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沙棘属人工林植物发生大范围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严重制约了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已引起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现有沙棘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近年来我国沙棘属植物的更新复壮方式、抗逆性、海拔适应性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我国沙棘属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今后我国沙棘属植物的3个研究方向:(1)保护现有我国野生沙棘资源,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库;(2)加强隐蔽性强的致衰因子的相关研究;(3)考虑地理生态型的因素,将种源选择与优株选育相结合。通过以上研究为充分保护并利用现存的中国沙棘天然资源,合理地开展遗传改良,培育优质、高产及功能性的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的沙棘资源及开发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类群分布及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资源,提出了设想和看法。一、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沙棘在全世界有5种8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及亚洲的亚热带高山区。多生长在河谷灌丛、河滩沙砾地及林缘。我国有5种4亚种,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甘肃省现在已知有3种2亚种。 (一)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相似文献   

3.
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4,7(1):13-16
引种育种是加速野生经济植物由野生变栽培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分析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本底,对引种育种有关的种质资源特征,包括种下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与类群进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枝刺数量、果实大小、植株高矮,果实中V—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油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并从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本底和对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出发,对沙棘属植物引种育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沙棘是治理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首选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等,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者可达10米,常见者2米左右。沙棘属有5个种8个亚种。我国沙棘资源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的430多个县,其中2/3为天然林,1/3为人工林。沙棘是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5.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沙棘属(Hippophae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植物,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四川大学张泽荣教授将我国沙棘属植物分为4个种5个变种.廉永善等将我国的沙棘属植物分成两个组6个种12个亚种.由于沙棘属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沙棘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为营养价值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国内外学者对沙棘进行了命题广泛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沙棘王”王冠当属谁文/吕文图/和强都说中国是沙棘的王国,的确有一定道理。首先从沙棘家族分布看,沙棘属的家族有5个种和8个亚种,而我国就占有沙棘、西藏沙棘、肋果沙棘、柳叶沙棘、江孜沙棘5个种,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4个亚种,“沙棘王国...  相似文献   

7.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发表的沙棘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着重阐述了中国原产的沙棘的种和亚种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对沙棘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育种及在传统医学和商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开发利用沙棘植物资源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坤  都桂芳 《沙棘》1994,7(3):1-3
综合前人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从沙棘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地理及细胞学等方面分析,提出了该属的起源中心应分为原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并认为原生中心在中国,次生中心为中亚和高加索.在4种9亚种的沙棘属植物中,原生种是中国沙棘(subsp sinensisRousi).  相似文献   

10.
鹅耳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中国具有丰富的鹅耳枥属种质资源,但未引起人们在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视。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文中综述了国内外鹅耳枥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分布与保存、种群特性、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鹅耳枥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