆早中熟型小麦成熟较早,收获后根茬秸秆比例较大,粉碎秸秆比例较小,利于覆盖操作和秸秆腐熟.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9—2012年不同玉米秸秆用量粉碎还田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后季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从不同秸秆用量来看,处理10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1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再次为处理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玉米秸秆不同用量粉碎还田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7.
2009—2012年不同玉米秸秆用量粉碎还田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后季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从不同秸秆用量来看,处理10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1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再次为处理50%全田鲜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管理;玉米秸秆不同用量粉碎还田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0.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撤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相似文献   

12.
<正>1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节水增产技术小麦选用适宜低平原高产、抗盐碱、耐干旱品种,如小偃81、衡4399等;玉米选用生育期和灌浆期较长、抗倒性和光合能力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郑单958、浚单20、HZ866等品种。小麦播种要精细整地、秸秆还田、施足底肥、足墒播种,播期在10月5日~15日,亩播种量15 kg,匀播,播后镇压。推广杂草秋治技术,冬前适墒可不浇冻水。春季浇2次水,起身拔节期浇第一水,扬花灌浆期浇第二水,春一水用矿化度小于3 g/L的微咸水进行灌溉,矿化度大于3 g/L的浅井要与深井混合,并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平县每年种植玉米、高粱35万亩左右,秸秆产量约4亿公斤,其中20%引火燃烧,30%切碎喂畜,50%糟踏废弃。为了开辟肥源,培肥地力,1984年我县开始引进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当年试验140亩,1985年示范1300亩,1986年推广17370亩,1987年推广26000亩,1988年推广66147亩,1989年推广10.06万亩。经过6年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到全县13个平川乡(镇)100多个村庄,累计还田面积21万亩,增产作用十分显著。一、还田技术机械粉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高粱成熟采穗以后,秸秆还在地里直立时,用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匀撒地面,然后用大中型拖拉机带深耕犁深埋。有水利条件的冬浇一次,无水利条件的适度磙压。  相似文献   

14.
<正>秸秆还田历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小麦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是农业部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即小麦机械收获时将秸杆粉碎抛洒,亩施秸秆腐熟剂3公斤,结合秋整地,全部翻入土壤里,促进秸秆腐烂,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不仅可以加快有机肥资源利用,还将减轻我县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消除防火隐患,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我县获农业部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50万元,从河南  相似文献   

15.
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淮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玉米秸秆单季还田和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生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还田处理2008和2009年玉米出苗数分别比对照高3.25%和11.98%;出苗均匀度、株高整齐度、幼苗素质和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对照,最终2008和2009年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92%、9.51%,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15%、9.48%。可见,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两季全量还田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玉米产量的逐年提高,玉米秸秆还田量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本文主要从秸秆粉碎、精细整地、合理施肥、科学播种等方面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下小麦科学播种技术,以期为冬小麦在玉米秸秆还田下提高播种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相似文献   

18.
麦秸还田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小麦秸秆还田低碳农业措施的推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大豆前期出苗率和幼苗期生长明显优于无秸秆还田和未浇透水的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2倍全量秸秆还田)大豆产量在3 804.71~3 922.56kg/hm2,比对照(不施肥+无小麦秸秆还田)增产69.92%~75.1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直接粉碎还田种植小麦,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海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35-135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土壤分层耕作犁,对淮北市杜集区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分层耕作直接还田,分析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提出最佳试验方案,从而达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作物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