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别名紫丹参、赤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等。具有活血调经、祛撅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神经衰弱、失眠、心悸、痈肿疮毒等症。近代医学临床证明,丹参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跳过速等症,有显著的疗效;对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等症,亦有良好的效果。丹参不仅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还被大量制怍成饮片用于临床配方,需求量巨大,为40种常用大宗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丹参为唇形科,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今对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丹参入药的规格是上部根茎  相似文献   

3.
丹参又称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cm。以根入药。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症。近代医学临床证明,野生丹参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寇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动过速等症,有显著疗效。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和草本植物,地下干燥根及根茎人药,是我国地道大宗药材。近年来,随着对丹参功效研究的深入开展,丹参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丹参资源逐年减少;家种丹参是市场供应的主角,但无论在老产区还是新产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在丹参种源、栽培技术等相同的前提下,就环境条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成果用于确定丹参栽培适宜区的具体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丹参又称紫丹紫、血参、大红袍、红根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高30~80cm。以根入药。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症。近代医学临床证明,野生丹参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寇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  相似文献   

6.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冠心病、脑栓塞、心脏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为迎合市场需求及充分利用云南省山地资源,当地山民探索山地丹参种植,整合出了一套高效、高产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丹参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赤参、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等。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人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丹参又叫红参、血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根药用,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商洛丹参是全国丹参国家级药源生产基地,发展前景广阔。为此,笔者对丹参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实验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丹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丹参又叫红参、血参,以根作药用,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也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丹参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山阳县药业的生产。为此,笔者对丹参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1.
一、采收加工及性状丹参别名红丹参、赤参、血参、紫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春秋季均可采收,以秋季为好。将根挖出后,剪掉茎叶和须根,去净泥土,阴干或晒干即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根生长发育与温度、光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建立丹参根生长发育预测模型。【方法】以紫花丹参为试材,通过小区试验测定其主根长、主根最大直径(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测定丹参生长环境的温度、光辐射和土壤湿度,求出环境影响因子积,分别绘制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分根数及根含水量与环境影响因子积的关系曲线,模拟其方程,建立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的预测模型,采用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对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丹参主根长、主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粗>3 mm分根数及根含水量与环境影响因子积分别呈对数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二次多项式函数、幂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为0.778 2 cm,0.510 9 mm,3.925 4 g,2.588 6 g,0.685 0和1.097 0%。【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温光和土壤湿度的丹参根生长发育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MSE较小,预测效果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丹参根的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紫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紫丹参中含有丹参酮ⅡA、丹参迷迭香酸、丹参酚酸A等二萜类、多聚酚酸化合物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脉管炎等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宣威市格宜镇试种紫丹参成功,总结出一套  相似文献   

14.
正中药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丹参入心经、心包经,有活血、祛瘀、调经、清血热的作用。早在20多年前,医学家将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了丹参注射液,并将其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结果发现效果特别明显。更有临床研究发现,使用了丹参注射液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可下降近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施用生防放线菌剂对丹参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常规移栽处理为对照,采用小区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用放线菌剂蘸根处理后,放线菌剂对丹参生长、产量、品质及抗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结果】①放线菌剂对丹参生长及产量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小区试验中,与对照相比,放线菌剂稀释10倍、100倍处理丹参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了29.7%,35.5%,丹参根鲜质量分别增加了44.0%,39.6%,根干质量分别增加了26.3%,33.3%。在大田试验中,与对照相比,放线菌剂蘸根处理丹参单株根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提高了10.1%,8.2%,丹参产量提高了7.2%,增产2 022.0 kg/hm2。②放线菌剂蘸根接种可大幅度提高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小区试验中,放线菌剂稀释100倍处理丹参根内丹参酮ⅡA、丹酚酸B及丹参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5.0%,102.6%和110.0%及348.7%,230.6%和242.6%。在大田试验中,放线菌剂蘸根处理丹参根内丹酚酸B、丹参素含量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4%,20.8%及27.1%,28.5%。③放线菌剂接种对丹参根结线虫侵染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大田根结线虫侵染率降低50%。【结论】生防放线菌剂蘸根处理后能明显促进丹参生长,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及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根供药用,具有活血调经、祛淤生新、镇静安神、凉血消痈、消肿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淤阻腹痛、关节酸痛、神经衰弱、失眠、心悸、痈肿疮毒等症。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丹参的栽培     
丹参,又名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cm,花蓝紫色,根外皮血红色,内黄白色,肉质肥厚,有分枝.具有活血调经,祛淤生新,养血安神之功能,用于治疗冠心病,筋骨劳损和月经不调等疾病.丹参适应性强,耐寒,能在田间越冬,一般性土质即可种植,主产于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地.丹参为常用药材,除采集野生植株外,还可大田栽培,管理简便,亩产于品300~400kg,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含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素、熊果酸等成分。性微寒,味苦。具有祛  相似文献   

19.
丹参其干燥根及根茎,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沂蒙山区种植丹参已有多年的历史,在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的前提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逐步提高。本文作者介绍了丹参的生长特性及沂蒙山区丹参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并归纳总结了丹参的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保证丹参的质量及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有众多的道地药材,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现代中药被确定为四川省的7个优势产业之一。丹参,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来源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根入药,其干燥根及根茎,是著名的活血化淤药,也是大宗药材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还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和抗肿瘤作用。川产丹参被视为佳品,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中国道地药材》将其列为道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