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家蚕病原菌活性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牟志美 《蚕业科学》2003,29(4):443-445
为筛选新的抗生素替代氯霉素防治家蚕细菌病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盐酸诺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3种药物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苏云金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盐酸诺氟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19,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 3 12 5和 0 78。盐酸蒽诺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3 12 5和 12 5。盐酸环丙沙星对黑胸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MIC(mg/L)分别为 0 78和 0 39,MBC为 12 5和 6 2 5  相似文献   

2.
盐酸诺氟沙星在家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家蚕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合理用药的理论依据 ,采用微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家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以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 :盐酸诺氟沙星在蚕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T1/2Ka=1 797± 0 0 2 3h ,T1/2Kel=1 778± 0 0 12h ,Tmax=3 4 2 8± 0 0 0 8h ,Cmax=14 80 8± 0 6 4 5 μg/mL。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有效药剂,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5种常用兽用抗生素药剂中,筛选出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灵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菌和粘质沙雷氏菌3种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物氟苯尼考;并且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茧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表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一种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是以兽用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沙拉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抗菌药剂。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1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卒倒芽孢杆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第1天添食24h,第2、3天每天添食6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125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4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灵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添食方法同上),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25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P0.05),与用50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沙拉沙星对卒倒芽孢杆菌、灵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10μg/mL。分别给4龄、5龄家蚕添食400、800、1200、2000mg/L的盐酸沙拉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和丝质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t检验,P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给5龄第4天家蚕添食剂量为5、10、2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后,药物在蚕体内吸收良好,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卒倒芽孢杆菌或灵菌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家蚕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5.
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及细菌感染家蚕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抗菌素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和细菌感染家蚕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对健康及黑胸败血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感染家蚕幼虫用250μg/m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处理的桑叶(剂量18mg/kg)添食,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并用MCP-KP药代动力学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及细菌感染家蚕体内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与健康家蚕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相比较,盐酸诺氟沙星在细菌感染家蚕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由81.194mg/(h.L)降为66.105mg/(h.L),吸收半衰期(T1/2Ka)由1.252h延长为1.591h,分布半衰期(T1/2α)由2.673h缩短为1.981h,消除半衰期(T1/2β)由9.298h缩短为5.338h,说明细菌感染使盐酸诺氟沙星在家蚕体内的吸收能力下降,吸收减慢,分布和消除加快。  相似文献   

6.
生姜黄酮粗提液对部分家蚕病原细菌的抑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天然植物活性成分防治家蚕细菌病不仅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而且还能解决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生姜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采用滤纸片法和打孔法研究了生姜黄酮粗提液对家蚕病原细菌卒倒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青头败血病菌(Aeromonas)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46、3.73、2.49、1.49和1.07 mg/mL生姜黄酮粗提液对2种家蚕病原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且对革兰阴性或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给感染卒倒杆菌的家蚕添食1.49 mg/mL和1.07 mg/mL生姜黄酮粗提液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效果略好于0.1 mg/mL蚕用盐酸诺氟沙星。此外,生姜黄酮粗提液用于蚕病防治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维酮碘是一种新型消毒剂。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31~0.62mg/L,最低杀菌浓度范围为1.25~2.5mg/L。生物学试验表明,当有效碘浓度为1.25mg/L时,对家蚕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杀灭效果均达到100%,并且该消毒剂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药效稳定性试验表明,常温下聚维酮碘消毒液的有效期可达2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析家蚕对常用农药氰戊菊酯和杀虫双的解毒机制,分别给家蚕5龄幼虫添食2种农药,观察家蚕对农药的中毒症状,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添食农药的家蚕幼虫的血液蛋白进行分离,利用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对具有2次以上重复的显著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1/4LD50剂量浓度的2种农药后,均在3~12h内出现中毒症状,且血液蛋白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在氰戊菊酯诱导下,幼虫血液中增加了纤维样蛋白、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杀虫双诱导下,幼虫血液中增加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3;经2种农药分别诱导处理后3h,幼虫血液中都减少了体液低分子蛋白-Ⅲ的表达。推测家蚕对氰戊菊酯和杀虫双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盐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对家蚕细菌病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测得黑胸败血病和灵菌败血病病原菌共70个菌株的最大MIC值分别为1μg/mL、2μg/mL,低于家蚕添食本药品后最低血药浓度,表明供试菌株对该药品敏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外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比较了氧氟沙星和氯霉素两种抗生素对家蚕细菌病原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氯霉素;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低于氯霉素,说明氧氟沙星对两种家蚕细菌病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取当年生新鲜有毒植物白花曼陀罗、狼毒大戟和白屈菜,用沸水浸提法分别制成药液,采用涂抹、浸泡、添食几种方法对家蚕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白花曼陀罗对家蚕无触杀作用,但麻醉作用明显;狼毒大戟对家蚕具有明显的触杀和胃杀作用;白屈菜对家蚕的毒性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抗菌软膏中按一定浓度加入蛋白水解酶, 酶对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抑菌效力没有影响,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对酶的蛋白水解活力也没有影响, 蛋白酶在软膏中可以保持活力接近1 年。动物污染创治疗试验表明含酶抗菌软膏具有与酶和抗菌软膏先后使用相同的创伤治疗效果, 且比后者更为方便。本研究中使用了木瓜、菠萝蛋白酶, 抗生素庆大霉素, 抗菌药物诺氟沙星。  相似文献   

13.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该药在鲟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最适剂量,以及对鱼类肝脏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史氏鲟血浆中SOD值高于小体鲟,而其他组别均为小体鲟较高。而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且在对照组、诱导最高SOD活力的40 mg/kg给药浓度组和最高给药浓度组,小体鲟均高于史氏鲟,且小体鲟肝脏中SOD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活力值极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两种鲟给药浓度为30~5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春夏两季对贵蚕8号原蚕的饲养比较,结果显示:原蚕中系茧质优,叶丝转化率高,日系幼虫期的抗性比中系强,且健蛹羽化率明显高于中系。贵蚕8号的原种繁育特点,中系应以丝质选择为重点,对环境、叶质的要求高;而日系原蚕的繁育,对环境、叶质的要求低,在较高温度下繁育,更有利于巩固其抗高温的特性。对交原种的卵、蚕、蛹、蛾各阶段的发育进度基本一致。发蛾调节较容易,无须在饲养前调整出库日差。  相似文献   

15.
微粒子病家蚕中肠组织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104spores/mL、106spores/mL和108spores/mL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2mL分别感染三组4龄起蚕(每组100条),另设一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5龄起蚕饷食后第48h、96h和144h解剖获取中肠组织,提取中肠组织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家蚕中肠组织蛋白质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并且某些蛋白的变化与感染的浓度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添食不同的色素后,绢丝腺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可使其着色而有的则不能。在对已着色的家蚕绢丝腺进行酯酶同功酶的分析可以看出,添食的色素没有改变蚕品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但对家蚕的生理产生了影响。同一个家蚕品种对不同的色素或不同浓度的色素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以家蚕真菌病病原为受试菌,对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Z)和盐酸特比萘芬(TBF·HCl)进行了体外筛选,研究了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特比萘芬的体外抑菌、杀菌效果优于氟康唑,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病原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0625~0.2726μg/m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为0.125~4μg/mL。生物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对家蚕真菌病防治效果良好,200μg/mL时防治效果达100%,且对家蚕生长发育、茧质无不良影响。稳定性试验表明盐酸特比萘芬长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rabbit age in the Californian White breed was investigated on oxytetracycline and rolitetracycli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blood serum and soft tissues, and on the biological half-life of the given antibiotics. The animals were at the age shortly before sexual maturity or they had reached sexual maturity. Oxytetracycline was administered in form of the preparation Oxymykoin inj. a. u. v. Spofa and roliteracycline nitrate in form of the preparation Rolitetracycline inj. Spofa. These tetracyclines were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at a single dose of 20 mg per kg liveweight. In comparison with adult animals, in young rabbits the start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tetracyclines in the blood (first hour)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ly higher; they were resorbed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in a shorter time and were excreted faster from the blood (mainly oxytetracycline).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serum concentrations were recorded in the 6th, 12th and 24th hour after oxytetracycline administration, and in the 12th and 24th hour after rolitetracycline adminis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de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oxytetracyclines in the organs and muscles of young animals.  相似文献   

19.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