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叶卫矛是榆林沙区的乡土树种。为了规范榆林沙区桃叶卫矛育苗和造林技术,开展大田播种育苗和半固定沙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榆林沙区,桃叶卫矛大田育苗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出苗率80%,当年苗高35 cm,次年可出圃造林;倒坑深栽植苗造林在平缓沙地、丘间地、沙丘中部等立地上均可进行,以春季3月下旬为宜,成活率95%;丘间地和沙丘中下部植苗造林,苗木生长良好,次年保存株率94%,新梢长20 cm。  相似文献   

2.
沙柳成活率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柳是榆林沙区优良固沙树种,也是沙区重要的灌木资源。通过探讨流动沙丘沙柳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沙柳的综合效益,以促进沙柳大面积防风固沙造林、加速流沙固定,加快沙柳产业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沙柳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们公社地处毛乌素沙漠之中。全公社总面积一千六百六十五点三平方公里,其中流沙占百分之五十四。公社党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试验中,首先总结出一套用植物治理沙漠的经验。乌审召地区多西北风,沙丘随风向东南方向流动,形成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在背风面(即沙丘的东南面)栽植矮小的沙蒿容易被沙埋压,而栽植乔木或灌木就会起到挡沙的作用;在迎风面(即沙丘的西北面)栽植沙蒿,则会起到向后拉沙的作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划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类型是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社会特征以及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分类系统(即1个立地带,3个立地区.5个立地分区.9个立地类,29个立地类型组,gO个立地类型)。为了检验该分类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及其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上造林、问一立地类型不同树种的生长差异.以便做至’]适地适树,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我们于1995年在榆林沙区选择具有典型性的9个立地类型及在沙地适生植物中出现频率高的花…  相似文献   

5.
榆林沙荒属毛乌素沙地的一部分。面积2857万亩,其中流动沙地占26%,746万亩。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对现有植被及现实气象资料的分析,本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现今的流沙多系人为因素所致。用植物固定本区流沙具有现实可能性。从1958年起,本区先后进行过十余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试验,播过十多个植物种。大多数植物在飞播当年发芽成苗还不错,而经过冬春季的风蚀后,第二年的有苗面积率便大大下降。例如1958年在流动沙地上播种的30多万亩沙蒿,当年保  相似文献   

6.
4 生物沙障治沙模式4.1 模式概述在降水较好的半干旱地区的低缓流动沙丘 ,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 ,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 ,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 ,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4.2 模式适宜条件在年均降水量 30 0~ 40 0mm的半干旱区内 ,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垅、沙带的沙地治理中 ,适宜采用本模式。4.3 技术思路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的治理有多种植物固沙方法 ,但选用萌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灌木枝条 ,扦插造林形成活沙障的形式 ,不仅可将流沙一次固定 ,而且障间还可进一步发展乔、灌、草植被 ,确是一…  相似文献   

7.
梭梭是具有耐旱、耐高温和耐塩碱性的一种沙地生長的高大灌木,尤其適于流沙地区,是固沙造林的先鋒樹种,生長快,適应性强。今春巴盟(?)口縣三盛公防沙林塲,为了掌握梭梭直播造林,在敢想、敢作的思想指導下,在流沙地区进行了梭梭直播造林的試驗,面積达四十余畝。这次試驗是成功的,效果很好,为我区大規模改造沙漠創造了良好开端。 5月10日他們在較平坦的沙海子处撒布(用手)了約5—6分地的梭梭,每畝播种量半市斤左右,播后用铁耙翻一次,使沙子与种子的匀摻合,达到复土的目的。現在看來这片梭梭樹生長得很好,每平方公尺約有幼苗二十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70年的治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飞播灌木造林地植被盖度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各种植物病虫害危害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针对出现的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选择不同区域对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治沙先锋植物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对沙蒿的危害是榆林沙区飞播灌木林最主要害虫之一,并依据其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等综合防治,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固沙植物     
纵观世界各国植物固沙历史,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因固沙植物选择不当而招致失败的教训。欧洲国家确定海岸沙丘的适宜树种,经历了数百年的摸索。我国解放以来在固沙植物的选择上也存在着盲目性,因而导致一些沙区造林不见林,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是进行植物固沙的基础,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影响植物在流沙上生长的自然因素较多,但主要的、限制性的因素有三:一是沙丘的流动性,二是干旱,三是贫瘠。天然分布在沙区的各种植物,是对恶劣的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机  相似文献   

10.
17 柳树高杆造林治沙与头状作业模式17.1 模式概述选择旱柳优树健壮枝条 ,进行高杆造林 ,其后进行头状作业经营 ,实现沙地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治沙模式。17.2 模式适宜条件半干旱区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平缓沙地、沙丘背风坡的中下部 ,或没有沙障保护的小型沙丘迎风坡的中下部。17.3 技术思路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半干旱沙区 ,可以营造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的旱柳、旱柳头状作业 ,既能实现防护目标 ,又可在一定时期内提早、连续地获取小杆材 ,解决沙区人民的用材急需 ,是一条集治沙、防护、用材的多功能林业建设有效途径 ,也是一种深受沙…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6~13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主持的五项“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在京通过了鉴定。 毛乌素沙地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的研究由朱灵盖副研究员主持,9单位协作完成。首次建立起具有实用价值的多极立地分类系统;编制了毛乌素沙地立地质量数量化表;明确提出了乔灌结合,以灌木为主的草、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原则,对沙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编制了榆林芹河多彩色立地类型典型图,为造林规划设计、林种区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用于治沙规划31.3万公顷,其中2.5万公顷已进行了造林,直接经济效益140多万元。本成果在国内同类沙地的研究中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补白     
<正> 在苏联半荒漠和荒漠的新月形沙丘,固沙普遍采用杨树,刺槐、灌木沙拐枣、梭梭、柽柳等大苗(60—70厘米)进行深栽造林,即用专门的植树机把大苗栽到深沟内。大苗抗风抗沙能力强,生活器官全  相似文献   

13.
白沙蒿浑身是宝马世瑞白沙蒿是菊科蒿属沙生植物,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中部和上部,在毛乌素沙地有广泛分布。白沙蒿用途多,浑身是宝。白沙蒿是一种耐旱、抗风蚀。阻沙、固沙极强的半灌木,广泛应用于人工栽植固沙和设置防风沙障。近年,已被选为飞播固沙造林植物种,...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不同苗木规格等方面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上营造固沙林,锦鸡儿、黄柳、胡枝子、紫穗槐4种灌木虽然都是旱生植物,但其耐旱程度有所不同,锦鸡儿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为3m以下的沙丘;紫穗槐、胡枝子在沙区适应的立地条件是1m以下的沙丘、缓起伏的沙地和丘间低平地;黄柳栽植在高3m以上的流沙上、中部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沙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柳是一种生长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及沙丘间低地的灌木,常以极稀疏的方式分布于沙丘中下部(尤其是背风坡),或者是以较大的密度分布于滩地覆沙区,常与乌柳组成柳湾林,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沙柳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种之一。沙柳较耐旱,抗沙埋,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防风固沙的生态价值,近几年来已成为毛乌素沙区防风固沙的首要物种之一。在毛乌素沙地,由于以灌木为主体的植被层的多样性,沙地的干旱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沙生植物的水生理生态及沙地水分平衡,是沙地灌丛生态…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是模拟植物天然更新的一种机械化造林种草方法,是加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沙区绿化的有效途径.用于固沙的飞播植物种除要求具有沙生植物耐干旱、耐风蚀、耐沙埋、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种子容易自然覆沙、发芽生长快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经过多年反复试验,适宜我区飞播固沙的树种有以下几种: 杨柴种子扁形,表皮有皱纹,能紧贴沙地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广泛采用种植植物的措施固定流沙,因其可以更持久地、可持续地发挥防护效能。固沙植物以多年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不仅可以良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优良固沙植物的饲用价值、绿化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沙区植物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回顾了我国不同优良固沙植物的资源分布情况,综述了沙区植物资源利用概况,包括沙质地区固沙植物的饲料资源、绿化资源以及药用资源利用,探讨了我国固沙植物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及存在问题,提出固沙植物资源的可行性保护措施,为充分发挥沙区植物资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臭柏的育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臭柏,蒙语叫“伊曼—阿日查”,柏科园柏属植物。在毛乌素沙漠中成片的生长,形成常绿的臭柏群落。其枝叶繁茂,结构紧密,为沙生植被中覆盖度最大的一种植物,可达90%。臭柏是相当后期的沙生植物种类。当流沙上有先锋植物沙米、沙蒿等生长而渐趋固定时,臭柏才侵入。当臭柏形成群落覆盖度达到80%以上时,沙丘则全部固定,因此,臭柏是优良的后期固沙灌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风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陕西榆林于1958年7月11日至8月11日,在90%以上为流动沙地的城西沙、东沙和西北沙撒播沙蒿、柠条、草木栖314,700亩,用种439,010斤,每亩播量1.4斤。从而揭开了陕北沙区飞播的历史。一、1958—1961年为榆林飞播造林种草初期阶段1958年,我国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的形势下,全国有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六省(区)在风沙地开展了飞播造林种草工作。陕西榆林在1958、1960、1961三年内飞播了987,570亩,用种888,966斤,采用的植物种有黑沙蒿、白沙蒿、草木栖、苜蓿、柠条、牛荆子、扫钱子等7种。试验内容:选择飞播植物种、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