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苹果树拉枝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角度处理后,叶片含氮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差异不显著,含碳量随之而增多,且拉枝角度110°与90°、70°及<55°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果实单果重、花色素含量、硬度、总糖含量、vC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拉枝角度为110°时最高,总酸含量却最低。对果树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各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碳素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硬度、vC含量、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果实总酸含量呈负相关,而且与果实总糖、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与果实单果重、硬度达极显著水平。叶片氮素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素含量、硬度、vC含量、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均呈负相关,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正相关,且与单果重、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拉枝角度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物质和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富士苹果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总糖和Vc含量增加,酸含量降低。叶片中氮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拉枝角度110°~120°时,叶片磷含量最高。对果树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果实品质各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树枝条经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后叶片氮营养含量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Vc含量呈负相关系,与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系;叶片磷营养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量、Vc含量呈正相关系,而与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系;叶片钾营养含量与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Vc含量呈正相关系,与果实硬度、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拉枝角度对嘎拉苹果叶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嘎拉苹果细长纺锤形小主枝的适宜拉枝角度,分别进行了40°~50°、60°~70°、80°~90°、100°~110°4个水平的拉枝处理,测定了叶片质量、果实品质和单枝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拉枝角度80°以上比70°以下果实品质好,单枝产量高.拉枝角度80°~90°比100°~110°时单叶干重、果实单果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果实着色指数和Vc含量低,且差异显著;单叶鲜重、果实光洁指数、果皮叶绿素含量、果形指数、果锈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值及单枝产量差异不显著.在陕西渭北南部苹果产区,嘎拉苹果纺锤形小主枝的拉枝角度以90°~100°为宜.  相似文献   

4.
套袋金冠苹果不同除袋期对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套袋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7个不同时期除袋处理对金冠果面光洁度、着色指数、果皮花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内外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金冠采前10 d除袋,待统一采收时果实着红色,果皮嫩,果点小,果实着色指数最大;果皮叶绿素含量最低,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花色素含量最高;果实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最高,果实的内、外在品质与果皮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理想状态,为宁夏金冠产区的最佳除袋期。  相似文献   

5.
以套袋金冠苹果为试材,研究了7个不同时期除袋处理对金冠果面光洁度、着色指数、果皮花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内外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金冠采前10 d除袋,待统一采收时果实着红色,果皮嫩,果点小,果实着色指数最大;果皮叶绿素含量最低,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花色素含量最高;果实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最高,果实的内、外在品质与果皮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理想状态,为宁夏金冠产区的最佳除袋期。  相似文献   

6.
以不拉枝为对照,对枣头枝进行45°、90°2个水平的拉枝处理,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新疆密植枣园枣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枣头枝长度、果实果形指数、果实含水率、果实蛋白质含量外,不同拉枝角度间的叶片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枝条生长、枣花大小、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总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片长宽、叶面积、枣花大小和干鲜质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枣头枝和枣吊的长粗、枣吊节数、枣头枝含水率、果实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吊和单株产量均不随拉枝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拉枝处理后都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枣树枣头枝拉枝角度的变化,枣树的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枝条生长发育、枣花大小和干鲜质量、果实品质、产量都在发生变化,在拉枝角度为90°时,有利于枣树叶片和花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黔西县野生刺梨果实品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黔西县野生刺梨资源,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黔西县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株系14个野生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野生刺梨果实外在品质(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VC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并对其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株系QX-11和QX-7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价值最好;QX-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QX-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3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QX-10最低;QX-1、QX-6、QX-3VC含量较高;QX-9固酸比最大;QX-13糖酸比较高。[结论]不同地区之间气候、土质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果实品质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维价值理论评价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引种黄金果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差异,为黄金果猕猴桃的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的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等指标作为评价目标,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供试品种编号15的果实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编号5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编号19的果实单果重最大,总糖含量最高,糖酸比最大。合成合理满意度最高的是19号品种,最低的是11号品种。[结论]引种的黄金果猕猴桃中19号品质最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枝条适宜的拉技角度,研究不同拉技角度(60°~75°、75°~90°、90°~105°、105°~120°)对香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枝类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均使叶片单叶鲜重、单叶干重、单叶面积和单叶厚度增加,60°~105°的拉枝处理使叶片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拉枝75°~90°时,叶片氮素营养和钾素营养含量最高。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均使香梨树的长果枝比例减小,中、短果枝比例增加,拉枝角度为75°~90°时,枝条抽生中、短果枝的比例高于其他处理。拉枝角度为75°~90°时,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蛋白质、维生素C和石细胞含量等指标要优于其他处理,且果实单果质量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库尔勒香梨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下树体适宜的拉枝角度为75°~90°。  相似文献   

10.
富士苹果果实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福岛短枝富士为试材,调查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硼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滴定酸、氮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磷、钙、镁含量整体也有降低的趋势;富士、福岛短枝富士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在各个测定时期,福岛短枝富士的氮、硼含量都高于富士,钾含量低于富士;经通径分析,果实固形物含量受磷、硼含量的影响较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受硼含量的影响较大,品种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螯合钙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氨基酸螯合钙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于不同时期对库尔勒香梨叶片和果实喷施氨基酸螯合钙溶液,然后测定并分析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粗纤维、可溶性果胶含量及部分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幼果期(5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10日、7月10日)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螯合钙(0.05,0.10,0.15g/L)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其总体趋势为施钙浓度越高可溶性糖的含量越低;其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4.31%,22.88%,7.88Vo;Vc含量比对照高了9.38%,9.38%,8.21%;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螯合钙均可提高果实粗纤维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喷施氨基酸螯合钙0.10g/L的单果重和喷施氨基酸螯合钙0.15g/L的硬度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17.59%和21.79%。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果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大小与果实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与果实带皮硬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总果胶含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大小与果实硬度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杏果品质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12个杏品种的品质进行调查,通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比较,筛选出含量较高的7个品种测定其维生素C、总酸、固酸比、果胶、还原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轮台小白杏固酸比、果胶含量较高。赛买提杏的可食率较大,为89.60%,贮藏期长,还原糖含量较低。巴仁杏的单果和杏仁重量也较大,分别为34.60 g和1.04 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钙处理对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钙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对巨峰葡萄夏造果进行叶面或果穗喷施处理,测定各处理夏果果实钙素含量、日灼病发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日灼病发生率,降低幅度为17.9%~25.9%;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钙含量,增加幅度为11.6%~24.6%;钙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钙制剂处理能显著降低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广西巨峰葡萄夏果生产中,可在幼果膨大期用1.5%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喷穗处理,10 d后再处理一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有机成分产地指纹特征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猕猴桃有机成分组成特征及含量差异,各有机成分指标对猕猴桃产地来源的判别效果,探讨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技术对猕猴桃产地鉴别的可行性。【方法】检测来自陕西周至和眉县、四川沐川、湖南永顺3个主产区93份猕猴桃样品的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多重比较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猕猴桃的有机成分指纹信息有显著差异。陕西周至和眉县猕猴桃的VC含量最高,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低;四川沐川样品的VE、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湖南永顺样品的总酸含量最高,VC含量最低。利用VC、VE、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总糖含量对猕猴桃产地进行判别分析,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2.2%,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0.0%。【结论】不同地域来源的猕猴桃有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有机成分指纹分析是用于猕猴桃产地鉴别的一种潜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进的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为筛选适宜重庆栽培且综合表现好的葡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电子天平称取穗重和单粒重,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粒纵、横径等果实的外观品质,用化学方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Vc)和总糖含量等内在品质,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外观品质上表现较好的有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这些品种不仅单粒重超过10.00 g,且单穗重达505.48~573.75 g,均比其他品种重;夏黑果粒最小,单粒重6.49 g,单穗重最轻,仅382.51 g.在内在品质上,除夏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7%)最高外,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均比其他品种高,维多利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7%)、可滴定酸含量(0.24 g/100 mL)和总糖含量(14.45 g/100 mL)均最低,大宝Vc含量最高,达1.05 mg/100 mL.[结论]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表现差异较大,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在重庆整体表现良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杏树冠层内不同部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主枝开张角度冠层内不同部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主枝开张角度;占树冠层内的产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主要分布在中部,且具有显著差异,60。自然开心形的单株产量较高,为33.22kg;30。自然开心形单株产量为29.41kg;果实品质各项指标中单果重、Vc含量、总糖和糖酸比是60。自然开心形的显著大于30。自然开心形;果形指数、果皮硬度和滴定酸含量是30。自然开心形的显著大于60。自然开心形;主枝开张角度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果皮硬度、Vc含量、总糖、滴定酸和糖酸比有较显著影响,对果汁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说明主枝开张角度会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从两个主枝开张角度的综合比较来看,60。比30。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非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桃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变化趋势相反;桃有机酸含量幼果期较高,硬核期、成熟期较低;桃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期、成熟期较高,硬核期较低。桃果实中糖、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与果实的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非还原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在果实硬核期含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