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6个甜玉米新品种:粤甜16号、粤甜19号、粤甜22号、粤甜23号、粤甜25号、粤甜B1在漳平市良种场种植,通过对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粤甜22号、粤甜16号2个品种表现为产量高,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1126kg、1052kg,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抗病抗倒性强,其对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果穗外观和食用品质较优,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根据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安排3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永珍7号、粤甜22号两个品种综合现状均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粤甜 3号是我站 2001年从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甜玉米新品种, 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第一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品种,并被列为福建省重点示范推广的甜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甜玉米:永珍七号、粤甜22号、粤甜16号(对照)。糯玉米:农科玉301、晶彩花糯5号、金糯685、南粤花糯、以苏玉糯5号(对照)为统一对照。1.2试验设计选择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庄上村(省旱作物中试基地)毗邻走马埭耕地保护区中绿公司农场,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作玉米。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不设重复,大区种植,每个品种种植333.5m2,对照品种种植200m2,在同一田块上并列种植。  相似文献   

5.
旨在筛选适合福建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甜玉米新品种,为调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福建省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新近审定的‘榕甜2号’、‘黄甜168’、‘粤甜16’等11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田间测定结果及采后考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甜2号’、‘黄甜168’、‘榕甜1号’、‘金黄甜1号’等4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3%、18.8%、15.7%、12.3%,籽粒品质和口感均较好,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皆较轻,可以在福建省扩大推广与应用;‘世珍’、‘金桂3号’、‘粤甜22’、‘闽甜4号’等6个品种因产量偏低或易感病,不宜在福建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6.
1.33粤甜11号 1.33.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3。 1.33.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33.3品种来源:母本1022,来源于超甜玉米102;父本C4,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泰国热带血缘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7.
浙甜9号为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黄白色超甜玉米新品种,以自育的自交系S114为母本、S2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在浙江省甜玉米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茎秆粗壮、熟期适中、产量高、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佳、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等特点.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穗产量高,食用品质佳,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2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培育出在同一玉米果穗上的子粒中既有糯质的,也有甜质的,糯、甜子粒随机相间排列的优质鲜食玉米,根据谢孝颐(1990)提出的选育糯甜玉米的方法,我们利用在糯玉米中出现的糯质甜玉米基因突变体材料,选育出了加甜糯鲜食玉米品种"都市丽人"(原名加甜美玉(糯)1号).该鲜食玉米组合的母本糯质,父本甜质(糯超甜) ,杂交种表现为纯白糯质.F1植株果穗上3/4的子粒是糯粒 ,1/4是甜粒.为了区别现有的糯玉米和甜玉米,我们把这种在同一个果穗上既有糯粒又有甜粒的玉米称之为加甜糯玉米.  相似文献   

9.
德超甜2号是云南省德宏州农科所黄必华研究员主持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以自选自交系德甜36为母本、自选自交系德甜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种.2007年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新品种吉甜9号是吉林农业大学以自选系吉529为母本.吉326为父本杂交组配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该杂交组合于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其产量、品质、抗病虫性及适应性均表现优异.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甜9号.  相似文献   

11.
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99的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90年代初以来 ,为了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加强了特用玉米育种的研究 ,于1999年育成超甜玉米新品种华甜玉 1号 ,商品种名金银 99。该品种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由sh2基因控制的超甜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金菲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金菲于2004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玉米2004第005号)。该品种属早熟类型.上海地区春播生育期83d左右,秋播70d左右.较对照粤甜3号早熟4~5d、  相似文献   

13.
鉴定甜玉米品种真伪及种子纯度的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TAB法从6个甜玉米品种"正甜613"、"正甜38"、"粤甜3号"、"粤甜9号"、"粤甜13号"及"粤甜10号"的发芽胚轴提取DNA,用120个RAPD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比较分析,从中筛选到2个引物;SPS-A04和SPS-E20,在6个品种中扩增出相互不同的谱带,因此可用这两个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区分这些品种,或鉴定品种的真伪性。另外,对其中4个品种及其亲本进行了RAPD分析,筛选到3个引物,其中引物SPS-E15可同时用于"正甜613"、"正甜38"及"粤甜13号"3个品种的种子纯度检测,SPS-F06和SPS-F19则分别可用于"正甜38"和"粤甜10号"的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4.
<正>1选用品种甜玉米的品种,按积温的要求,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按糖度的含量,又可分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我省适用的品种有北甜玉1号、怀甜2号等。2栽培要点2.1地块选择甜玉米是由纯合隐性基因遗传控制的,故不能与其他玉米串粉,否则会失去甜玉米的特有风味。所以在选择地块时,应与其他玉米隔离300m以上,整地时施足基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对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区试,结果表明:区试表现比粤甜16号(对照)增产10%以上,产量达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好、抗病性好的品种为广良甜31号和广甜27号2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晶煌8号1个;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进一步试验.其他品种在产量或综合形状表现方面在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甜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甜16号"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在3200株/667m~2时玉米植株群体和个体能够得到协调发育,综合性状较合理,产量、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个甜玉米新品种在7个地点的试验结果汇总,表明参试5个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与地点互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粤甜3号具有丰产性、稳定性好、鲜果穗外观性状好,色泽优,子粒排列整齐,食味口感好等特点,可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估不同甜玉米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和丰产性,对各试点环境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划分。以 2020年、2021 年国家东南新科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的 7 个甜玉米品种在 9 个试验地产量数据为基础,采用 GGE 双标图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 年试验中,亿绿甜 16 号丰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次之;仲甜 9 号稳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粤甜16 号次之;2021 年试验中,亿绿甜 16 号丰产性最好,珠玉甜 8 号、仲甜 9 号次之;粤甜 16 号稳定性最好,仲甜 9 号、珠玉甜 8号次之;2 年试验中,珠玉甜 8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表现较其他品种相对突出,综合表现好,适应性强;9 个试点中的 8 个试点在 2 年试验中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广东广州和广东茂名 2 个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杭州三江、安徽滁州 2 个生态区分别为 2020 年和 2021 年理想试点生态区,对甜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环境鉴别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堰甜玉28是十堰市农科院玉米所以自选系3P285为母本、自选系3P29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参加湖北省甜玉米区试,两年表现特别突出,特别是在产量和抗性方面尤为突出,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适宜在湖北省种植.  相似文献   

20.
粤甜 3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 1997年秋季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商品性好、整齐度高等特点.经过多年来对其 2个亲本特征特性的研究和大面积制种实践,比较系统地制定出粤甜 3号的高产繁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