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武 《中国种业》2007,(9):37-38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hm^2 675kg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7-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栽培因素中,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两年平均渗灌量为32.0mm,产量达6686.7kg/hm^2,较对照增产19.4%,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二者产量分别为6477.9kg/hm^2和6405.4kg/hm^2,分别较诉露地条播增产15.9%与14.6%,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7112.0kg/hm^2,较露地条播(不灌)增产33.9%,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渗灌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所表现的增产效应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窄行条播栽培技术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廖杰江 《耕作与栽培》2005,(3):52-52,54
2004年在广西阳朔县进行早稻直播栽培试验,免耕直播产量496kg/667m^2,比耕作直播增产8.9kg,增长1.83%,增收节支30.9元,增长9.18%。  相似文献   

4.
姜晔 《种子世界》2007,(6):39-39
黑河19大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秆强、喜肥水、不炸荚、适应性广,一般产量2488~2861kg/hm^2,增产幅度10.02%~13.90%,高产攻关或窄行密植可达3750kg/hm^2,2002~2004连续3年累计推广面积81万hm^2,增产大豆2.2亿kg。  相似文献   

5.
曹黎明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2006,25(12):89-90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凤冈县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明 《耕作与栽培》2004,(5):32-32,58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中不同基本苗及栽插的研究,结果表明:小三角方形栽培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条形小三角比常规栽培增产14.3%,比单苗方形栽培增产25.2%,比穴栽3粒谷方形栽培增产16.2%。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省寡日照低副射的黔北地区.海拔950m的中等以上肥力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Ⅱ优162、冈优151、冈优527大穗型组合的栽插密度、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分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电脑计算高产栽培处理、高产经验栽培处理在中上等、上等肥力稻田均获得超高产产量,在中等肥力稻田均获得高产产量;(2)“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施肥校正方案为:种植大穗型组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栽插密度宜选择1.3~1.4万穴/667m^2,有机肥施用量1000kg/667m^2以上,化肥施用量以N10.5~14kg/667m^2,P2O5 5~8kg/667m^2,K2O 8.5~11.5kg/667m^2,N,P2O5,K2O施用比例以1:0.5~0.6:0.8~0.9,或者根据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有机肥增产量之差所得的施化肥增产量计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即以施每千克N,P2O5,K2O养分,分别增产稻谷14.8~17.2kg,25.1~36.2kg,15.9~21.9kg计算.施用分配上磷肥全作基肥,氮、钾肥施用分配比例相同,基、蘖肥占65%~70%,穗肥35%~30%。  相似文献   

8.
随着制种玉米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已扩大到2.7万~3.4万hm^2,仅伊犁地区种植面积达1万hm^2。为了寻找适合我区的栽培方式,通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创新、改进、提高发展成为“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5年内累计推广0.33万hm^2,较常规栽培增产10%~31%,已成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播期、收获期、密度和氮肥运筹试验,采取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淮北地区中晚熟,中大穗型玉米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收后争时抢播,从6月10日以后,每推迟1d减产66.21kg/hm^2;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由8.25万株/hm^2降至5.25万株/hm^2,产量将从6909kg/hm^2增至9219.0kg/hm^2,5.25万株/hm^2均可获得9000kg/hm^2的产量;氮肥应超前施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有利高产,苞叶变黄后推迟10-15d待乳线消失后收获,可增产16.0%左右,且能提高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典明 《耕作与栽培》2001,(4):31-32,63
1995-2000年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安徽省芜湖,马鞍山等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62000hm^2,其中连片示范面积6500hm^2,平均单产204.7kg/667m^2,比传统栽培增产34.5%,1999年秋种,马鞍山市推广应用油研7号等双低油菜超稀植面积3333.3hm^2,其中包沤2000年夏收面积820hm^2,平均单产209.4kg/667m^2,比传统栽培增产39.6%,栽培实践表明,要夺取双低油菜超稀植200-250kg/667m^2,必须做到:选用优质良种,培育大壮苗,“四带”超稀植,平衡深施肥,田管抓“六防”和适收重后熟。  相似文献   

11.
王永锋 《种子》2006,25(3):86-87
“神豆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16.25%。该品种全省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1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8.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4.8%。种植“神豆2号”必须抢时早播,要求行距40~50cm^2密度以1.25万~1.575万株/667m^2为宜。施有机肥2-3t/667m^2,配合施磷酸二铵15~2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索水稻三角丛植栽培的适宜密度,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增产潜力,促进提高水稻单产,试验设三角丛植栽培不同的3个密度,即:A处理33.3cm×33.3cm、B处理30cm×30cm、C处理26.7cm×26.7cm,结果表明:3个不同密度以A处理产量最高达751.73kg/667m^2,较B处理737.21kg/667m^2增加14.52kg,增1.9%;较C处理722.77kg/667m^2增加28.96kg,增3.85%。  相似文献   

13.
威优467增产因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优467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恢复系R92-467与威20A配组而成的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性强等优点。1994—1995年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1994年9个试点平均亩产613.2kg,比对照威优64增产11.01%,达极显著水平。1995年8个试点平均亩产534.4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9.15%,这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76.1kg,比对照增产10.19%,已通过省级区试,待审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杂交稻新组合。本文就威优467的增产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其高产栽培对策。1材料和方法1994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参试点9个,包括…  相似文献   

14.
1.1产量表现 2002年春季在龙海市蔓生四季豆新品种品比试验中,青兰湖平均产鲜荚为1.53万kg/hm^2,比对照白水敏豆增产27.7%。同时在龙海市的东园、白水、紫泥、榜山等地试种,经现场实收,产鲜荚分别为1.61万kg/hm^2、1.83万kg/hm^2、1.62万kg/hm^2、1.52万kg/hm^2。2003年春季在福建省漳浦、同安、长泰、浦城、荔城等县(市、区)种植,平均产鲜荚分别达1.49万kg/hm^2、1.50万kg/hm^2、1.51万kg/hm^2、1.35万kg/hm^2、1.52万kg/hm^2。  相似文献   

15.
李正强  冉启湖 《种子》1997,(4):13-15
通过引种鉴定及利用研究表明:中花4号常规栽培667m~2产量可达250—350kg,地膜栽培可达460kg。比时照667m~2增产80—100kg,增产率40.0%以上。在贵州利用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早稻免耕不同密度抛栽,在抛2.0~2.6万/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抛2.0万穴/667m^2为对照,栽2.6万穴的增穗10.78%,增产8.88%;2.4万穴的增穗8.67%,增产6.7%:2.2万穴的增穗5.09%,增产3.42%。  相似文献   

17.
晚稻免耕抛栽不同密度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抛2.0~2.6万穴/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教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2.0万穴为对照,抛栽2.6万穴的增穗11.85%,增产8.39%;2.4万穴的增穗7.6%,增产5.68%;2.2万穴增穗4.2%。增产3.0%。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氮肥用量及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试验,分析了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得出了氮肥在40~240kg/hm^2用量条件下,增产20.17%~150.72%,每kg氮肥增产0.0167~0.0327t稻谷。增产率为0.45%~0.94%。高产处理中(9.35~9.68t/hm^2),有6.95%~8.47%的产量来自于磷、钾肥贡献,纯氮肥贡献率53.82%~55.94%,土壤基础肥力贡献率37.11%~37.71%。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氮肥用室160-200kg/hm^2,增产率较高,每kg氮肥可以增产0.0318~0.0327t稻谷。氮肥施用水平低于80kg/hm^2或高于200kg/hm^2,氮肥增产率下降。在磷、钾肥固定的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施肥量为205.54~210.95kg/hm^2,产量可以达到8.99~9.12t/hm^2。  相似文献   

19.
在1996—1997年度莱州市农科所试验中产量达589.3kg,比对照烟农15增产71.0kg,增产13.7%,比鲁麦14增产48.6kg,增产9.0%,实践证明,产量超千斤的适宜穗粒结构为:成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3g左右。适期早播,减少播量,降低基本苗,提高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许恺  许占国 《种子科技》2008,26(2):62-63
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2006—2007年,结合我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我们在贾镇进行了万亩多抗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示范,品种为聊麦18号。经过专家组测产验收,优质高效示范田1.5万亩,平均亩穗数33.3万穗,穗均粒数44.2粒,千粒重47g,平均亩产520.0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亩产380.7kg增产139.3kg,增产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