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栗贮藏期腐烂原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板栗贮藏期引起腐烂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初步找出9种病原菌,其中六种为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另外发现,板栗品种不同、采收时间不同、贮藏堆的大小等,其腐烂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臭氧气体、臭氧水对晚大新高砂梨进行处理,并在10℃条件下贮藏,研究其呼吸强度、POD活性、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以及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晚大新高砂梨用臭氧水处理能保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其营养成分的损失,失重率和腐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延长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3.
板栗腐烂机理及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腐烂由生理病变和微生物侵染所致.研究了由病理引起板栗腐烂的原因及防腐保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板栗腐烂的原因是,一方面,泡囊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vesicularis Galarneault & Leifson和多主小穴壳菌Dothiorella ribis Gross et Duggar分泌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使板栗果壳的纤维素和果仁的淀粉分解产生各种糖,为泡囊假单胞杆菌和多主小穴壳菌的生长和蔓延提供营养并破坏其组织结构,使板栗变褐变黑并发出腐臭味;另一方面板栗的不同品种与腐烂有密切关系,含水量高或贮藏期失水率大,含糖多,淀粉酶活性强,是导致栗果腐烂的内在原因.板栗贮藏环境对致腐微生物的感染、繁殖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栗果防腐保鲜.多主小穴壳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淀粉和纤维素作碳源时生长不快;紫外线处理和黑暗培养都生长不好;在pH值为6.2时适合其生长且菌丝干质量最大.泡囊假单胞杆菌能很好的利用各种糖.防腐保鲜措施的研究表明,杀菌剂以75%托布津500倍液抑制多主小穴壳菌生长的效果最好,抗生素以庆大霉素2 000 mg/L和链霉素160 mg/L抑制泡囊假单胞杆菌生长效果最好.对9个板栗品种进行贮藏试验,筛选出锥栗、铁栗它、和韶栗18号为耐贮藏品种,防腐保鲜方法以5℃低温贮藏和75%托布津+木屑瓶装贮藏两种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所村栗园中喷施与未喷施草甘膦的实生树为对象,分析采收后(0个月)和贮藏(6个月)后板栗坚果表型和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与贮藏前相比,贮藏后未喷施草甘膦的实生树坚果含水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42%,显著降低22.03%,显著增加191.48%;贮藏后喷施草甘膦的实生树坚果含水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97%,显著降低39.77%,显著增加293.65%。与未喷施草甘膦相比,贮藏后喷施草甘膦的坚果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性降低29.81%,增加51.05%,这表明草甘膦影响着板栗坚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影响板栗贮藏的因素及几种贮藏方法影响因素: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耐贮藏;果实呼吸作用强,腐烂率高,坚果进入休眠阶段,腐烂率最低;果实失水多,淀粉酶和呼吸酶活性强,导致感病腐烂;果实成熟度高,耐贮性强。板栗贮前处理可提高其耐贮性:(1)...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发气调,浸涂虫胶,普通袋藏等三种方法贮藏板栗156天。在此期间对栗果的水份、总糖、淀粉含量进行11次测试,以探索贮藏期间栗果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证明不同贮藏方法对栗果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有明显影响;栗果贮藏期间水份,淀粉含量呈递减趋势,而总糖含量则逐渐升高;栗果采收后30~50天是生理活动较活跃的时期。本研究为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板栗是我国名优干果,栽培历史悠久。我省栽培面积1460万hm2,其中已进入结果期的占4913%,年产量达561万t,排在全国第5位。板栗贮藏期间易发生虫蛀、发芽、失水和腐烂,尤其采后1个月内,果温高,含水量大,呼吸旺盛,病虫侵袭频繁,往往造成整...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国9个产区12个品种板栗贮藏前及0 ℃贮藏6个月后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各品种板栗含水量均较高,为52.47a.30%;脂肪含量较低,为11.530.0 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51.5357.9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低,为67.3146.4 g·kg-1;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达561.8727.1 g·kg-1.冷藏6个月后,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含水量下降了1.23%5 00%;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了0.33.38%;脂肪、淀粉下降幅度较大,分别降低了28.5p.43%和25.47C.80%;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23.020.33%.贮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对藤稔葡萄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藤稔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二氧化氯对其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藤稔葡萄分别浸入浓度为25、50、100 mg/L的ClO2溶液中,每种浓度均作浸泡10、20、30 min 3种处理。室温(20℃)贮存25 d后,测定其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结果表明,ClO2有利于保持果粒的颜色、形态、硬度,保持果实中的总酸和Vc含量,抑制果实衰老。25 mg/L ClO2溶液中浸泡10 min的处理对藤稔葡萄保鲜贮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气调贮藏环境下库尔勒香梨的生理变化与品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气调贮藏环境条件下库尔勒香梨生理与品质的变化情况,就4C贮藏温度和气调处理对贮藏过程中库尔勒香梨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呼吸强度及果肉色差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调贮藏可以抑制香梨总酸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肉的褐变,能显著提高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保持相对较高的果实硬度;在4C条件下气调贮藏香梨,以3%O2+5%CO2的气体成分比例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板栗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概述了板栗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和板栗腐烂变质的原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0,10,25和50 μmol·L-1硝普钠(SNP)浸泡杨梅2 h,在(0±0.5)℃贮藏16天.贮藏期间每隔4天取样测定活性氧产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相关酶类如SOD,CAT,POD的变化,最后统计腐烂指数.结果显示:25μmol·L-1 SNP释放的NO处理可降低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延缓Vc的降解,抑制贮藏前期可滴定酸的下降和总糖的变化,提高杨梅果实中SOD,CAT,POD保护酶的活性,抑制H2O2,O2-·含量的增加,降低MDA的含量和膜透性的升高,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衰老.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维持杨梅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果实腐烂,保持杨梅良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板栗贮藏保鲜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营养丰富,香甜甘糯,涩皮易剥,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大宗果品,也是中国进入WTO后,在国际果品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果品之一。板栗名为干果,但其含水量高达45-55%,具有水果的某些特性,不易贮藏保鲜,常因贮藏方法不当而大量腐烂,一般腐烂率20-30%,严重者达70%。南方板栗含水量高,采收期温度高,湿度大,坚果腐烂更加严重,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周年来,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研究出一套简便易行,投资小,成本低,保鲜效果佳的贮藏技术,从而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板栗为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ill)物,原产我国,分布很广,主产区在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宁国市属于皖南山区,经济林产业是宁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板栗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23%,年产板栗约在2000t左右。板栗含糖量低,蛋白质占10%,脂肪8%,淀粉60%,板栗怕热、怕干、怕水、怕冻,不耐贮藏。宁国板栗的成熟季节在9~10,产栗户每年采收的板栗,部分及时销售,其余的需全部贮藏。在宁国一般采用砂藏法、带刺球果贮藏法、冷冻贮藏法、空调贮藏法、保鲜剂贮藏法。由于贮藏技术和方法不精,贮藏板栗普遍存在腐烂、褐变、发芽现象。1板栗贮藏存在的问题(1)未适时采收 栗农为追求短期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概述了板栗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的变化和板栗腐烂变质的原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6.
贮藏板栗休眠与萌芽的温度调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本文研究了板栗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变化和内源激素含量与贮藏温度的关系,确定了板栗的休眠时期,并探讨了通过贮藏温度调控板栗休眠和萌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板栗休眠期长短与贮藏温度有密切关系,在室温(20℃~22℃)贮藏条件下板栗的休眠期为2个月左右,在冷藏(0℃~2℃)条件下的休眠期为3个月左右。说明虽然冷藏较室温贮藏能延长板栗的休眠期,但不能完全控制休眠。板栗休眠解除后,在生理上表现为呼吸作用上升和内源激素(IAA、GA3、ZR)含量增加,外观上表现为胚芽萌动生根。冷藏板栗在休眠解除前将贮藏温度降至临界低温(-2℃~-4℃),可有效地抑制呼吸回升和内源激素的合成,使休眠不被解除,从而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萌芽。经临界低温贮藏的板栗,仍较好地保持种子活力,出库后品质和萌芽正常,未造成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17.
林木 《湖南林业》2005,(12):18-18
板栗贮藏期间易生虫、发霉、失水、腐烂、发芽和发生黑斑病.其中霉烂、虫害和失水是造成板栗采后损耗的重要原网。据调查,我国每年因贮藏造成板栗损耗率在30%以上,严重地影响着板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湖北林业科技》2017,(6):20-23
金优2号为实生选优获得的板栗新品种,坚果棕红色,光亮美观,大果型,平均单粒重17.68 g;果肉淡黄色,细糯香甜,鲜果含淀粉31.4%,总糖6.09%,蛋白质4.10%,脂肪1.26%,品质上等;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耐贮藏,适宜加工,加工制罐和速冻栗仁的破碎率在7%以下;树体结果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9.
板栗贮藏保鲜条件及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板栗的贮藏方式,贮藏温度及贮藏过程中板栗品质的变化。在0 ̄2℃温度条件下,冷藏板栗干耗较严重,栗仁失水皱缩,并在贮藏后期发芽,用保鲜袋包装后冷藏,可有效地防止板栗失水,栗仁新鲜饱满,但在贮藏后期发芽;人工气调贮藏能较好的抑制失水和发芽,但贮藏成本较高且对技术要求较严格。采用保鲜袋包装并变温(即在贮藏后期将温度降至-2 ̄-4℃的临界低温)保持了板栗的新鲜度,贮藏期达8个月以上,干耗率为2.0%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板栗五种贮藏方法和贮前种子的药剂处理对其贮藏保鲜率的影响,指出:湿砂和湿木屑层积堆藏的贮藏保鲜率高,同时具有催芽作用,可作为种用栗的贮藏方法;罐藏和冷藏贮藏保鲜率也较高。可作为食用栗的贮藏方法;板栗贮藏前,一定要经过药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