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八倍体小黑麦株高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倍体小黑麦株高结构分析李晓梅,赵开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小黑麦是人工创造的新物种,且已被改良成一种新作物。我国在50年代大量创造八倍体小黑麦原种时,由于制种亲本植株较高,原种大多在150厘米上下。后来通过原种间广……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6)
对含R基因组的3种麦类作物进行了核型进化关系比较,采用根尖压片法和显微摄影技术获得染色体有丝分裂图像。结果表明,二倍体黑麦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10.36%~16.92%,核型属于1 A型,核型公式为2 n=2 x=14=10 m+4 sm(2 SA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08%,属于较为对称类型;六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3.50%~6.02%,核型属于2 A型,核型公式为2 n=6 x=42=2 M+34 m+6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91%,属较为对称类型;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2.45%~4.62%,核型属于2 A型,核型公式为2 n=8 x=56=6 M+44 m+6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44%,属于较为对称类型。同时,依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分析,进化指数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黑麦进化程度较低,六倍体小黑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进化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人工合成的八倍体小黑麦85-196的染色体数为2n=56,株高、穗长及小穗数居双亲之间,偏低、偏长、偏少,每穗结实粒少,种子不饱满。受精过程与其亲本基本相近,但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分布状况与其亲本有区别,受精后不能正常发育(败育)的种子占有一定比例。认为八倍体小黑麦籽粒不饱满和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胚乳发育不正常所致。  相似文献   

4.
Rht12是位于5A染色体上的显性矮秆基因。用带有该基因的普通小麦Bezostaya1, Mercia作矮源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经自交和染色体数镜检及田间、室内选择,将Rht12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获得了染色体数56的矮秆八倍体小黑麦株。在八倍体小黑麦遗传背景下,基因型纯合(Rht12 Rht12)时降秆能力约为41.2%,杂合(Rht12rht12)  相似文献   

5.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云烟87的八倍体(2n=8x=96)和野生烟草N. plumbaginifolia (2n=2x=20)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340对烟草SSR引物进行筛选以获得能扩增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利用多态性引物对种间杂交后代及190株回交后代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对N.plumbaginifolia中的SSR标记的连锁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经筛选获得了多态性引物29对。结果显示,在190株后代中, 159株的基因组DNA能扩增出N. plumbaginifolia的特异SSR位点,可以判定该159株为N. tabacum的N. plumbaginifolia异源染色体植株,其余31株植株可能不含有N. plumbaginifolia的染色体。经UPGMA聚类分析,本群体中植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部分分子标记在后代中的出现具有完全相关性。29个标记中14个可确定来源于5条不同染色体,N.plumbaginifolia的29个位点在回交后代中的扩增效率并不相同,且效率均较低(低于31.00%),说明该杂种中N. plumbaginifolia基因组的垂直传递效率较低。利用SSR分子标记可以判定云烟87八倍体与N.plumbaginifolia杂交获得的后代为真杂种,且自该远缘杂种回交后代中筛选获得大量异源染色体植株。这些结果和筛选获得异源染色体植株为进一步创制N.tabacum-N.plumbaginifolia抗黑胫病单体附加系以及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Rht12是位于5A染色体上的显性矮秆基因.用带有该基因的普通小麦Bezostaya 1、Mercia作矮源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经自交和染色体数镜检及田间、室内选择,将Rht12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获得了染色体数56的矮秆八倍体小黑麦株.在八倍体小黑麦遗传背景下,基因型纯合(Rht12Rht12)时降秆能力约为41.2%,杂合(Rht12rht12)时约为31.0%.小黑麦遗传背景对该基因有修饰作用.该基因增强了八倍体小黑麦的分蘖力,延迟了熟期,对籽粒饱满度有不利影响,尚需继续回交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利用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培育出形态学似普通小麦的次级六倍体(Sec-ondary hexaploid),是目前广泛开展的一项研究。国外,早在1939年 M(?)NTEiNG就论述了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植株生活力,育性等。之后,对于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细胞遗传的研究相继有些报道。在国... ...  相似文献   

8.
对节节麦(2n=2x=14)×六倍体小黑麦(2n=6x=42)杂种胚培养植株和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育性比较,发现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育性有较大的变异。8株胚培养杂种植株的平均育性为0.87%(0.39%~1.40%),同期抽穗的杂种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平均育性为0.75%(0~5.39%)。细胞学研究表明杂种F_1可育性是由于未减数配子产生的结果,在一些PMCs中,单价体中期Ⅰ集结到赤道板上,后期Ⅰ分裂失败形成再组核,再组核分裂产生二分体或细胞质提前分裂产生有核和无核子细胞,有核子细胞分裂产生未减数配子。细胞学研究揭示再生植株的育性和染色体数目和配对构型无关而和单价体中期Ⅰ在赤道板上的集结程度呈正相关。远缘杂种F_1再生植株的育性变异为克服杂种不育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遗传室原麦类远缘杂交组,曾以(农林10号×八倍体小黑麦)F1再与小黑麦lR(lB)代换系洛夫林l3(Lovrin13)杂交后经连续选育出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割手密抗逆性强、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广、倍性水平丰富,是甘蔗改良育种中重要的亲本材料。为探究缅甸割手密的倍性关系,本研究选取5个不同染色体数目类型的缅甸割手密材料进行荧光原位杂交5S r DN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2015-95(2n=48)有6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1(2n=56)有7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25(2n=64)有8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8(2n=80)有10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31(2n=96)有12个杂交位点。说明缅甸割手密的染色体基数是x=8,5份材料分别是六倍体(6x)、七倍体(7x)、八倍体(8x)、十倍体(10x)和十二倍体(12x)。研究结果对缅甸割手密的采集、保存及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治军 《作物学报》1996,22(5):613-616
用杂交、回交方法,将农林10号的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Y1139F_7中。和预期的一样,在不涉及R组染色体重组的情况下,导入后的八倍体小黑麦种子饱满度并未下降,还略有提高。这是利用直接导入法导入普通小麦有利基因于八倍体小黑麦的第一个实例.为“未经改良的R组染色体对八倍体小黑麦的种子饱满度有干扰作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种子》1991,(5)
1.小黑麦新品种1.1 黔中1号品种来源: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1978年以八倍体小黑麦AH485×(小黑麦59号 84 H3908)杂交选育而成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原名1421—28。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全生育期194天,熟期与小麦阿波相近或早熟3~5天。株高96~120厘米,  相似文献   

13.
直接导入农林10号矮秆基因地八倍体小黑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治军 《作物学报》1996,22(5):613-616,T001
用杂交、回交方法,将农林10号的矮秆是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Y1139F7中。和预期的一样,在不及R组染色体竽组的情况下,导入后的八倍体小黑麦种子饱满度并未下降,还略有提高。审利用直接导入法导入普通小麦有利基因八倍体小黑麦的第一个实例,为“未经改良的R组染色体对八倍体小黑麦的种子饱满度有干扰作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诸葛菜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观赏、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为建立诸葛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再生植株技术,并为诸葛菜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诸葛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了热激培养时间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和热激培养对胚状体诱导是必需的。在直径6 cm培养皿中培养4 mL密度为1花蕾花粉mL^-1的小孢子NLN悬液时,每皿添加1 mg活性炭和32℃热激3 d的培养条件下子叶形胚状体和总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别为每花蕾0.92±0.18个和1.32±0.25个。子叶形胚状体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率为27.73%。花粉植株中自然加倍率为25%,加倍植株染色体数为24,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为12。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平均配对构型为n=12=6.352Ⅰ+2.008Ⅱ+0.384Ⅲ+0.12Ⅳ,具有二价体及三价体和四价体的细胞比例高达96%,少量细胞的12条染色体联会形成3个四价体,说明诸葛菜很可能是起源于染色体基数x=3的同源八倍体。本试验结果对于诸葛菜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治军  张茹生 《作物学报》1999,25(6):747-751
Rht12是位于5A染色体上的显性矮秆基因。用带有该基因的普通小麦Bezostaya1、Mercia作矮源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经自交和染色数镜检及田间、室内选择,将Rht12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获得了染色体数56的矮秆八倍体小黑麦株。在八倍体小黑麦遗传背景下,基因型纯合时降秆能力约为41.2%,杂合(Rht12rht12)时约为31.0%。小黑麦遗传背景对该基因有修饰作用。该基因增强了八倍  相似文献   

16.
储旋  余茂德 《种子》1990,(5):9-12
本文运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贵州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材料27份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如下:1.二倍体(2n=2x=28)5个。2.三倍体(2n=3x=42)1个。3.六倍体(2n=6x=84)21个。丰富了桑属植物染色体研究内容,为桑树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20,(6)
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为亲本,远缘杂交获得的八倍体小偃麦为试验材料,通过染色体压片法对其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 0537(Octoploid Trititrigia shannong TE 0537)核型公式为2 n=8 x=56=40 m(2 SAT)+16 sm(2 SAT),染色体长度比为2.114,平均臂比1.572,不对称系数61.01%,臂比大于1.7的比例为28.6%,核型属于2 B型。  相似文献   

18.
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可以出现亲本类型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和普通小麦附加黑麦染色体异附加系与异代换系,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株高、熟期、结实率、籽粒饱满度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选育抗病、耐旱较亲本增产的普通小麦新品种。细胞学观察结果:F1染色体基本型为21+7,F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04-2711
为了揭示普通小麦进化过程中分化后的同源染色体结合到一个细胞核后是否会发生互作导致DNA水平的变异并引起表型变化,本研究以天然六倍体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CS, AABBDD, 2n=6x=42)和人工合成四倍体小麦(AADD, 2n=4x=28)为材料,杂交产生五倍体小麦(AABDD, 2n=5x=35),并研究其与亲本在表型与D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五倍体与亲本之间,以及不同五倍体个体之间在株高、抽穗期、芒长和小穗密度等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利用30个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进行检测,发现部分五倍体小麦植株DNA序列的碱基数发生了变化,同CS相比最多增加有67个碱基对。同时还发现五倍体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紊乱,存在高频率的单价体,且大多数五倍体小麦的花粉败育。上述结果表明六倍体普通小麦中的A和D组染色体与其二倍体祖先A和D组各自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积累了较多变异,使得同源染色体DNA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结合到一起时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20.
当八倍体小黑麦与七倍体杂种回交时,七倍体×八倍体(以下简称“七×八”)组合的子房受精正常,80%的受精子房不能形成有胚乳的种子,有胚乳种子中能成株的仅有20%,回交效率为1%~2%,远低于八倍体×七倍体(以下简称“八×七”)组合的29.07%。通过分析“八×七”回交种子和七倍体F_1杂种根尖染色体数分布发现,八倍体小黑麦雌配子R染色体平均丢失率为0.133,具28染色体数的整倍体配子对27染色体数的非整倍体配子不具有竞争优势;父本七倍体杂种雄配子R染色体的平均丢失率为0.713,整倍体雄配子的竞争能力是非整倍体(染色体数27)雄配子的48.2倍。“七×八”组合回交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雌配子间竞争能力低,各种R染色体数的雌配子都能参与双受精,由于不完整的R组染色体对胚乳发育的干扰,大部分合子不能形成能成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