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植物园的抗寒竹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北京植物园引种竹类生长情况基础上,根据竹类冻害程度,将该园竹种的抗寒性划分成5个等级。提出了一批值得发展的抗寒性强和比较强的经济竹种,并扼要地介绍了使竹子安全越冬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长沙地区竹类抗寒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类在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及城市绿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冬季寒冷气候的限制,长沙地区自然分布的竹种较少,因此,选择抗寒性强的竹种对指导长沙地区竹类引种具有重要意义。1987~1992年期间,我们调查了长沙地区(包括岳麓山、南郊公园、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烈士公园、桔子洲头及长沙市各街道、郊县)所引种的40多种竹类的生长情况,并将长沙地区竹类抗寒性划分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青岛地区竹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及生长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竹种质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分布的为数不多的竹种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因而加快中原地区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迫在眉睫。文章选择在中原地区(河南省博爱县)生长较好的16个竹种,将其引种至青岛市即墨区集中保存。结果表明:16个竹种在引种地总体生长效果较好,新生竹平均胸径和新竹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散生竹和铺地竹的抗寒性较丛生竹好;极寒气候对竹子地上部分秆叶的影响远大于对地下部分竹鞭的影响。此次引种取得的经验可为下一步更多竹种的异地保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检测及分析方法几方面来介绍,并对今后竹类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趋势提出展望。目前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集中在部分属、种上;研究方法除了最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法,还有直接观察法、恢复生长法、镜检法、叶绿素荧光法;检测方法、计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对竹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需要加强竹类植物抗寒机制、机理以及抗寒性与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4种耐寒观赏竹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北方种植主要受低温的制约。试验选取淡竹、青竹、箬竹和早园竹4种比较耐寒的观赏竹,在山西晋中地区冬季(11月份)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植株体内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结果显示,不同竹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淡竹的抗寒性更强,早园竹的抗寒性较弱。因此,建议在晋中地区可引种淡竹,同时在引种的前3年做好冬季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引种试验的基础上 ,对笋用竹的 4个竹种引种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对我省成功引种及营建散生小径笋用竹进行有益探讨。笋用竹引种试验对我省竹种种质资源及竹产业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9年底,共收集引进保存了4属26个竹种,保存圃面积0.667hm2。从2004~2006年,进一步扩建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面积达4.0 hm2,现有竹类植物22属98种(含变种或变型),且竹种成活率、保存率较高。分别简要介绍了各个竹种主要用途及其配置方式与竹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植物志》第9卷第1分册为标准参考书目对中国37属500多个竹种的称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归类,结果发现竹种学名的异名有1~12个不等,中文名字异名数量有1~16个不等,涉及的竹种数量超过半数以上,许多为常见的竹种。竹种异名的称谓大多来源于竹种的形态、色彩、用途和地域。通过对竹种称谓的系统分析、归类整理,为竹类种质资源的清查和引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竹类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导四川竹类引种的概况,作者曾同有关人员自7省引入竹种20属、130种。其中:省外、国外10属、56种。在四川省林科院成都林业试验场,作栽培驯化试验后,又引至灌县、长宁、纳溪等县栽培的生长调查数据;并按在我国引种10个县(市)的7个气候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作气候区划。再结合四川省的地形地势、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竹类分布和竹子引种成效,作竹类引种初步区划,提出区划为4个竹类引种分区意见,以便分别制定适宜的引种栽培措施,使竹类生长适合本地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发展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竹亚科植物的耐寒区位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中国原产及引进的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43属711种、52变种、98变型、4个杂交种、共计865个种及种以下分类群,按其自然分布和温度生态幅进行耐寒区划,从而为生产实践中竹类植物的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恩桉具有生长快、材性好、耐寒的特点,成为我国桉树北移种植的优良树种。本文概述了国内有关邓恩桉抗寒性的研究动态,讨论了邓恩桉抗寒性与细胞膜系统、保护酶系统等方面的相关性,参考其他植物抗寒性研究方法与思路,对邓恩桉抗寒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广西特有竹种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自然分布的竹类植物进行归纳整理,在23属157种及变种中,广西特有竹种14属39种及变种,占广西竹种总数的24.8%。其中:簕竹属数量最多,有11种,大节竹属5种,其他属各1~3种。在这些特有竹种中,合轴丛生竹有6属16种,单轴散生竹有10属23种。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的11种竹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外的28种竹种生境狭窄、环境恶化、日渐濒危。建议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竹种进行原地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外的竹种尽快迁地保存;种群数量少的竹种要立法保护,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较高的竹种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产濒危保护竹种及标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竹种的生态幅、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发利用价值和特有种等5个指标,将我国保护竹种划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列出濒危竹种10种,稀有竹种24种,渐危竹种22种,合计56种(含1种变型).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生物技术在竹子上的应用主要可归纳为竹子快繁、组织与细胞培养、开花人工诱导和遗传改良四个方面。竹子快繁技术集中于丛生竹幼枝的离体培养,已有4个竹种在生产上应用;组织与细胞培养在60多个竹种上获得成功;开花人工诱导对难开花的竹子来说是杂交育种和开花生理生化研究的理想研究系统,在10个竹种中诱导成功;运用生物技术进行竹子遗传改良尚待深入研究。生物技术在竹子上应用的重点应该是珍稀竹种或优良无性系快繁、生理和生化研究、竹子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下游地区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澜沧江下游地区集中了多种复杂气候和生物群落,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竹亚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竹种分布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发现,该区共有竹种28属160种,其中珍稀竹类植物有15属33种,天然分布和长期栽培竹种77种。根据竹类种质资源特点,可将该区重要竹种划分为4个保护等级:重点保护、紧急保护、特殊保护和一般保护。系统研究该区域的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对于竹亚科分类、竹类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竹类多样性及其重要价值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竹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全世界约1 500多种。中国竹类的自然分布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涵盖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21个有竹子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栽培竹类最丰富的国家,共有竹类植物753种(含22种引进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同时,中国竹类在起源、遗传进化、内部构造、生态及林型等方面均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中国竹类从宏观到微观所展现出的多样性特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更好的利用竹类资源服务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起源、生态、林型、物种、形态、遗传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竹类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探讨竹类多样性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原竹类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业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竹子的使用和研究范围也都更加广泛。我国竹资源丰富,共有39属500多种,主要分布在14个省区的丘陵地区。中国竹类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因而分布在黄河以北的为数不多的竹林资源就显得更为珍贵。保护并发展好北方地区竹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主要从竹林结构、南竹北移、新品种、病虫害防治、竹产业、发展前景展望6个方面,主要以河南省为例,综合阐述中原竹业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中原竹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献研究、重要竹产区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中国竹资源培育现状与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竹种研究利用不充分,有文献报道的竹种约60种,不足竹种总数的10%,且主要为毛竹;在竹林资源中低产、低效林占竹林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为45.8%,加强竹林经营能明显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竹林经营成本较高,占竹林经营收益的40%~78%,是制约竹林经营的主要因素;自1973年以来竹林面积每年以约2.7%的速度增加,竹林面积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潜力。文章建议,应拓展特色竹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竹资源供给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地处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是“南竹北移”的主要省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竹产业的发展和竹产品的不断丰富,竹子在城市绿化、生产生活等方面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对竹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竹种开始在山东推广,而且栽种面积不断扩大。文章通过对山东省竹资源及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山东省栽植推广的竹种,并提出要综合考虑竹种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特点、抗寒性强弱及逐步引种等引种栽培建议,为山东省园林绿化、生产生活等用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