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蓝是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近几年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栽培的主要品种。为提高甘蓝品质,顺应市场标准化对质量的严格要求,防止因施肥措施不当造成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超标,我们根据区内甘蓝生产情况,以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为依据,实行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甘蓝优质高产。现将甘蓝需肥特性及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磊  张明刚 《长江蔬菜》2015,(14):62-64
为实地验证高山冷凉地区露地甘蓝优化施肥方案的实际效应,在绥阳县宽阔镇实施了露地甘蓝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同田大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区甘蓝植株生长态势更好,增产7.27%,新增纯收益225.18元/667 m2,增幅达16.21%,新增投产比达1∶9.45,据此推荐类似地区露地甘蓝每667 m2优化施肥配方为:N 14.26 kg,P205 5.60 kg,K20 10.30 kg,并配合施用商品有机肥100~150 kg.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7,(2):56-57
针对山西晋中地区气候条件,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出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生产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春甘蓝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秋甘蓝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春甘蓝肥料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甘蓝是杭州萧山区春季蔬菜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施肥技术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试验和不断地总结,但农户之间施肥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进一步摸索春季甘蓝施肥技术,为此,在新湾共和村承包户鲁爱芬的承包土地上进行一个不同用量复合肥作追肥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优化甘蓝氮肥适宜用量,建立景泰县甘蓝施肥指标体系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开展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P2O5每667 m~2用量10 kg、K2O每667 m~2用量8 kg的情况下,每667 m~2施用N 20 kg时,甘蓝每667 m~2产量最高,为11 072.2 kg,较对照不施N肥每667 m~2增产56.4%。  相似文献   

6.
结球甘蓝是需肥较多的高产蔬菜。目前常规施肥方式,只能满足甘蓝对氮肥的需求量,而磷、钾肥却不能满足,甘蓝因之结球不紧密,品质下降,产量得不到提高。作者于1990年9~10月,在校菜园甘蓝上进行了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试验,供试品种为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类型甘蓝类蔬菜如花椰菜、结球甘蓝等,根据其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特点,分别介绍了4种甘蓝类蔬菜的施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情景下北京地区露地甘蓝土壤氨的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甘蓝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测定农田氨挥发的方法,研究北京地区不同施氮情景下、不同施肥阶段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甘蓝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3周内,基肥阶段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8d,追肥阶段的氨挥发发生在施肥后7d;2)甘蓝地施用基肥至定植灌水前,各地块氨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尤其是第4天氨排放通量都达到最低;定植灌水后,各地块氨排放通量显著升高,且在施基肥后第5~6天(灌水后第1天)出现第一个排放峰值;3)第一次追肥(施肥与灌水同步)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1天;第二次追肥受灌溉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3天;4)甘蓝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施氮情景下各地块土壤氨排放总量为7.789~39.324kg·hm~(-2),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情景的氨累计挥发率为5.62%~6.78%;5)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甘蓝的产量,但是过度施用氮肥不仅不会增加甘蓝产量,还会增加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9.
<正>甘蓝是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近几年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栽培的主要品种。为提高甘蓝品质,顺应市场标准化对质量的严格要求,防止因施肥措施不当造成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超标,我们根据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不同叶面肥对越冬甘蓝品种冬升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叶面肥,可有效提高甘蓝的苗期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康县大棚无公害早春甘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自学 《蔬菜》2014,(3):45-46
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时间及方法、定植后的温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棚无公害早春甘蓝栽培技术,为相应地区的大棚无公害早春甘蓝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赵振贤 《蔬菜》2019,(11):35-36
随着辽西地区露地春甘蓝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针对基肥施用不足、有机肥腐熟不充分、肥料偏施等问题,结合甘蓝全生育期需肥规律,提出了施足基肥、酌情施栽苗肥、适时追肥等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发挥秋甘蓝栽培容易、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秋冬季收获时可作为蔬菜淡季重要补充品种的优势,总结出衡阳市秋甘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施肥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为秋甘蓝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在湖北地区露地甘蓝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以奥奇娜甘蓝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按照减施化肥20%~30%,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及1次追肥和2次追肥等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蓝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2)相比,减施化肥20%、配施有机肥,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分别追尿素(T3)时商品产量增加24.79%;甘蓝叶球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6.55%和4.88%;减少化肥施用量30%、配施有机肥(T4),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110.24%、143.21%和95.14%。配施有机肥土壤中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这三种酶的活性都总体优于未施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可知,化肥1200 kg·hm-2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可以有效促进甘蓝生长、增加产量、优化品质、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可作为湖北甘蓝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加工型蔬菜种植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尝试在甘蓝地上搭架套种苦瓜,利用苦瓜棚架的遮荫作用促进夏季架下甘蓝的生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667 m2可增收3 000元。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作畦、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对加工型苦瓜与甘蓝套种栽培模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控释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对结球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肥,在减少N、P、K用量50%的情况下控释复合肥显著增加了甘蓝产量,其中荒菜产量提高20.3%,净菜产量提高16.9%。施用控释复合肥显著降低了甘蓝叶片硝酸盐含量,其中外叶降低23.6%,内叶降低26.4%;控释复合肥显著增加了甘蓝的养分吸收量,N、P和K吸收量分别增加20.6%、20.3%和20.6%。在甘蓝生长期间,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处理表层土壤(0~20 cm)硝态氮含量远低于常规施肥的土壤,减少了硝酸盐淋洗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高山蔬菜种植品种,改进种植模式,尝试在甘蓝地上搭架套种苦瓜,利用苦瓜棚架的遮阴作用促进夏季架下甘蓝的生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667m2可增加收入3900元。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施肥整畦、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对高山苦瓜与甘蓝套种栽培模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研究结果,在山西省中部高中低三种肥力的菜田上,早熟类甘蓝亩产2500—3500公斤,建议施肥量为,纯氮4—10公斤,五氧化二磷2—8公斤,氧化钾0-6公斤。中熟类甘蓝亩产4000—8000公斤,建议施肥量为,纯氮8—15公斤.五氧化二磷4—10公斤,氧化钾2—10公斤。在同一肥力土壤上种植甘蓝时,随着甘蓝产量的增加(甘蓝生育期增长),氮磷钾的施肥量可适当增加。应用测土施肥技术,与当地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可减少氮肥34.8%-73.7%,甘蓝平均亩增产10.5%-13.2%。甘蓝可食部分硝态氮的含量比对照减少15.5%-32.2%。  相似文献   

19.
1 湖北甘蓝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湖北省地处华中,蔬菜面积113.3万hm2,年产值320亿元,占全省种植业的33%,是蔬菜生产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现已形成以高山夏季反季节甘蓝和平原大宗露地越冬甘蓝2大类为主、少量秋甘蓝和春甘蓝为辅的特色区域化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20.
1 甘蓝病虫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现状 甘蓝是城乡人喜食的蔬菜,其种植面积约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5%。病虫害是甘蓝生产中重要的生物灾害,据调查甘蓝病害有20余种,虫害约30余种,主要病虫害有甘蓝黑腐病、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菜蚜、斑潜蝇等。常年因病虫为害造成经济损失达20%以上。菜农在防治病虫时,不能完全做到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