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寻找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为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方法]采用超声-振荡萃取,国产气相色谱仪检测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含量。[结果]在气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70℃;柱温220℃;检测器温度280℃;电源1nA;流速10ml/min;30.00m×0.53mm×1.00μmOV-1701毛细管柱;进样量2μl,检测得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193.8x+20.617,r=0.9993;y=3682.5x-58.52,r=0.9993;y=7291.1x-64.148,r=0.9996;并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5%~105%、87%~110%、84%~108%;RSD值分别为1.104%、3.213%、4.316%。[结论]该方法中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检测效果达到了进口气相色谱的检测水平,是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太湖背角无齿蚌中多氯联苯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建立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初步尝试,本研究以2003-2005年间采自太湖5个地点:无锡五里湖和三山岛.浙江湖州,常州雪堰,宜兴大浦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测定了其体内37种多氯联苯(PCBs)化合物的浓度.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能够明显检出PCB残留,检出率为95%.总多氯联苯(∑PCB)含量在0.68~58.09 ng·g-1湿重之间.各样点间蚌的总PCB含量无明显差异.PCB11、1和5在大多数样本中为优势组分,太湖周围的工业污染可能是其主要来源;同时,其累积类型异于所报道的太湖水域的夜鹭卵、沉积物和其他样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背角无齿蚌的PCBs残留量低于国内外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选择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为试区,随机抽取了80批次水产样品,采用HPLC-ICP-MS法测定了水产品中4种砷形态含量。除检出砷甜菜碱外,其他3种砷化合物均未检出。空间分析发现,该研究区西北部产出的水产品砷甜菜碱含量最高,这主要与当地的产业布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选择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为试区,随机抽取了80批次水产样品,采用HPLC-ICP-MS法测定了水产品中4种砷形态含量。除检出砷甜菜碱外,其他3种砷化合物均未检出。空间分析发现,该研究区西北部产出的水产品砷甜菜碱含量最高,这主要与当地的产业布局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了吉林省典型工农业地区表层土壤、水稻、玉米及稻田水样品中包括HCHs、DDTs在内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7种多氯联苯(PCBs)指示性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OCPs(HCHs+DDTs)平均含量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9ng·g-1)>长春市(81.2ng·g-1)>吉林市(72.6ng·g-1)>梅河口秋季(25.2ng·g-1),PCBs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7ng·g-1)>长春市(平均61.0ng·g-1)>吉林市(50.3ng·g-1)>梅河口秋季(27.1ng·g-1),梅河口土壤中PCBs异构体中以PCB28和PCB52为主;DDTs含量较高的地区为吉林市和长春市,其旱地土壤有利于DDTs的残留;所有水稻籽粒样品中均检出了HCHs和DDTs残留,水稻和玉米中HCH和DDTs的残留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值,水稻秧苗和玉米秆茎样品中∑7PCBs含量都分别高于水稻和玉米籽粒样品中∑7PCBs含量;水稻田水中OCPs含量都低于国家地表水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水体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在舟山东部及南部近海海域选取8个采样点,共采集海水样品40个,进行PCBs残留检测及分析。[结果]PCBs在此海域有一定的残留,其总残留水平范围为0.185~27.200 ng/L,平均值为10.200 ng/L。40个海水样品中,共有34个样品检出PCBs,检出率为85%。7种同系物中共有4种被检出,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CB 28(77.5%)PCB 118(50.0%)PCB 110(10.0%)PCB 138(5.0%),而其余3种同系物(PCB 52、PCB 153和PCB 180)未检出。舟山近海水体中PCBs残留量较低,水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舟山渔场附近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有利于控制近海污染及评估海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上海农村及郊区土壤中PCBs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采集上海市农村及郊区36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中的多氯联苯(PCBs)残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土壤中PCBs的残留水平、分布、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试区土壤中共检出62种PCB,总浓度最高2530 ng·kg-1,最低71.7 ng·kg-1,平均含量534 ng·kg-1.较高污染浓度主要是编号为BS2、SJ6、JS4和FX4的土壤样品,但从整体采样区域来看,其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区污染导致的区域大气沉降或是全球大气传输所致.上海农村及郊区土壤PCBs污染物以Tri-CBs和Tetra-CBs为主,主要以工业Aroelor1242来源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PCBs与TOC具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对于挥发性较强的低氯代PCBs,表明TOC是影响上海市土壤中PCBs持留的重要因素之一.聚类分析显示,部分采样点PCBs污染与工业品使用有关,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以紫花苜蓿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PCB28(2,4,4′-三氯联苯)胁迫下接种根瘤菌(野生型、突变株)对紫花苜蓿吸收转运PCB28及抗PCB28污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各部位对PCB28的吸收富集能力,其中4mg/L PCB28处理条件下,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P)相比,接种野生型根瘤菌处理(P+R)和接种根瘤菌突变株处理(P+SMY)紫花苜蓿各部位PCB28含量显著增加,其中茎叶PCB28含量分别增加140.9%和91.6%;根PCB28含量分别增加64.0%和44.4%;根瘤对PCB28富集能力最高,分别达1 362.10μg/kg和1 111.34μg/kg。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可增强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促进其生长,提高其各部位生物量,不同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根、茎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P+RP+SMYP,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尤其是野生型根瘤菌,可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提高紫花苜蓿对PCBs的抗逆性,促进PCBs在紫花苜蓿体内的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解放闸灌域表层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解放闸灌域采集49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8种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探讨PCBs的污染特征、组成特征、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PCBs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放闸灌域表层土壤中∑PCBs浓度范围为ND~209.95 ng·g~(-1),均值为15.09 n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污染水平。PCB1、PCB29和PCB47的均值和检出率均较高,是解放闸灌域表层土壤中的优势污染物。土壤中PCBs同系物组成表现为:PCB29(38.65%)PCB1(33.33%)PCB47(11.62%)PCB5(8.25%)PCB98(8.14%),其余单体的检出量很少,说明主要以低氯联苯污染为主。土壤中PCBs浓度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东北高于西南,其西南部呈点状分布。土壤理化性质对PCBs浓度的影响表现为:PCBs浓度分布受pH值的影响,而不受有机质、EC值、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解放闸灌域表层土壤中PCBs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电容器和变压器油的泄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土壤多氯联苯迁移规律。[方法]以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为研究区,通过对2004和2008年土壤、水体中PCBs含量的对比和典型地区PCBs含量的分析,对研究区土壤PCBs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受地形影响,在水动力作用下,土壤中的PCBs可以发生长距离的迁移,并在低洼处的土壤表层浓集。[结论]建立了PCBs迁移模式,并对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对溶液中3,3′,4,4′-四氯联苯(PCB77)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 PCB77起始浓度为5mg/L、溶液初始pH值为6.8,反应64 h后,纳米Fe0投加量为10.0g/L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仅为29.3%;纳米Si0投加量为0.5g/L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为67%;纳米Si0投加量为1.0g/L,即纳米Si0:纳米Fe0=1∶10时,PCB77残留浓度最低,残留率仅为22.2%。溶液中PCB77降解产物中除联苯外未发现其他降解产物,可能是PCB77在纳米Fe0表面连续脱氯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猪肉食品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池利民  全则灵  张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48-3549,3656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肉类食品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提取样品,并用三氯乙酸除去其中的蛋白质;然后,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含量,并用外标法定量。[结果]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的pH值为4.5时,四环素族抗生素回收率最高,最大吸收波长为355 nm,最低检测限为100μg/L。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均在68.5%-94.7%,相对标准偏差为2.5%-9.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高,适用于肉类食品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草炭+菇渣+蛭石+珍珠岩(V∶V∶V∶V=2∶3∶2∶3)为育苗基质,研究了不同添加量保水剂对黄瓜穴盘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用量在1~16 g/L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育苗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相应增加,通气孔隙逐渐减小,EC、pH变化不大;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保水剂用量为4 g/L时,茎粗、单株叶面积、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吸收面积均最大,其中壮苗指数、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3O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 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0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3O4能明显影响PCB77的降解速率,纳米Fe0/Fe3O4投加比例为1∶0.1、1∶0.2和1∶1时,PCB77的残留率分别为6.46%、10.23%和38.20%.溶液pH对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溶液pH为6.8时,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的效果最好.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的过程,随着PCB77残留率的减小,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同时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残留PCBs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方法,并为P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区PCBs的长距离传输潜力及其总持久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TaPL3 (version 3.00)模型计算了7种PCBs同系物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和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及其总持久性(Pov),讨论了其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和Pov之间的关系,并以PCB28为例,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地区PCB28、PCB52、PCB77、PCB101、PCB 138、PCB153和PCB180通过大气的CTDar在250~2 500 km之间,Pov在500~33 000 d之间,PCB138、PCB153和PCB180对源区影响较大;通过水体的CTDwater在6 500~61 000 km之间,Pov在850~36 000 d之间,PCB28、PCB52、PCB77和PCB101对源区影响较大.7种PCBs的同系物LRTP和Pov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就排放到大气中的PCBs而言,对Pov和CTD影响最大的参数都是理化参数;就排放到水体中的PCBs而言,Pov比CTD更依赖于PCBs的理化性质,而CTD比Pov更依赖于环境条件.同国外的研究相比,兰州地区PCB28通过大气的CTDar偏低,通过水体的CTDwater偏高,PCB28通过大气和水体的Pov都偏高.  相似文献   

16.
对南昌市2005年6月~2006年3月的蔬菜采用酶抑制显色化学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南昌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平均为8.10%,其中茄果类的残留最高,为12.32%,叶菜类残留最低,为3.68%。并对酶抑制显色化学动力学方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快速检测果菜类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酶抑制快速检测方法,分析了黄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消解动态。敌敌畏和辛硫磷的降解速度最快,氧化乐果和甲基对硫磷次之,甲胺磷的降解速度最慢,喷洒后5d仅有53%降解。市场抽样调查,多数市场销售的果苹类蔬菜不同程度的受到有机磷农药污染,但以黄瓜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地膜残留对农田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具有极大的威胁,掌握作物农田地膜残留特征可为采取高效治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选取新源县主要覆膜田制种玉米田,并选取覆膜0-5年、6-10年、11-15年和16-20年地块进行地膜残留取样。结果表明: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新源县制种玉米田残膜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覆膜16-20年最大,可达83 kg/hm2。对比各土层残膜占比,上层(0-10cm)土层一直最高,中层(10-20cm)土层次之,下层(0-10cm)土层最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施用沼渣对桃树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渣对桃树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宜用量的沼渣作基肥(分别含沼渣20%和14%的土壤)时桃树叶片面积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25.8%和19.6%,显著高于复混肥;主干直径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了38.9%和50.0%,显著高于复混肥;侧枝直径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了31.4%和29.4%,显著高于复混肥。沼渣施用对土壤肥力有显著改善,沼渣含量为20%和14%时有机质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18.7%和11.6%;总氮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37.9%和56.8%;总磷分别较未施肥处理增加31.9%和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