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山区地下水土流失是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表层岩溶带是整个地表物质、生物迁移和转化最活跃的部分,是地表水土物质迁移的主要通道。利用探地雷达对研究区内表层岩溶带发育状况开展实测调查,初步构建喀斯特坡耕地表层岩溶带结构特征、发育状况勘测方法,为判别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土流失方式与途径提供基础数据,以期为西南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石漠化生态恢复等相关工程措施方案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以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根据1960—2018年贵州省17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的方法,对贵州省59年不同地貌类型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法对降水量进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59年降水趋势系数为-0.102,表明全省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岩溶峡谷和非喀斯特区的年均降水量虽递增,但增加的趋势并不显著。其他4个地貌区(岩溶槽谷、峰丛洼地、岩溶高原和岩溶盆地)的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岩溶盆地,其递减速率为-37.57 mm/10 a,是其他3个地区的1.37~2.25倍。全年降水倾向率为-16.50 mm/10 a,降水倾向率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的趋势。全省秋季、冬季的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而春季、夏季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均呈递减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平均最大日降水量下降至60年代的1/10左右。此外,非喀斯特区和岩溶高原年均降水量在1985—1986年左右发生突变,岩溶峡谷、岩溶槽谷、峰丛洼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无突变现象,岩溶盆地约在2001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黑龙江省呼玛、孙吴、齐齐哈尔、富锦、安达、哈尔滨、鸡西和牡丹江8个气象站1960—2012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和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该区近50多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年代际降水表现为2降1升或2升1降30 a左右的周期,且从2012年开始转为多水期;2)除齐齐哈尔、呼玛站和安达站外,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的64%,所有站点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3)仅孙吴和鸡西站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4)多年降水空间分布以孙吴站和牡丹江为中心向周围递减,春季空间分布与多年降水空间分布较为一致;5)黑龙江省南部和北部年降水量均发生2次突变,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和21世纪初期,东、西部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降水研究、水资源配置和生产实践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增加了水文过程研究的难度。大气降水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输入因子,研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探讨该地区水汽来源、径流划分、水分滞留时间等水文过程。该文以桂西北环江地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例,基于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降雨、温度资料以及月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了降水分布及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大气水线与全球大气水线存在一定的偏离,表明研究区降水云气形成过程中汽、液两相同位素分馏不平衡的程度偏大。过量氘年平均值为14.21‰,旱雨季不同,反映了水汽来源的差异。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呈现正弦波动的特性,波动周期和振幅受纬度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明显大于降水量及温度,表明大尺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该研究为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喀斯特地区流域尺度水文过程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入分析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水文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球关键带(Earth`s Critical Zone)含水层结构的评估和量化对水文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然而,表征小流域尺度复杂关键带含水层结构仍存在巨大挑战。以桂西北喀斯特白云岩峰丛-洼地小流域(1.20 km2)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1条、总长度为12605 m的高密度电法测线,并结合水文地质钻井,解析小流域尺度含水介质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构造运动和动力变质作用导致小流域发育多条断层带,为岩溶含水介质(包括土壤、表层岩溶带和表层岩溶泉)的空间分布提供了物质和动力基础。断层带集中发育在洼地,具备良好的水动力和溶蚀环境,导致洼地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高于坡地且与海拔呈显著(P < 0.05)负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土壤和表层岩溶带厚度空间耦合度高,呈显著正线性关系(R2 = 0.63,P < 0.01),与坡面侵蚀和汇流以及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特殊的水-CO2-岩石作用有关。岩溶泉出流于洼地或坡脚,其水文特征与土壤-表层岩溶带系统的分布及储水特性有关。该研究可为流域尺度岩溶含水层的表征及未来陆面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洛塔典型表层岩溶泉域为例,从表层泉水动态变化和水化学变化两方面研究了微景观结构对表层岩溶泉水调蓄功能的影响。表层岩溶泉降水入渗系数、水动态变化以及水化学组分含量与微景观结构的植被和土壤的覆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景观结构和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影响着表层岩溶带的水动态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对增强表层岩溶带的调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流域降水及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域降水与径流演变规律的异同性,可有效表征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基于嘉陵江流域1958—2008年水文、气象资料,探寻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年降水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指数和年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对比演变规律的同步及异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自流域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径流深分别于涪江、渠江上游和流域北部、涪江中游、流域中游干流段出现相对高值和低值。流域年降水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无突变点,把口站北碚站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于1990年产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主周期一致,均为35a和21a,但主周期显著程度不同;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于2002—2008年丰枯状态不同,径流相对于降水呈现强减少趋势。流域自然条件和水利水保措施、城市化等人类活动造成降水与径流主周期显著程度的差异,以及降水与径流趋势性、突变性及阶段性变化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8.
基于贵州高原地貌分区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贵州省高原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规律,利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点1951—2018年共68 a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数据,充分考虑不同海拔、经度与纬度对降水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突变检测、滑动平均与距平累积、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区的降水及各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降水总体呈下降态势,长时间序列下气温升温趋势较明显,相对湿度下降速率大于降水下降速率,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2)非喀斯特地区降水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其他5种地貌区降水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大小为:岩溶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岩溶槽谷峰丛洼地;(3)岩溶峡谷区多年间降水量整体处于平均值以上,降水较丰沛,没有明显的枯水期;其余5种地貌总体上有1967—1980年与1993—2000年两个丰水期,1951—1960年、1985—1992年和2005—2018年3个枯水期;(4)除峰丛洼地无明显突变点外,非喀斯特(2013年)、岩溶槽谷(1984年)、岩溶断陷盆地(1986年)、岩溶高原(1980年)、岩溶峡谷(1986年)发生显著突变;(5)降水在空间特征上与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不同地貌单元上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为:岩溶高原岩溶峡谷岩溶槽谷非喀峰丛洼地岩溶断陷盆地。掌握不同地貌区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可为降水引起的自然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伊春市五营区观测站1980—2016年的降水资料对降水天气过程的月变化与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6 a来,五营区月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降水的季节差异较为明显,年降水量相对平稳。另外,地形作用、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等要素为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长武塬区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长武塬区2005年降水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该区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长武塬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44δ~(18)O 1.69,其斜率和截距与全球以及我国大气降水线相比均偏小,这与研究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降水氘盈余d值4—6月份较大,大于或接近10,7—10月份则小于10;以天为时间单位采集的次降水,其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温度效应和降水量效应均不显著,而连续2 d长历时降水的雨量效应极显著;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较高,夏季同位素值降低,秋季同位素值最小,这在以次降水量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漓江上游典型森林群落内外降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对漓江上游典型森林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林内和林外降雨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试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干旱与暴雨频发,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2.39%,旱季降水仅占全年江水的17.61%。2011年生长季节总体表现为极其干旱,但降水总量却高于前几年的平均值,5—6月降水总量占观测期间降水总量的63.59%。单次最大降雨16h达319.8mm,降雨强度达20.0mm/h;超过50mm的日降雨量占观测日降雨总量的65.25%。木荷林内外降雨联系紧密,林内穿透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但降雨穿透率与林外降雨量及强度之间的关系复杂。在高雨量级或强降雨情况下,林内降雨穿透率大,变异小,小于2.5mm/h的降雨穿透率为60.96%,变异系数为39.81%;大于8.0mm/h的降雨穿透率为72.40%,变异系数为5.64%。本研究为正确认识流域森林生态水文功能,制定有效的水资源调配和水源涵养林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滇中高原山地4种人工群落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连续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了滇中高原4种典型人工群落的径流与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区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湿季(6~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64%,降雨量主要由大于10 mm以上的降雨带来,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5 mm/h。与荒地相比,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试验小流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土壤流失量主要决定于地表径流量,其次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滇中高原山地人工群落径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连续 3年的观测 ,研究了华山松人工群落的径流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区域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 ,湿季 (6~ 10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 80 % ,降水量主要由大于 10 mm以上的降雨带来 ,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 5 .0mm/ h;径流量月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相似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一次性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显著 (R =0 .91) ,一次性“最大可能”地表径流产流的降雨临界值为 2 2 .3mm。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量的 0 .5 8%和99.42 % ,林地具有显著的涵养水源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求黑土区坡耕地和林地降水资源再分配规律,以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采用资料统计分析与野外试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坡耕地和林地水量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1978—2008年间,年内降水量呈单峰型分配,作物生长季降水量为511.16 mm,降水日数为59.95 d,分别占全年总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81.4%和56.94%。(2)农田蒸散量在5—9月分别为53.05,99.84,170.06,124.33,55.88 mm,占总输入降水量的65%~88%,为研究区坡耕地水量平衡主要支出项;土壤蓄水变化量在5月、6月、8—9月为正值,土壤处于蓄水状态;在7月份为负值,土壤处于失水状态。(3)山杨林地在生长季6—9月水分充盈,土壤水分变化量为7.94 mm,林地土壤长期处于蓄水状态。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枯落物的持水与失水特性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较高的地表枯落物储量可能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但缺乏研究关注。以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为对象,在雨季调查了不同森林地表枯落物的持水和失水特性。结果表明:(1)川西高山峡谷区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显著正相关,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为6.90~17.49 t/hm~2,最大持水量为1.64~5.42 mm,最大持水率为138.18%~330.09%,有效拦蓄量为0.53~3.33 mm,有效拦蓄率为77.57%~203.02%。(2)相对其他森林,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青麸杨(Rhus potaninii)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好,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白刺花(Sophora davidii)-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差。(3)林地枯落物的累积持水量和累积失水量分别随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的增加呈对数形式变化,但枯落物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分别与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枯落物在雨季具有明显吸持拦蓄降雨的功能,且以亮叶桦-青麸杨林最好,研究结果为该区森林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内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林内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新银合欢林内枯落物全年凋落总量为7.03 t/hm2,月平均为0.59 t/hm2,枯落物层的厚度为2.14.5cm,其中12月凋落最盛。枯落物的自然含水量月平均为25.27%,最大月出现在8月,与该区域的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但存在滞后效应。持水速率在0.5 h内迅速增大,在浸泡48 h后基本达到最大值,在0.5 h内林内枯落物可以吸收1.2 mm的降水,当降水<11.72 mm时新银合欢林内不会产生径流。饱和持水率变化范围在66.94%-182.86%,最大持水量为自重的2倍以上,自然含水量与饱和持水率的关系在雨季呈正相关,而在旱季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前水库上游生态修复区典型植被林冠层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森林水文与水量平衡原理,采用固定标准地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黄前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被类型的林冠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P=18 mm的降雨条件下,生态修复区内不同树种林冠对降雨截留量的排序为油松>赤松>侧柏>麻栎>刺槐,树干径流量和林内穿透雨量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规律,针叶林比阔叶林的林冠截留量大。②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冠截留量的影响总体趋势为造林密度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多,反之林冠截留量就越少;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变化规律相反。③不同郁闭度林分与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相同。④不同混交方式的林分对降雨的截留量排序为松刺栎混交>油松>松栎混交>松刺混交>麻栎>刺槐;树干径流量和林内穿透雨量的规律不明显。⑤生态修复区内典型植被林冠截留量在降雨量较小时(P=4.50 mm)截留作用很明显,林冠截留率较大;但随着雨量增加,树干径流量逐渐增大,林冠截留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卫星降水产品在缺资料地区开展水文气象研究及径流模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径流模拟效果。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和VIC水文模型综合评估5种卫星降水产品(CMORPH-BLD、GSMaP_Gauge、CMFD、MSWEP和PERSIANN-CDR)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精度和拉萨河流域的水文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CMORPH_BLD和GSMaP_Gauge在少雨季存在低估,CMFD在少雨季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SWEP和PERSIANN-CDR在多雨季和少雨季存在高估。降水量方面,CMORPH-BLD和CMFD均较为接近观测值,其他降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2)日尺度上,除CMFD外其他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值具有较小的相关性(0.26~0.45),CMORPH-BLD和CMFD和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MFD和MSWEP探测小降水事件(0.1,0.5,1 mm/d)的能力优于GSMaP_Gauge。各卫星降水产品在探测强降水(2,5,10 mm/d)方面能力不足。日降水2 mm/d的降水阈值为各分类指数的变化点。(3)月尺度上,各降水产品与观测值具有很...  相似文献   

19.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过程地下水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容易积水,地下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关研究不足。该文借助相关水文推理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淮南典型孤立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作用机制进行了辨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当地降水、蒸发水文条件是孤立沉陷区积水的控制性因素,一般年份下没有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其积水面积比也能达到71%左右;由于淮北平原地势平缓,地下水径流微弱,水平衡定量分析表明典型沉陷区的地下水补给量仅占其积水来源百分之几的数量级;在一个水文年内,地下水与采煤沉陷区积水间的作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汛期基本上表现为沉陷区积水向地下水的净渗漏,在非汛期基本上表现为地下水净补给。该文可为淮南矿区及中国华东类似采煤沉陷区的水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林草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气象资料、植被分布、水资源状况等为依据,估算了现有林、草地生长季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并对降雨消耗性及径流消耗性林草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降水资源平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550mm之间的隆德和泾原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能依靠降水得以满足,林草植被生长状况良好。(2)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的彭阳县和原州区,降雨能够满足林、草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适宜生态需水量不能得到满足。因此,该区域要合理考虑林草地种植结构。(3)年均降雨量在175~280mm,位于中部干旱带的海原、盐池和同心县以及南部山区的西吉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不能得到满足。该区域不宜于大面积发展林草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