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于化肥的增产效果显著,曾一度导致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份依赖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但长期偏施化肥造成了土壤肥力减退、环境污染,农业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有机肥的增产培土作用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麦稻稻轮作制下不同化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与持续施用时间的关系,探讨持续施用有机肥对作物的稳产作用,比较有机肥对不同作物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由三明农化试验场生产的天然有机肥在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使用结果表明,半量天然有机肥与半量化肥配合施用比全量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对作物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单施的有机肥与化肥肥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正我县农民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蔬菜生产,在施肥上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重化肥而轻有机肥有机肥能供应作物的全面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消耗,有机肥料不但能为作物提供各种肥料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能源源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有机肥是蔬菜生产的基础,蔬菜生产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肥,既能发挥有机肥的肥效长、营养全的特点,又能利用化肥养分含量高、迅速提供肥效的优势。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对塑料大棚内地温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塑料大棚内施用有机肥料对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比施化肥 ,晴天大棚内 5cm深日地温升降的幅度大 ,最大变幅达 14 .7℃ ,施化肥日地温最大变幅 12 .9℃。上午 12 :0 0到下午 16 :0 0施有机肥地温比施化肥高 ,其余时间则低。阴天和降雨天气 5cm深昼夜地温都是施有机肥低于施化肥处理 ,在遇突然降温的极端低温天气条件下 ,能造成大棚内施有机肥的不抗低温作物发生毁灭性冻害死亡。大棚内抗低温作物如草莓 ,比施化肥处理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的腐解、残留对土壤性状及稻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有机肥用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有的研究者认为,施用有机肥是不经济的,对作物营养是低劣的;也有人认为,有机肥在作物营养,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方面都是肯定的。在国外多用~(14)C、~(15)N标记有机肥,研究在土壤中的分解、残留与利用,阐明有机肥在有机营养,微量元素的调节,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6.
在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有机肥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从昔日的农家肥到如今的商品有机肥,有机肥产业正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然而从肥效上来说有机肥毕竟没有化肥明显,商品有机肥还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它的前景令不少人担忧。有机肥产业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从事有机肥研究的博士生导师——李国学教授。据李国学教授介绍,目前化肥在作物养分贡献率上已经达到了70% ̄75%左右,有机肥对作物养分的贡献率还不到30%,超过2/3的贡献率来自于化肥。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作物养分的贡献率超过80%都来自于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有机肥。如今化肥使用过量、养分比例不合理等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既能避免这些营养元素流失带来的污染问题又能充分利用这些养分,有机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秸秆和加工废弃物,这些废物资源所蕴含的氮磷钾养分大致可以替代1/3 ̄1/2化肥的养分含量。但是有机肥并非想象中的完全安全、环保,在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把畜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成为种植业的肥料养分来源,并施用农业土壤上去,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有机肥面临的重要问题施用量的问题。有机肥虽好,但...  相似文献   

7.
以黑土为试验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适度有机肥替代可缓解土壤酸化,与单施化肥相比,由于“正激发效应”的影响,短期内有机肥替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明显;有机肥替代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提升土壤全磷和全钾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替代显著影响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单施有机肥短期内会降低作物产量.有机肥替代氮肥减施30%(OM70)较为合适,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增加有机肥量等内容,以期为正确认识与使用化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化肥可以很好地满足作物对营养需求的要求,使作物能够快速、高效地生长发育,增加产量。然而,过度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负荷,不利于农、林业的可持续经营。本研究旨在通过肥料对比试验,验证增施有机肥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亚热带区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纯化肥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含量的有机肥(8%含量、15%含量)处理,测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的处理(T2和T3)所获得的土壤肥力指数相比于仅使用化肥的T1有显著提高,其中T3增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数达到了0.549。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的肥力,维持作物的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正>在确定好目标以及规划之后,更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将方案尽快落地。《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中强调,需抓住区域重点,因地制宜。《方案》主要针对四类作物的优势产区,采取四种技术模式,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优化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改善作物品质、提升耕地质量。四类作物被列为重点对象苹果。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但单产较低、品质较差。生产中偏施化肥,有机肥投入不足,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0 a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褐土耕层土壤钾素平衡、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其在全钾中的比例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地上部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土壤钾素除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所盈余外,其余处理都表现为亏缺,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的亏缺量减少;只施用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钾素形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各种形态含量以及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矿物钾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非交换性钾变化规律不明显。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减缓土壤全钾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产量的提升完全收到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地力培肥和肥料投入等因素影响。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有机肥的使用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过量使用化肥特别是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土壤生产性能不断下降,土壤板结严重,保水保肥能力持续降低,最终影响到作物差尽量。绿肥作物作用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来源,通过将其和作物一起种植,覆盖到地面上,改善农田土壤养分,促进作物产量提升。本文以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米地种植光叶紫花苕对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玉米产产量和品质提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推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明确有机肥在娃娃菜生产过程中的施用量,本试验通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方施肥的方法,以春玉黄娃娃菜品种为试材,分别以5种不同的施肥方式,习惯施肥100%的化肥处理、商品有机肥(300 kg、500 kg、700 kg、900 kg)+水溶肥(8 kg),以完全不施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不同替代比例对娃娃菜生物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对生物性状、病虫害防治、采收期经济性状、商品性表现及生产成本等都有明显影响。有机肥处理上不同比例的施用量,作用效果不同。商品有机肥(700~900 kg)+水溶肥(8 kg)的施肥比例作物生长生产的表现最好,达到了节肥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和化肥对盆栽番茄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有机肥以及化肥对氮素利用以及损失的影响,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面积较大和产量较高的番茄进行盆栽控制性试验,设置等氮条件下3个肥料处理,即有机肥(M)、化肥(U)、有机肥和化肥各半(MU),以及对照CK(不施氮肥、种植作物)和CKN(不施氮肥、不种作物),对番茄产量、氨挥发、N_2O排放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MU、U、M 3个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与U、MU相比,M能够降低氨挥发损失62%和57%,降低N_2O排放量53%和69%。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为M(64.9%)MU(36.7%)U(23.7%),且3个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合氮素损失和作物产量,说明施用有机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番茄高产、降低氮素损失以及保证较高的氮素后茬利用率。考虑到气候条件、作物品种、肥料类型等的复杂性,还需要对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环境影响进行更多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优化当前集约化蔬菜生产中的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目的】研究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方法】以在山东禹城连续22年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栽培制度,分别设置①无肥对照,②常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③常量有机肥,④常量化肥,⑤高量有机肥,⑥高量化肥,共6个施肥处理。【结果】在作物产量方面,试验之初的8~10年间表现为化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优于有机肥,而在夏玉米上则表现出相反结果,有机无机结合处理大部分年份作物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施肥处理产量逐渐趋于一致;22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表现出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且有逐年增长之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等营养方面受生物产量和根茬残留量影响而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增施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常规栽培条件下,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继续高量施肥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机肥与化肥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之作用,有机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且表现出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继续提高化肥施用量无助于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的积累;一向被认为钾素含量的黄淮海平原土壤在连续施用氮磷化肥5~8年左右作物即表现明显缺钾现象,由此揭示出高产条件下氮磷钾平衡施肥的重要作用;在对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效果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化肥可以迅速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并在这一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而有机肥则具有持续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大棚蔬菜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纯化肥、化肥减半配施沼液或有机肥4种施肥处理,监测每一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并于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后第5年对每个监测区的土壤微生物种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期的纯化肥处理造成土壤酸化。减少化肥施用量并配施有机肥可减缓土壤酸化,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别是纯化肥处理下,真菌和放线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加,加重了土壤连作障碍发生的机会。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下降,甚至增加。总体来看,在大棚蔬菜生产上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效的显著作用,其得到广泛应用和农民的亲赖,人们逐渐忽略了有机肥料的使用,但随着不断增加的化肥使用量和滥用化肥现象的发生,化肥对土壤地力、结构性状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下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积极施用有机肥是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办法,但由于秸秆还田、绿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源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生物有机肥以其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能提高产品品质、能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能促进化肥的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特性,成为提高耕地地力和质量建设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鉴定生物有机肥对作物丰产性、抗逆性、品质的影响,同时筛选生物有机肥最佳效益用量,为大田生产探索和提供科学依据,特实施本实验。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盆栽试验表明:有机肥(圈肥和豆饼)与无机肥(三料复合肥)配施及单施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施肥不仅能提高麦油两作的产量,同时对提高产品的品质亦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优于有机肥或化肥。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三肥”联合应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养分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也是生产健康食品不可忽略的环节。增加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提供的必要营养元素和肥料类型。化肥、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性质及养分释放的特性各不相同,每个类型的肥料在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方面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的施肥管理必须做到在确保产量增长的同时,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平衡施肥策略,对化肥、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综合使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